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左脑是占支配地位的优势半球,它不仅主宰语言功能,而且还支配其他认识功能,而右脑则完全从属于左脑,是“哑半球”。
现代脑科学证明,右脑的信息容量比左脑大得多,比目前最大的计算机的信息容量还高100万倍。
右脑在认知方面也有左脑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如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情绪表达和识别能力,纵观全局、把握整体的能力,右脑都优于左脑。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偏重于阅读、书写、死记死背、数学计算和理性思维。这些活动多集中于大脑左半球,故而形成左脑超负荷运载状态。右脑却闲置着,这就造成了人智力发展的缺陷。
美国学者托马斯·布莱克斯利认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已经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过两次重大的革命:
第一次是在原始石器时代的“左脑革命”,即以语言文字的逻辑化思维充实直接自然的直觉式的形象思维。
第二次在本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这只是扩展了人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左脑革命”的进一步延伸。
现在,正面临着第三次革命,即吸收前两次革命的成果,形成“人——机之间实现新型的协同关系”,要使计算机与人的左脑和右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向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右脑具有填补空白和产生直觉突破的创造性……左脑可接近右脑的逻辑语言。计算机则以完备的准确性和比人脑快过上百万倍的速度,而使左脑的能力得到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