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植物世界2
11809200000027

第27章 可食用野生植物(2)

地肤(扫帚草)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播种在4月初进行。由于地肤为直根性,不耐移植,因此采取露地直播的方式。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地方,清除杂物,整平耙细,同时施以腐熟而细碎的堆肥或厩肥作为基肥,再将床面耙平耙细。播种时最好施些过磷酸钙,以促使根系的强大。播种前将苗床充分灌水,待水完全渗入土中后,将种子拌少量细沙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然后用0.3厘米孔径的筛子筛过的土,均匀地覆盖在上面,厚度为种子厚度的2~3倍,以看不见种子为宜。最后在床面上均匀地盖一层稻草,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较长时间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种子出苗前,表土变干,应及时浇水,浇水时将水浇在稻草上,防止种子被冲。待种子出芽后,应及时撤去稻草,防止幼苗因光线不足而出现徒长。

也可用扦插繁殖。移苗一次后,于6月初定植于园地或花坛。因其是直生根,所以定植要及时,否则植株长势难以恢复。株距一般为40至60厘米。

栽培管理

喜光、耐旱、不耐寒、耐碱土、耐修剪,耐炎热气候,地肤的栽培比较容易,管理也比较粗放。地肤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的土壤均能生长,但若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地肤的生长最佳。生长期间保证肥水的供应,施肥不能偏多,一般追施1~2次液肥即可。夏季栽培时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地肤的自播能力很强,为防止其自播,可在叶色未变红时及时割除。因湿度太大,通风不良,宜遭蚜虫等害虫的危害,要及时喷药防治。

猪牙草

别名竹鞭菜、竹节草(江苏)。长于各地。生于田野路边、荒地及河边沙地。味平淡。3~6月间采其嫩茎叶,煮或炒食、或切碎和面粉蒸饼吃,也可晒干备冬用。药用可治小便不利,湿热淋症和痢疾。一年生草本。茎伏卧或直立,高10~40厘米,绿色,微有棱。叶互生,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先端钝;花小,白绿色,从茎基部开始每1~5朵簇生于叶腋内。小坚果呈三棱形,黑色或褐色。

鸭跖草

别名碧竹子、兰花草、竹叶菜、鸡冠菜、鸭抓菜、淡竹叶。长于各地。生于路边,水沟边及荒野阴湿处,易于采集。味平淡。嫩茎叶肉质多汁,可作蔬菜,5~6月间采集炒食或作汤,或拌面蒸食。可治各种感染发烧的病(单味水煎服),和各种出血,痢疾,毒蛇咬伤等。草本,茎斜向上,基部伏于地面,有时节上生根。叶片披针形,有绿色脉。花呈深蓝色。花苞小,有总梗。

菱、莲、芦苇、青苔

湖塘水生的菱、莲、芦苇、青苔都是人们熟识的可食植物。

菱(菱角、水菱)生于湖塘与河流静止处,蔓衍成片。菱生于水下,上有浮叶。菱外壳坚硬有角,煮熟后剥食。莲浮生于湖塘与水流缓的溪流中。莲子成熟后,可除去发苦的胚芽煮食。莲的幼茎和叶也可煮食,但在烧煮之前,应先剥去幼茎上粗糙的外层。青苔要选长于流水中的食用。捞取后用木棒捶打漂洗干净,拌上佐料,包上叶子放在火上烧,也可以煮食。

野菜加工食用方法

一是生食,如苦菜、蒲公英、小根蒜等,将野菜摘洗干净,用开水烫过即可加调味品食用。另外,已知无毒并具有柔嫩组织的野菜,例如马齿苋、托尔菜等,可将野菜用开水烫或煮开3~5分钟后,捞出挤出汁液后,加入调味品凉拌吃,可除去一些苦涩味。

二是炒食或蒸食,已知无毒或无怪味的野菜,例如刺儿菜、荠菜、野苋菜、扫帚菜、鸭跖草等,将嫩茎叶摘洗干净,切碎后可炒食,或加入主食中作粥、馒头、包子馅。

三是煮浸,适于具有苦涩味并可能具有轻微毒性的野菜。例如败酱、胭脂麻、水芹、珍珠菜、堇菜、龙芽草、水杨梅等。采摘嫩茎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分钟,然后捞出,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且不时换水,浸泡时间随野菜的苦味大小而定,必要时可以过夜。然后即可炒食。海边的海藻类也可用此法加工处理后食用。

吃菜要看“地儿”和“色儿”

蔬菜因可食部位不同、颜色的深浅、生长期的差异,以及同一株蔬菜的不同部位,它们的营养成分以及含量也不一样。蔬菜可分为茎叶型、块根型和果实型三大类,此外还有花类和瓜类蔬菜。

茎叶型的蔬菜有油菜、韭菜、小白菜、菠菜等,一般所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丰富。菠菜中含有铁质,但同时也含有很多草酸,会妨碍食物中钙、铁的吸收,所以烹调菠菜前,应先在沸水中略焯一下,可除去一些草酸,且菠菜最好不要一次吃得太多,以免出现腹泻。

块根类蔬菜有萝卜、胡萝卜、芋头、土豆、番薯等。萝卜含维生素C很多,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番薯既含维生素C又含胡萝卜素,土豆、芋头含淀粉多,热量高,其他营养素较少。块根类蔬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如果将萝卜、胡萝卜切成薄片或细条,放置1~2天后,其粗纤维可增加3倍左右。所以萝卜类食物要现切现吃,不宜切后贮存。

果实类蔬菜有西红柿、豆角、柿子椒、黄瓜、丝瓜、南瓜和茄子等。这类蔬菜除豆角、南瓜、丝瓜、茄子外,最好生吃,以避免烹调过程中维生素的破坏。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蕃茄红素和维生素C。豆角,包括扁豆、豌豆、毛豆等,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的成分多于谷物,其他如钙、磷、铁、维生素B1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南瓜含胡萝卜素很多。辣椒中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较丰富。

同一株蔬菜中不同部位营养成分也有差别,如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葱白部位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含量不及葱绿部分的一半。同一株芹菜,深绿色芹菜叶要比淡绿色的茎、秆含有更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还有小白菜,它的菜叶比菜茎部分的营养含量高。

蔬菜的颜色可分为绿色、红紫色、黄色和接近白色4种。科学家分析了各类蔬菜的营养成分之后,发现颜色深的蔬菜营养成分高,色浅的营养成分低。它们的排列顺序是绿色(深绿色的含叶绿素最高)、红紫色、黄色、白色。绿色蔬菜包括芥菜、油菜、青菜、苋菜、菠菜、芹菜等。红紫色蔬菜有自欧洲引进的紫甘蓝,我国的有红菜苔、紫扁豆、茄子等。黄色蔬菜有西红柿、胡萝卜、红薯、卷心菜等。无色蔬菜包括冬瓜、甜瓜、竹笋、茭白和菜花等。

食用绿色蔬菜以接受日照充分的深绿色蔬菜最佳。科学家发现,同样是绿色蔬菜,其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常随着日照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绿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干扰素诱生剂等都有“怕热”的弱点,高温烹调可使其遭受破坏,故最好是吃新鲜蔬菜,且能生吃者最好生吃,由于人体需要“全方位”营养,单纯吃任何一种蔬菜都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只有合理、巧妙搭配,坚持多品种、多颜色才能确保营养均衡。

蘑菇

蘑菇是一种分布很广,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可以炒食,作汤,甚至可以用火烤熟,然后沾盐食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头菌等。而外形特殊,易于识别的食用蘑主要有:

猴头菌

别名刺猬菌、发状猴头菌。产于各地,生于栎、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腐木上,或生在活立木的受伤处。食前,洗净切碎,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备用。药用能利五脏,助消化。形如猴子的头,故名猴头。新鲜时呈白色,干燥后变为淡褐色,块状,直径3.5~10厘米,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布以肉质,针状的刺,刺直伸发达,下垂,长1~3厘米。

鸡菌

别名鸡肉丝菇(台湾)、伞把菇。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这种菌在雨季从地下白蚁窝上生出。食法与猴头菌同。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状,伸展后中央具一乳突(形如鸡嘴),直径3~20厘米或更大。潮湿时有粘性,表面平滑,呈微黄色,乳突部呈褐色或呈花皮状,往往辐射状地开裂。菌肉、菌褶白色,褶宽5~15mm,呈不规则形。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地下部分呈褐色至黑色,表面平滑,肉质,易于开裂,长约3~20厘米,直径1~2.5厘米,基部膨大处可达3.5厘米。

鸡纵菌此外,外形特殊,易于识别的食用蘑还有竹荪(竹参菌),产于我国西南各省的竹林中。

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民间对于识别毒蘑和可食蘑有许多说法,诸如:

①毒蘑多有各种色泽,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②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具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③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

④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相反。

⑤毒蘑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

⑥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

⑦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⑧蘑菇与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但是上述方法,经过专家鉴定,没有一条是完全可靠的,因蘑菇的外形、色泽、生态等与其毒素没有关系。至今为止,专家对于毒蘑与可食蘑的区别,尚没有找出比较简易可行的方法。目前比较可靠的鉴别方法,除了依靠菌(蘑菇)学的分类和生化分析的知识外,只有据实际经验。没经验的人只有先认识一些毒性较大且易识别的毒蘑,记住它们的特征,如果见到别的蘑菇也有这些特征就不要采食,这样就不致误食中毒了。

我国的毒蘑菇约有80余种,其中很多种能用水洗、水煮、晒干和煮调等方法,减弱和消除毒性。极毒致命的毒蘑并不很多,主要有以下9种:

毒粉褶菌

有的地方叫做土生红褶菇或内绿菌,特征是菌盖污白色,菌褶粉白色。产于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河南、台湾,夏秋季单生或丛生于针叶阔叶林中。

毒伞

又被叫做绿帽菌、蒜叶菌、鬼笔鹅膏等,特征是菌盖较厚,暗灰绿色,表面有丝光。主要产于我国的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6~9月单生或群生在林中地上。

白毒伞

有的地方把它称为白罗伞、白鹅膏、白帽菌等,特征是菌体白色,较细长。多产于吉林、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四川、广西等省,6~9月间散生在杂草林中。

毒伞秋盔孢伞

又名焦脚菌、秋生鳞耳。特征是柄下部黑褐色,木生。多产于四川省。秋季群生或丛生在阴湿的林中腐木上。

残托斑毒伞

这种蘑菇的特征是菌柄向下渐粗,基部稍膨大,菌托易消失或呈几圈不明显的白色块斑残片。多产于广西省,五月群生在松林中。

鳞柄白毒伞

又名毒鹅膏,特征是菌体白色,菌盖中央略微突起,菌柄有鳞片。多产于河北、四川。夏秋季单生或散生在板栗树下或杂木林中。

包脚黑褶伞

特征是黑包脚伞,菌肉厚、菌柄基部膨大,有肥大菌托。产于河北、青海等省。夏秋季单生或散生在阔叶从中、灌木丛中或草地。

褐鳞小伞

这种蘑菇的特征是菌体小,菌盖表面密集红褐色或褐色小鳞片,有菌环,无菌托。多产于江苏、青海等省,春至秋季单生或群生于草地上或竹林内。

鹿花菌

这种蘑菇的特征是菌盖红褐色,后变为咖啡褐色,扭曲呈脑状。多产于黑龙江、云南等省,春秋季生在地上。

误食毒蘑后,尽快排毒,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

海藻

我国漫长的海岸和岛屿生长着许多海藻,例如绿藻、红藻、褐藻。海藻易采集,但应选择那些附着在礁石上或漂浮在水中的。常见的有:

红毛菜

我国东南沿海岛屿都有分布。这种藻生长于满潮线附近的岸礁或木头上。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切碎,开水烫过,即可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保存。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即可作菜。属红藻类。

角叉菜

长于我国沿海的海水中,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开水烫过,炒食作汤均可,或晒干保存,吃时再经开水烫过即可。属红藻类。全体扁形,扇状,复叉状分枝,暗紫色至暗绿紫色,略带革质。四分孢子囊群呈红色的点状。

鸡冠菜

又名鸡脚菜,生长在我国沿海一带,海岸退潮线下的岩石上,以台湾及附近岛屿为多。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泥土,经开水烫过,切碎即可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保存,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属红藻类。植物体扁平,作不规则的叉状分枝,长约5~20厘米,宽约1~2厘米,膜质,新鲜时呈鲜红色,在繁殖时期表面深红色的斑点或疣状突起。

刺海松

又名海松,长于我国东南沿海较温暖的海水中。幼嫩的植物体可食用。采收后,洗净切碎,可炒食或作汤。属绿藻类。植物体的基部有盘状组织,可以附着于岩石上面。在盘状组织上面有分枝繁茂的“枝干”,与珊瑚很相像。

紫菜

又名甘柴菜,长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温暖海水中的礁岩上,低潮时在海滩上可找到。全体可食,捞出晒干作汤或干炒后加调料,香脆可口。属红藻类。叶状体扁平,呈卵形或披针形等种种形状,一般长15~25厘米,宽7~12厘米,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绿,边缘常有明显的波状皱缩。颜色通常为红紫色或绿紫色。

裙带菜

又名昆布,生于海岸低潮线以下的岩石上,喜生于风浪不大的海湾内,我国沿海都有。全体可食。采捞洗净晒干,开水烫过,切碎,可炒食或作汤。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全体长1~2m,宽达1m。最下部的根叉状分枝,轮生。中部的柄较短,近于扁圆形,中间略隆起。上部的片部柔革质,新鲜时棕绿色,常呈羽状分裂,全面密布有粘液腺,因此干后用水浸软后会溶出大量的粘液,并易剥离成两层。3~5月间在柄的两侧生有木耳状的物体,内有孢子囊群。

海索面

生于海水中,我国沿海均有生长。全体可食。采捞后洗净,切碎,炒食或作汤。形态特征是:植物体为直立分枝的条状体,体长约10余厘米,直径约2厘米,状如面条,有胶质,下部有盘,附着于岩石上,再由此生发一至多根条状体,植物体在高潮地区呈绿色,低潮地区呈红色或黄红色。

鹅掌菜(面其菜)

生于海岸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我国沿海均有生长,东南沿海最多。全体可食。采捞后晒干,开水烫过,洗净泥土及粘液,切碎,炒食或作汤。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体的最下部为根状固着器,呈树枝状的叉状分枝。中部是圆柱状或略为扁圆形的柄。柄的上部为扁平的片部,稍有皱缩,暗褐色,厚2~3mm。孢子囊群在片部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