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05

第5章 要学会观棋不语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沉默,显示了冷静和清醒;沉默,闪烁着智慧和胆识。

沉默是金,祸从口出。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会到处受人欢迎;而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同时,多说招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

当初,释迦牟尼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突然作拈花微笑,众人不解其意,而只有迦叶尊者领悟了佛祖的意思,他会心一笑,于是就有了禅宗的起源。孔子观于后稷之庙,见三座金铸的人像,默默在它背上铭刻了几句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释迦牟尼佛作拈花微笑,孔子铭刻“无多言,无多事”,这两位圣人的行为,劝诫人们: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

“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简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善于掩饰自己,不让他人觉得你深不可测,从而集中心思与力量来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金”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想平和地度过一生,他绝对有必要学会在事情上进行自我克制。人必须容忍和克制,脾气必须服从于理性的判断。

检点自己的言行对个人幸福是绝对必要的,有时话语比匕首更能伤透人心。一则法国谚语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那些刺人的反驳,那些溜到嘴边伤人的话,如果说出来,可能会使对方太难堪。布雷姆夫人在其《家》一书中说:“老天爷禁止我们说那些使人伤心痛肺的话,有些话语甚至比锋利的刀剑更伤人心,有些话语则使人一辈子都感到伤心痛肺。”

要做到沉默,就要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短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人皆有其长处,亦必有其短处,要把握好这一点,也是一门学问。

人有短处一点也不值得奇怪。有的人因为长久以来形成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而其他人大都对此看不惯,这便成了他的“短处”。有的人在自己的生活与处世中的确有些微小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对他的整个对外交往是无足轻重的;有的也许是出于主观的原因而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失误,但自己却全然无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待他人的短处,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方法。在与他人的谈话中,要尽量多谈及对方的长处,极力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只有那些专好无事生非之人,才会兴致盎然,推波助澜,有声有色编撰别人的短处,逢人便夸大其词地谈论别人的短处。有的时候虽无专说别人短处的嗜好,但平时对此不加注意,偶尔不小心谈到别人的短处,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宇宙之大,谈话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作为话题?更何况,我们所知道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完全可靠,也许别人还有许多难言之隐不被我们所详悉。若贸然拿听到的片面之词宣扬出去,那么就容易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我们若说出了什么话,就很难收回来了,因此,若不是确切地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切忌胡说八道。

即使有人向你谈起某人的短处时,你最好是听了便罢,不要深信这种传言,不必将此记在心中,更不可做传声筒。

人群相聚,都不免要找话题闲聊。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眼前的建筑、身后的山水、昨日的消息、今天的新闻都是绝好的谈话内容。何必去说东家长西家短,无事生非地议人家的短处呢?好说人家短处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克服。

那些会做人的人在说话方面,也如同在任何其他事情方面一样,总是注意自我克制。那些聪明和懂得自我克制的人总是避免心直口快、直言无忌,决不以伤人感情为代价而逞一时口舌之快。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看到别人干活干不好时,他不会在旁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更不会把别人撵走,显示他的能干,而是会很客气地说:“我试试看怎么样?”这样说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干不好也不至于丢面子;如果干得好,即使别人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佩服。尤其是他没伤别人的面子,又替别人干好了活儿,别人会从心底里认为这个人“够意思”,做人稳重、扎实,又有真本事。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也就是说,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前,语言在后。

有人说言语是一种卑贱的东西,一个说话极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

我们常有这样的常识,在推断事物时,即使十句话中有九句对,也不见得会获得好评,被视为才智卓越的人;相反的,只要说错一句话,就会受到各方的攻击。又如所想的十个计谋中,即使有九个获得成功,也不一定被推崇;而只要有一个计谋失败,就会为世人所讥笑。因此,在某些事情上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急于发表高论。

应该说,假使十句话中有九句无误,其人的智慧必然不低,可是,只要一言不中,就会遭到责难。

同样的,十个计谋,九个能够成功已经很难得了,然而,其中只要有一个失败,就会受到众人的攻击。一般人都习惯于苛求别人,事实上,自己去做也不见得高明。批评某项措施容易,实际担当责任,展开工作,就会发现问题很棘手。

与有德之人相处应注意细节。如果别人尚未开口,你就抢着发言,会被认为性情过于急躁;相反的,长辈和你谈话时,你却保持缄默,这未免有失礼仪。假使你根本不顾虑他人的脸色,一味地高谈阔论,就与瞎子无异。所谓的“躁”,不是指侍奉有德之士或长辈时,迫不及待地发言,而是指“多嘴”。

当然,过分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敬重。说话应谨慎,指的是舍弃那些不可说的话,而只说应说的话。祸从口出使人身败名裂,福自心生使人添色增光。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是伤及自尊心的恶语,因此说话应谨慎,只说自己该说的话。

说话得体,则让人舒服;反之,只会让人反感。一句话同一个意思,出自两个人之口,听起来也有区别。

谨慎说话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在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上,尽量不说话。不说话不仅确保安全,而且能给人留下持重、非同凡俗的印象。

2.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尽量少说,不夸夸其谈,不信口雌黄,不妄发议论。言多必失,多言多失,少言少失,不言不失。要保持“少说为佳”的态度。

3.面对流言蜚语,一笑了之,切不可做传话筒,有损自己的人品。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别人的短处,轻轻松松揭别人的隐私,不仅有碍别人的声望,且足以表示你为人的卑鄙。

4.不说空话,这是一个人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整天里空话连篇,不干实事,那他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给成功确立的公式是:成功=行动 正确的方法 少讲空话。

5.不说假话。马克·吐温说:“我们千万不能说假话,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需要说假话。”假话一旦被揭穿,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落得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理,成为令人厌恶的人。

6.要学会说话。把话说对时间、说对地点、说到点子上且又能把直话说圆。会说话,是做人最基本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