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的智慧
11807400000011

第11章 处事要学会外圆内方

做人处世要通达时务,能方则方,能圆则圆,方圆兼济,集百家之长于一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方圆处世的略谋,乃是责天法地的大智慧,顺应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大规律。

在现实中,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会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则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因此,做人必须方圆有度,刚柔并用。

外圆内方的处世艺术,是一种为人的智慧,要成功地驾驭“方”与“圆”,关键的是个人要求之于自身,应做足“方”与“圆”的修养功夫。

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方圆结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方略,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

外圆内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方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是处世要老练、圆通,善于技巧。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方,正是人内心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品质。一个人的心灵杰出,那么他的行为才会杰出;一个人的心灵美好,那么他的气质才会高贵。

外圆内方的技巧,在历史上自古有之。《三国演义》中有“曹操煮酒论英雄”。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曹操均摇头否认。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我。”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弄掉了?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坦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哈哈大笑:“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曹操自此认为刘备胸无大志,必不能成气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刘备聪明机智地运用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妒,从而逃脱了曹操的视线。

至于三国后期的司马懿,更是个外圆内方的高手,他佯装快要死的人,瞒过了大将军曹爽,达到了保护自己,等待时机的目的。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统一了天下,这正是:“鹰立似睡,虎行似病。”

因此,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亦方亦圆”是一种高境界。一般来说,自然形成的都是圆的,人为修饰的都是方的。因此,方为动,圆为静,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外表要圆(大智若愚),内心要方(清静明志)。对己要方(严以律己),对人要圆(宽以待人)。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所以,有“心机”的人在社会交际中,总能把方和圆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他们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

方与圆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更是一种聪明与机智的表现。

在急驰的列车上,一位身着便衣的侦察员走进列车上的厕所。却不料一个时尚前卫的妙龄女子,一闪身也跟着挤进厕所,反手将门锁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否则,我就喊你侮辱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侦察员清楚地知道,厕所里没有其他人,辩解毫无意义,稍有迟疑,女子就会反咬一口,使自己身败名裂。陷入困境中的侦察员急中生智,张着嘴巴不停地“啊,啊”,一个十足的哑巴,表示不懂女子说的是什么。

女子赶紧打手势,侦察员仍然窘急地“啊啊”着,见此情景,女子失望了,真倒霉,怎么碰上个哑巴!她转身正想离去,此时,侦察员一把抓住女子,拿出钢笔,打着手势请她将刚才说的话写在手上。女子欣然接受,接过钢笔就在侦察员的手上写道:“把你的手表和钱给我。不然,我就喊你侮辱我!”侦察员立即翻转手掌,抓住女子说:“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抢劫罪,这就是铁的证据!”女子目瞪口呆,乖乖被擒。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机智战胜了犯罪分子。

智欲圆而行欲方。人的智慧要圆融无碍,不仅要看到事物静止不变的一面,还要看到事物运动发展的一面;不仅要看到各个不同事物的个性和局部,更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共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具体现象和应用,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坚守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而且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具体分析此时、此地、此人的具体情况,以求得最佳的解决方式,这是从“智圆”的角度来讲。

从行为上讲,人的智慧虽然应圆融无碍,但在具体的作为上却不能模棱两可。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以便立足于社会之中。这就是“行欲方”的含义。

关于方和圆的精辟论证,黄炎培曾写过这样的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外圆”是“和若春风”的智慧;“内方”就是“肃若秋霜”的原则。

我们提倡为人之圆,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而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更不会随波逐流,潜移默化影响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