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11809100000012

第12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

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正是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才需要理智。

——莎士比亚

(一)

1594年,桑普顿伯爵的朋友查尔斯、亨利·丹弗斯兄弟和其相邻的沃尔特、亨利·朗杰斯兄弟之间发生了家族间的械斗,这场械斗一直持续到1595年还没停止。可能根据这一事件,莎士比亚创作出了他早期悲剧中的杰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悲剧发生在1093年的意大利维罗纳城,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早期的意大利作家克尔太曾将其写成传奇小说,1554年意大利作家班杰罗又对其加工整理,令这个故事传播开来。

传到英国后,这个故事还在伦敦舞台上演出过,并成为当时一出很叫座的戏。有一个名叫亚瑟·布鲁克的青年诗人,在看过这出戏后感触颇深,遂写下一首长篇叙事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史》。这首长诗后来被一位名叫威廉·彭特的人收集在他的故事集中。彭特是军械部的一名军官,闲时喜欢搜集、翻译一些意大利作品消遣。

这种激情澎湃的意大利式小说到16世纪末期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但莎士比亚并不在乎要走在文学运动的前锋,他不是革新派。在他的全部创作生涯中,他都是选择那些比较旧式的故事作为自己创作的蓝本。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将一个原来流传于意大利的悲剧传奇改写成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动人故事,并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添加了一种完全独创的诗歌热情,从而缓和了故事中悲剧的紧张性。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维罗纳城。城里有两大家族,一家姓蒙太古,一家姓凯普莱特。不知从何时起,两家结下了仇恨。到蒙太古家的独生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朱丽叶长大时,两个家族之间的械斗仍在继续。

这时,罗密欧正爱恋着一位立誓终身不嫁的美丽姑娘罗瑟琳。出身名门的罗密欧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青年,写诗、唱歌、跳舞、击剑样样精通,“全城都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很有品行”。但是,他却得不到爱情的回报。

这天晚上,他听说凯普莱特家要举行盛大的假面晚会,他所爱的姑娘罗瑟琳也要去出席。于是,他也戴上面具混进会场,想去看一看他所爱恋的姑娘。

没想到的是,晚会上另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深深地吸引住了罗密欧,让他一下子就忘记了那位高傲的罗瑟琳,爱上了这位少女。

罗密欧上前与这位少女搭话,并邀请她跳舞,向这位少女表达了自己的情意。少女也羞怯地回答了他的情话。

正在这时,少女被她的奶娘叫走了。罗密欧一打听,才知道她正是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虽然是自己仇家的女儿,可他知道,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少女,爱情已经抓住了他的心,让他无法摆脱。

晚会散了后,罗密欧不想回家。他躲过表兄和朋友,翻过墙头,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卧室的阳台下面。

此时,朱丽叶也打听到在舞会上与自己说话的青年就是蒙太古家的儿子罗密欧。她回到自己的卧室,脑海中都是罗密欧的影子,挥之不去。爱情让朱丽叶无法入睡,她走到阳台上,独自对着皎洁的月光说出了对罗密欧的思恋和内心的矛盾:

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只有你的姓名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任何其他的部分。

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别的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和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

罗密欧,抛弃你的姓名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站在阳台下面的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热情的独白后,激动不已。他大胆地与她讲起话来,向朱丽叶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

朱丽叶听出那是罗密欧的声音,脸上飞起了红晕。她担心自己这么容易地吐露出内心的爱情会不会使罗密欧觉得她轻佻?但她马上又告诉他说,她的忠诚远远胜过那些故作端庄的女子。

这一对恋人互吐心声,并交换了爱情的誓言。天快要亮时,两个人才依依不舍地分手。临走前,朱丽叶对罗密欧说,明天她将派一个人去找他,商量结婚的时间,然后两人偷偷地举行婚礼。

罗密欧离开朱丽叶后,马上去找附近修道院的劳伦斯神父帮忙。他将自己和朱丽叶的爱情告诉劳伦斯神父,请求劳伦斯神父当天就为他们主持婚礼。

劳伦斯神父对罗密欧的印象一直不错。他想,也许两个年轻人的结合正好可以消除凯普莱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之间的世仇。因此,他爽快地答应了罗密欧的请求。

第二天,两个有情人在劳伦斯神父的主持下,在修道院里秘密成婚了。

(二)

从修道院出来时,罗密欧在街上遇见了自己的好朋友穆西奥和老凯普莱特的侄子提伯尔特。提伯尔特是个性格火爆的年轻人,与罗密欧的朋友穆西奥发生了口角。罗密欧过来劝解,结果遭到提伯尔特的无理挑衅。

罗密欧现在已把提伯尔特看成是自己的亲戚了,所以对他一再忍让,表示愿意与他讲和。但穆西奥觉得罗密欧太软弱、太丢脸了,他拔出剑来就与提伯尔特打了起来。罗密欧上前去分开他们,提伯尔特乘机一剑刺死了穆西奥。

罗密欧见朋友受伤死去,心中升起了怒火。他拔出剑来与提伯尔特交锋,结果提伯尔特死在罗密欧的剑下。

这件事发生后,罗密欧被驱逐出境。如果回来被发现的话,就要处以死刑。这个消息传到朱丽叶耳中,她陷入了悲喜交织的矛盾之中。她的堂哥被罗密欧杀死了,起初她怨恨罗密欧;但后来又庆幸罗密欧还活着,对罗密欧深深的爱情占据了她的心田。

现在,罗密欧要永远地被放逐出去了,她吩咐奶娘赶快去把罗密欧找来,她要与罗密欧作最后的诀别。

罗密欧此时正躲在劳伦斯神父的密室里。对于他来说,放逐比死还要可怕,因为这意味着他将再也见不到朱丽叶了。劳伦斯神父在一旁耐心地劝慰着罗密欧。

晚上,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卧室里。这一夜本来是他们的新婚之夜,结果却成了生离死别之夜。转眼东方露出一线曙光,黎明已至,这对爱人不得不伤心地分手。罗密欧离开了维洛那城,到曼多亚去过他的流放生活。

罗密欧走后,朱丽叶伤心欲绝。这时,帕里斯伯爵很快就来向朱丽叶求婚。老凯普莱特很满意这位年轻的伯爵,并命令女儿三天以后就与帕里斯伯爵结婚。

朱丽叶走投无路,就去找劳伦斯神父想办法。劳伦斯为解救可怜的朱丽叶,给了她一小瓶可以假死40个小时的迷药,叫她在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晚上喝下去,这样她就会昏睡过去,像死了一样。

当家里的人以为朱丽叶死了时,就会按照当地的风俗把她的尸体停放在家族的墓穴里。40个小时后,她就会苏醒过来,那时,劳伦斯神父会派人把罗密欧叫来将她救出墓穴,带着她一起到曼多亚去。

朱丽叶遵照劳伦斯神父的吩咐,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将迷药喝了下去。第二天早晨,帕里斯来迎接新娘,看到的却是朱丽叶的尸体。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悲痛当中,喜庆的婚礼也变成了凄凉的葬礼。

这时,劳伦斯神父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罗密欧了,然而送信人途中因为意外事故未能将信及时送到罗密欧手中。不久后,罗密欧就听到了朱丽叶的死讯。

闻知朱丽叶死去,罗密欧痛不欲生,立即买了毒药,骑马奔回维洛那城。他要与朱丽叶长眠在一起。

半夜时分,罗密欧来到朱丽叶家族的墓穴边,正巧在这里遇到了帕里斯伯爵。伯爵以为他要做坏事,就与他格斗起来,结果罗密欧又杀死了帕里斯伯爵。

罗密欧打开墓穴,目睹了爱人冰冷的尸身。他最后一次吻了朱丽叶的嘴唇,然后将毒药一饮而尽,片刻后就倒在朱丽叶身边死去了。

当朱丽叶醒来时,看见的却是已经死去的罗密欧。没有了罗密欧,她也不愿意再继续活下去,于是拿起罗密欧的匕首刺进自己的胸口,躺倒在他的身旁……

悲剧发生后,众人纷纷向墓地奔去。劳伦斯神父向大家讲述了这一对年轻人不幸的爱情故事。两家的父母遭到如此悲痛的损失,终于醒悟过来,化解了彼此的仇恨。他们决定给这对情人铸一座金像,让它永远树立在维洛那城里。

(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是谴责封建大家族的世仇和争斗,反对包办婚姻,肯定了年轻人的自由恋爱。

在这部戏剧中,虽然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世仇,以及封建的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断送了一对年轻人的幸福和生命,但戏剧的结局并不令人悲观,因为两个年轻人的死换来了两个家族的和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爱情原则获得了肯定和胜利。

这部戏剧一上演,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后历演不衰。据说,有一整代的青年情侣嘴上所挂着的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艺术特色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全剧主要情节都发生在夜里,都是以夜色为背景的: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是在夜晚举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定情、离别和死都是在夜里发生的。这种夜的背景为作品增添了很好的抒情气氛。

比如,罗密欧在花园里看到朱丽叶站在阳台上时,天空有皎洁的月光和闪烁的星星,空气中散发着花草的香味。罗密欧站在树影下,静静地看着阳台上的朱丽叶;夜色掩盖了朱丽叶羞涩的脸庞。两个年轻人相互倾诉着甜蜜的话语,整个情景都充满了浪漫的抒情气氛。

同样,夜色的背景也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尤其是最后在墓地中的一场戏,夜的背景更加衬托出一对恋人死去的悲惨。

第二,整部剧的语言都十分华丽,比喻也丰富多彩,比如经常用阳光、月亮、星星这些明亮的东西来比喻男女主人公,象征着青春、爱情、光明和幸福。尤其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阳台定情的一场戏,更是体现出语言的华美和比喻的丰富:

罗密欧: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而朱丽叶就是太阳!快起来吧,美丽的太阳!快点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丽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如果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将会怎么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住星星的明亮,正如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

朱丽叶: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羞愧的红晕。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那些言语,可是,这些虚伪的礼俗,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俊秀的蒙太古啊,我真的太痴心了!所以,你也许会觉得我的举动有点轻浮;可是请相信我,朋友,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的忠心要远远胜过那些善于矜持做作的人!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树梢,我 发誓——

朱丽叶:啊!请不要对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因为每个月都会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就会像它一样无常。

……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的成功,一部分是由于以上这些优美明晰的语言,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在角色的描摹刻画上取胜。在英国舞台上,还不曾出现过像莎士比亚这样才气纵横的人,能够塑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

在诗歌表现的悲剧方面,莎士比亚唯一的英国前辈就是马洛。这部悲剧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修辞上的婉转曲折和许多韵文使用上的灵敏,显然都是受惠于此人。然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具有的高尚气质与悲怆恸情的表现,却是马洛的戏剧才华或感情共鸣所不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