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11811800000011

第11章 临终护理实践(1)

临终护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临终护理概述

(一)临终护理定义

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顾。临终护理具有3个层面的含义:

(1)临终护理采用姑息护理、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技术为晚期病人提供全面照护。

(2)临终护理由临终关怀护士和医生、晚期病人家属和亲友、社会工作者以团队形式组合提供的全方位服务。

(3)临终护理强调的是对晚期病人提供包括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方面的支持和临床症状控制。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将晚期病人及其家属视为统一的护理整体,并对晚期病人家属同样给予专门护理。临终护理追求安详死亡和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使病人的死亡过程呈现健康状态。临终护理是新兴的护理学分支学科。

(二)临终护理的目的

临终护理的目的具有以下5个方面:

(1)使晚期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接受濒死和死亡的现实,促进其最终接受死亡,安详、舒适、尊严、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减轻或消除晚期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缓解紧张和压力。

(3)支持和促进晚期病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

(4)维护晚期病人的尊严,尊重病人的权利,满足晚期病人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

(5)协助晚期病人修复和重建以家庭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享受人生最后的亲情。

世界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创始人桑德斯博士曾将临终护理的目标总结为:消除内心冲突,复合人际关系,实现特殊心愿,安排未竟事业,向亲属和朋友道别等5个方面。

(三)临终护理的宗旨

临终护理的宗旨是临终关怀机构的工作人员向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病人有效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向晚期病人提供全面的、全程的临终关怀服务,以提高晚期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保护和增强晚期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为宗旨。

(四)临终护理的原则

1.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收入不高。临终护理是临终关怀的具体体现,我国实施临终护理服务应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切不可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和地区临终护理模式,坚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护理模式的原则。

2.适度治疗原则

临终护理采用姑息、心理和社会支持为主的全面照护和适度治疗的原则。临终护理不主张以延长晚期病人的生命过程为目的,而大量采用昂贵的特殊治疗,而是以解除病人的躯体和心理痛苦的姑息性治疗为主。

3.整体服务原则

临终护理是针对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全方位服务,既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临终护理服务,病人去世后还向家属提供居丧照护服务。

4.充分尊重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人道主义原则

在对晚期病人实施临终护理服务时,护士关心、理解和帮助晚期病人,维护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同时向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精神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慰藉和帮助。

(五)临终护理特点

(1)临终护理特点是在临终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考虑的是晚期病人而不是疾病,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具体形式是实施持续性、家庭化、整体性,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支持。

(2)临终护理具有团队服务、症状控制、疼痛控制、社会支持、沟通、健康教育等具体照顾内容。

(3)临终护理质量具体表现为:广泛性和协同性、程序性和连续性、综合性等3个方面。

(六)临终护理的理念与服务哲理

1.临终护理理念

临终护理理念是以照顾为主,满足晚期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重视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情感,注重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使晚期病人平安告别人世。

(2)维护晚期病人的生命尊严,尊重晚期病人的权利。

(3)临终关怀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团队组合,具有团队精神,以全方位的运作方式照顾晚期病人及其家属。

(4)临终护理计划是由临终关怀团队的全体成员包括晚期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商讨决定的。

(5)减轻晚期病人生理和心理精神方面的痛苦,保持无痛苦状态,晚期病人的疼痛和其他症状控制是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

2.临终护理服务哲理

(1)以全面照护为中心

病人进入临终阶段后,以康复为目的的治疗转变为以症状控制为辅,以护理照顾为主的临终护理服务。这种以全面照顾为中心的服务哲理具体体现在:临终护理不是完全按照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主观意愿去实施,而是以重视晚期病人个人实际需求为前提,尽力按照病人和家属的愿望开展护理服务,最终达到病人所需的舒适。这种照顾是对晚期病人身心整体的、全面的照顾。

(2)维护晚期病人的生命和尊严

晚期病人的生命尊严不能因为其生命活力的降低而减少,晚期病人的权利也不能因为其身体的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晚期病人尚未进入昏迷状态,他们仍有思想、意识和情感,其人格和个人权利与利益就仍需得到尊重和维护。

(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共同面对死亡

二、临终护理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地位与作用

(一)临终护理的地位

1.临终护理首先是社会性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

从临终关怀过程来看,它既是对死亡过程的科学化的人工调节,又是对死亡尊重的体现。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死亡是人类自身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死亡同样需要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调节,实现优死。临终护理是优死的良好形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临终护理在临终关怀实践中扮演着绝非单纯的医疗护理角色。

2.临终护理是临终关怀过程的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死亡作为人的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样需要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

3.临终关怀在医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伴随临终关怀的实践与发展,其在社会卫生保健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预防、治疗、临终关怀。

(二)临终护理的作用

1.临终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构成

临终护理是多学科综合服务的具体体现,其效益是巨大的,临终护理降低了各级医院的负荷,节约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解除了家属及社会的心理、经济负担,提高了被晚期病人影响和束缚的社会生产力。

2.临终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晚期病人的人生价值

临终护理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文明进步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先进的物质条件和物质设施;二是精神文明和现代医学人道主义水平的提高。国外有学者认为:如果一个晚期病人得到了成功的护理,他临终时会感到活得有价值。

3.护士在临终护理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临终关怀护士是实施临终护理服务的主要人员,在临终护理过程中具有多重作用。具体包括:对晚期病人进行生理、心理与社会支持全面照护及提供姑息性治疗,协调其他专科人员的服务。临终关怀护士的工作可分为3个方面:与病人躯体需要有关的护理行为;与病人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护理行为;与工作人员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护理行为。临终关怀护士在临终关怀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他护士所无法替代的。

临终护理服务内容

一、临终护理服务特点

临终护理是一种具体的临终关怀服务,其特点是对晚期病人提供照顾和支持。对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系列的全面照顾,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临终护理主要服务项目是用药物、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等方法,缓解晚期病人的临终疼痛和其他症状,维护晚期病人的临终尊严,提高其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

二、临终护理程序

(一)临终护理程序定义

在临终护理服务工作中所展开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对晚期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照顾,称为临终护理程序。

(二)临终护理程序的运用和实施

临终护理程序的过程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的功能。临终护理程序是运用科学方法评估晚期病人状态和提高其临终阶段生命质量的工作方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将护理程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

临终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临终关怀工作过程,对临终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临终护理实践中应用临终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实现临终护理服务的宗旨,即强调护理支持和症状控制,将晚期病人的家属同样视为统一的护理整体,给予同样的护理照顾。

(三)临终护理程序步骤

临终护理程序分为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临终护理程序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临终护理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间是相互关联的,下一步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上一步的正确性。

1.评估

在临终护理程序实际运作过程中,评估应贯穿于临终护理程序的始终,即对临终护理程序中每个步骤和环节都给予充分的“评估”,这样才能确保临终护理程序的顺利实施。评估是临终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包括收集晚期病人的基本资料、记录资料以及已制订的护理计划。临终关怀护士通过观察、交谈、体检和阅读相关的医疗护理文件,以此作为全面评估晚期病人的客观依据。对评估的要求是真实、无遗漏。如果评估不准确,将导致临终护理计划的错误。因此,评估是临终护理程序最为重要的一步。经过初次评估后,临终关怀护士应在分析整理资料时,对晚期病人进行再评估,目的在于证实初次评估的真实性。逐项逐层次地评估,以确保评估资料准确无遗漏。

2.诊断

作出科学合理的诊断是临终护理程序的第二步,临终护理诊断确定晚期病人心理及生理状态,是制订临终护理计划,实施临终护理服务的基础。因此,临终护理诊断是程序中关键的一步。一般情况下,通过评估即可得出晚期病人心理分期及生理状态与疾病程度的初步印象。对于科学诊断的要求有以下3个方面:

(1)临终护理诊断名称要符合定义特征。

(2)评估诊断依据应充足。

(3)评估相关因素应准确。确定相关因素时,应对其是否与医疗诊断及晚期病人的生理、心理或社会改变相符合进行再评估。

3.制订计划

(1)临终护理诊断的排序

对临终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取决于晚期病人病情和心理程度,以及临终护理问题的先后次序。临终护理诊断的排列方法最常用的有3种:生理需要排在首位;在与治疗方案无冲突的情况下,晚期病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先解决;现存的问题优先解决(但不可忽视有危险的问题和合作性问题)。

(2)对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预期目标与预期结果,是通过临终护理服务后晚期病人所达到的临终护理目的与目标状况,是临终护理专业人员与晚期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努力的方向。

(3)在临终护理过程中,临终关怀护士应根据晚期病人状况的改变而对临终护理计划不断地加以修订。

4.计划实施

计划实施是临终护理程序的第四步,是制订临终计划后按照计划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不断评估实施情况及效果,才能使护理计划得到落实。在实施临终护理计划时临终关怀护士必须不断评价临终护理执行的质量及其对病人与家属的实际效果。

为了及时反映病人的动态变化和护理作用,临终关怀护士必须做好记录。

5.评价

评价是临终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是将评估资料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后,对晚期病人(或已死亡病人)的一种判断。因此,评价必须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临终护理顺序是提高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评估伴随着安宁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只有掌握了评估技巧,不断地对临终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作出及时、准确地评估,才能保证临终护理程序的连续性、正确性,才能使晚期病人的临终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保障。

三、临终护理标准化

管理学认为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标准,质量就失去了衡量的尺度,也就无所谓质量;没有标准和标准化就没有真正的质量管理。

(一)标准的概念

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或其他事物所作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由社会公认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我国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单位标准,标准分类决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有效范围,各类标准不得相互抵触。

1.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成果的规范,是在计划程序中显示界限和规定的关键环节,即“关键点”,是可以对事物进行衡量的有形标志。

2.临终护理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