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进入新环境,每个人都在注意你,善待工作的每一天,是你职业发展进步的阶梯。
通常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组织往往也是通过这三个月的见习期来对你做出初步评判决定取舍的,这是你树立形象、打开局面至为关键的三个月。这期间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良好、富有工作魄力,可能你会受到重视,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若留下一个坏印象,如“懒散拖拉、工作不专心努力”,可能你会在组织中很久都翻不过身来。在进入组织之初的双方磨合过程中,必须有个深刻的、清醒的自我认识,不妨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融入组织之初的言行举止。以下是一些对你可能有用的建议:
(一)理解、适应组织的文化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可言传而靠自身行为来体现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态度等的总和。每个组织都有自己明确的文化体系或不成文的无形规则,了解这些“规则”有助于加快你的适应和发展,也只有认同组织文化,才能有彼此协同发展的可能。为了能够尽快融入组织,你必须学会观察,特别是了解某些针对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不成文规范。如不深入了解这些游戏规则会使你在日后的工作中“碰钉子”,而且你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你是在犯别人接受不了的错误。也许你在招聘面试时就感受到了这些,但真正领会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你还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对员工手册上的组织规章制度,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才能理解深刻。你需要着重弄清的几点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对员工的要求有哪些?哪些规章制度被严格地遵守着,哪些没有?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又是什么,作用如何?如果违反会是什么后果?所有这些必须尽量通过工作实践理解。
有时,你也许会看到有些实际做法与组织所倡导的“文化”并不相吻合,你可能会失望。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职业满意度取决于你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匹配”程度,如果你不想另寻发展的话,主动适应组织文化就是很重要、很迫切的事情。
(二)承担适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
对于刚进入组织的新人来说,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向领导证明雇用你是正确的,对他们是有价值的。很多毕业生不明白这一点,一个特点就是急于表现自己,主动承揽过多的工作任务。这样一个可能的后果是要么你脱颖而出,要么你因此“身败名裂”,因为个人毕竟能力有限,如此的例子并不少见。乐于接受组织派遣并主动要求份外的工作是好现象,但自己要把握好“度”。要想取得真正巨大的成功,千万别干有违你性格和超出自我能力的事,也别鼓动领导过早地给你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毕竟生活刚开始。谨记自己不是“超人”,再说组织并不会过分要求你,最好专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较重要和较紧急的工作,把一件事做好比每件工作都弄不好要理想。如果你聪明的话,你应该对工作与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善于发现寓于工作其中的乐趣,体味着“工作着是美丽的”感觉,这对新人来说是有益的开始,做一个称职开心的职员,在岗位上努力不懈,勤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富有激情。
(三)告别办公室兵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在每家组织都有一些爱说长道短的人丰富着办公室生活,更被总结为“现代办公室兵法”。别人可能会很热情地向你诉说本单位的是是非非,甚至同事间的隐私、矛盾和冲突等,有些是可以听进耳内的,但决不应忽视自己应有的分析能力,如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组织内部的人事关系深浅,最好还是保持缄默。对于职业新人来说,“办公室兵法”可能是个职业陷阱,还是远离一点为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工作中去,表现出自己对待现有工作的基本态度和积极性,这不仅是给管理者的一种表现和暗示,更是自我形象的直观展示,利于自我打开新局面。尝试尽可能地多花些时间与同事进行工作、业务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处理棘手的工作,注意在合作中向同事学习,发现组织的工作规范和习惯。善于发现组织里被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礼仪”和习惯,对领导和同事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对前提。如,你应该知道谁可以直呼其名,谁需要带上“先生”或“领导”等尊称,这样,按照组织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去做可能会产生一体感而减少局外人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争取与他人友好相处,处理好业务与私事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成功的一半,如果同事们都觉得你很讨人喜欢,可能会尽量帮你,那将有助于你的事业蒸蒸日上。波士顿心理学家哈里说过,商业圈里很多聪明能干的才子佳人最终失败的致命原因通常是性格过于张扬,亲和力太小,摩擦力太大。知识经济是个强调协作制胜的时代,单枪匹马闯不出大名堂,因而要“合作、合作、再合作”,并切实作为自我工作信条。
(四)得体的修养
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得体的言谈举止应该表现得亲切、热情、有礼貌、有理智、讲道德、有信用。待人接物中,一方面要忌“傲气”,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夸夸其谈;另一方面,要忌“谦卑”,缺乏自信,过分腼腆,唯唯诺诺。还应注意不要过于随便和不拘小节,你眼中的小节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大问题,如坐在办公桌上会客,用公家电话聊天等,这些举止都有损于自我形象。
信用是职业人的第二生命。承诺时注意量力而行,一旦允诺就要给个结果,否则就要斟酌一番,尽量不破坏自己的声誉形象。尤其是注意上、下班的准时。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是最要不得的,作为新员工,你需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和口碑——你在全身心地、很投入地工作。刚刚上班立足未稳,尽量早点来,晚点走,主动干一些诸如打水、扫地、整理内务的活,这是每个新上岗的人员都应做的事情,也是争取别人好印象的着眼点。迟到早退,行为懒散,往往会给同事留下坏印象。
(五)工作要紧张有序、富有条理
要设法使自己忙碌起来,避免出现容易引起别人意见的无所事事情况,最起码要有职业的感觉,闲暇时可翻阅一些与工作有关的文件、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一些有关的资料以备后用等。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应尽心尽力,力争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对你能否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此外,保持自己的办公环境光亮、整洁,文件摆放要做到井井有条,如果把你的办公环境弄得乱七八糟,显然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新人进入新环境,每个人都在注意你。善待工作每一天,是你职业发展的进步阶梯。
中层干部是一个单位里担任着重要职责的人,他要上传下达,要承担领导交给的任务,还要领导本部室的人往前冲,要替“自己”的人谋求“好处”,总之是件挺累心的活儿。所以,中层干部尤其应该多与上级领导交流、沟通,应该让上级随时都知道自己和自己的部室在做些什么、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做得好不好,所以,常常跟领导“唠嗑儿”几乎可以看作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而不仅仅是“拍马屁”那么简单。即便是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在见到领导的时候,多说一说工作上的事情,告诉领导你想了些什么、想怎么做,一来是表明你对工作是很上心的,领导自然会认为你是个敬业的员工;二来他可能给你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也对你的工作很有好处。毕竟,在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单位里,他能做到领导的位置,就表明他有过人之处,值得学习。所以呢,无论怎么说,多跟领导接触接触,对你的职业生涯都是件极有好处的事。
最怕的就是见了领导像见了“恶狗”一样,抹头儿就走,要不就勉强打个招呼,一低头过去了。那样领导说不定以为你在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你的部门领导跟你有矛盾了,还是你自己出了什么差错,怕领导知道,保不齐还会以为你在外面兼职呢,要不怎么见了领导就像耗子见了猫似的。这种员工要么是真的有什么事情不愿意领导知道,要么就是“清高”,再要么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成绩缺乏自信。第一种情况就不说了,第二种情况的利害前文也已经叙述清楚,第三种情况,实在大可不必。也许你是对自己要求太高,对自己总是不承认、不满意,也许领导并不像你自己认为的那样,也觉得你成绩不好;即使你真的是比别人差些,只要你工作努力了,领导也并不会看不起你,相反,把你的“痛苦”告诉他,他也许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让你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呢。
总之,领导不可怕,不要见了就绕着走。多跟领导沟通,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后记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材料,许多理论的提出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谨向右脑开发的研究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部分材料的来源渠道不详,未能一一标明出处,希能谅解,若有任何问题,请与作者联系。
由于时间及经验关系,书中内容缺陷难免,读者及同仁若有疑义,欢迎来信指正!
若幸能对国内的学习者有所帮助,则是笔者的一大欣喜!
李源记忆心理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