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87

第87章 披着羊皮的狼

处世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型的,一种是隐忍型的。

外露的处世者一般生性耿介,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眼里装不进一粒沙子。这种人自然不失其热心肠,花花肠子少,不记仇,不整人,但缺少婉转回旋,尤其是在机智上稍逊风骚。隐忍的处世者显得深沉许多,心里装得住货,喜怒不形于色,比较圆通。这种在为人上比较随和,可是一旦害起人来,不动声色,“杀人不见血”,叫人防不胜防。一般地讲,人们对这种人警戒颇多,认为他们狡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谁标榜自己的个性是外露还是含蓄,也不可能随便给谁贴上标签。相反,大多数人却在追求“二合一”式的为人规范。给人留下直爽印象的人,骨子里可能隐藏着什么不便明言的小秘密,而那些让人老觉着阴险的人,则可能张口就称自己是个直肠子。其实,这就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

有些人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韬光养晦”,长线投资。这类人中不乏“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之徒,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常以圣人般的言行出现在人们面前。生活上,勤俭克己;工作上,推功揽过;处世上,左右逢源。以假装的谦卑来掩盖自己的狡黠,但一旦掌权,就会露出豺狼本性,变本加厉地寻求补偿。

中国古代帝王隋炀帝就是这样一个深藏不露,善于伪装自己的处世高手。

隋炀帝杨广在登基前本是隋文帝的次子,文帝内定的接班人原是杨广的同胞哥哥皇太子杨勇。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将来做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可谓煞费心机。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珍惜国力,崇尚节俭。他的妻子独孤皇后深得文帝宠信,政见常与文帝相和,宫中称为“二圣”。她有两大特点:一是节俭,反对奢侈;二是嫉妒,反对男人爱妾,尤其反对男人与妾生养子女。这是一个具有奇异癖好的女人,不但自己吃醋,也为别的女人吃醋。

太子杨勇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花花公子,疏阔豪爽,不注意小节。老娘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有姬妾,杨勇偏偏有很多姬妾,而且生有很多子女,以致妻子郁郁而死;老爹杨坚最讨厌大臣花天酒地,杨勇偏偏喜欢音乐歌舞,饮宴达旦。这些本都是小的缝隙,但已够杨广有计划的楔入。杨广只有妻子萧妃一个人,仅此一点就使老娘高兴。其实,杨广同他哥哥一样,也是个纨绔子弟,声色之徒,但他在父母面前将这些斑斑劣迹统统掩盖起来。每逢父母来他家,他都将娇妾、美姬藏于密室,只留老丑者穿上普通衣服侍候在自己左右。他还撤去华美的屏帐,改用廉价的素缣,弄断乐器的丝弦,使其落满厚厚的尘。更甚者,掐死庶出子女,以示只和正妻生儿育女,从而显示自己处处以父母为榜样,勤俭持家,不近声色,杨坚夫妇见了不由大喜。老夫妇每派人到儿子们那里,杨勇只把他们当仆人看待,杨广却不然,他和妻子一定双双站到门口,亲自迎接,致送厚礼,于是老夫妇耳畔听到的全是赞扬杨广的声音。杨广出镇江都,每次入朝辞行时,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父亲看儿子如此孝心,也流下眼泪,不忍他远离膝下。杨广知识度很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待任何人都很诚恳,很谦虚有,尤其曲意结交政府重要官员。他所展示出来的,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标准领袖品质,具有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英雄性格,救国救民的圣贤抱负。节俭、朴实、谦恭、虚怀若谷、好学不倦、礼贤下士、不爱声色犬马——集人类美德于一身。

一切布置成熟后,杨广便把“诬以谋反”的法宝罩到杨勇上,杨坚下令把杨勇贬为平民,囚禁深宫,改立杨广当皇太子,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阴谋。

几年后,杨广隐藏已久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当父亲病危,杨广被召入宫中侍奉时,他内心的兴奋使他无法再继续克制自己。他不久就对老爹最宠爱的陈夫人,垂涎三尺。一天,在陈夫人换衣服的时候,他上前一把抱住。陈夫人挣扎逃掉,杨坚看她神色仓惶,问她怎么回事,她垂泪说:“太子无礼”。杨坚大怒,但此时已后悔莫及。杨广不久就派亲信闯入宫中将病重的文帝杀死。

杨广弑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美丽庶母陈夫人睡觉,二件事就是派人驰赴长安把他那已经罢黜的哥哥杨勇杀掉。杨广从开始采取夺位行动,到他行凶之日,历时十四年,在这漫长岁月中,一直保持伪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杨广做得天衣无缝,可见他具有绝顶的聪明才能。可惜他缺乏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灵魂和情操,其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无限的权力。

一般来说,置身官场,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如威望还不够高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做到深藏不露。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当然,在藏的时候,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出必成。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高宗面前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的执掌政权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藏与露的时机实在难以掌握,何时当藏拙,何时当露锋芒,是没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任时而出。

民国骁将蔡锷将军,在与袁世凯斗智中,把韬光养晦这一谋略运用得十分娴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想拉态度暖昧的蔡锷入伙,便以组阁为由,召其进京。蔡明知是调虎离山之计,却毅然离滇北上。面对袁的笼络,蔡抱着放弃主义的态度,整天饮酒狎妓,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尽管如此,袁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监视蔡的行踪。不久,袁氏称帝,蔡内心作痛却不动声色,还晓谕部下拥戴帝制。蔡还整天与袁氏帮凶六君子、五财神、八大金刚等人周旋,甚至帮助筹备登级大典。袁氏疑虑稍减,而拿出巨款收买蔡锷。蔡暗中把钱存下以作日后大举经费,表面上更是沉溺于酒色,还经常留宿名妓小凤仙之处,甚至为口角闹到法庭要与夫人离婚。这下子,袁世凯放心了,把密探全部撤掉了。对此,蔡锷仍无什么反应,反而整日忙于广置田产,修造房屋,收集古玩,连公府召见也难得一见蔡将军的影子。一天傍晚,蔡锷在小凤仙的住所举行宴会,遍请六君子、五财神等高朋好友,席间歌声笑语、丝竹齐鸣,加上猜拳行令,一派花天酒地之象。蔡将军大饮大嚼,兴致欲狂,终于酩酊大醉,呕吐狼藉,来宾们也都酒意十足,畅然散去。次日天未破晓,小凤仙推醒蔡锷说:“时间已经到了。”蔡将军攫然而起,悄然离去,赴天津,去日本,转道海上至云南。至云南独立,其他各省继起响应,人们方才领悟其韬光养晦之计。

蔡锷将军之所以纵情声色、购置田产、与妻子离婚等等,都不过是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麻痹老奸巨滑的袁世凯,以为此日脱身做掩护。对此,老奸巨滑的袁世凯毫无察觉,等达到目的后,袁氏梦醒无奈,徒然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