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颜真卿与颜体
11787700000008

第8章 作品及影响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用笔严谨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磅礴的大楷;也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他是继二王之后在古代书法史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颜真卿书法,雄秀独出,挺然奇伟,去除了前代书家的轻盈秀丽,把篆隶笔法融入真行草中,其书法方严正大,面目为之一新。

颜体儒雅端庄,适合自学,且艺术性强,因而颜书一出,学者不绝。历史上,从颜字入手,或从颜书中吸取营养,博采众长,而后成家者,代不乏人。晚于颜真卿,并与颜并称“颜筋柳骨”的唐代另一大书法家柳公权遍阅隋唐笔法,颜字正是他吸收的一个方面。颜真卿对柳公权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柳公权把颜体所确立的范式加以规范、精细、完整,发展了颜体所确立的唐楷样式,成为楷书最辉煌的总结。五代时,战事频繁,书坛凋零,学颜而有成就者,仅有一二人,其中杨凝式就是学颜而自成一派的大家。杨氏的《庐鸿草堂十志图跋》笔势雄健、结体宽博、用笔圆浑,可从中看出颜氏遗风。颜书在宋代的流行可谓空前,放眼北宋名家书迹,无不受颜真卿的影响,北宋学颜字的人跟唐朝学王羲之字的人一样多。即使是那个对颜字楷书深为不满的米芾,也承认自己学过颜字行书。米芾认为,唐代书家中,论造诣之深,成就之高,贡献之大,影响之广,应当首推颜真卿。宋人学颜,首推蔡襄、苏轼。蔡襄之书,笔画圆劲、用笔遒丽、神似颜体,是宋代学颜风影响下的一座高峰。苏轼对颜书推崇备至,认为“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东坡学颜字是从中年开始的,东坡写颜不求形式,只求意趣,笔墨之中见精神,与颜书神韵相似,黄庭坚对此有所阐释:“东坡先生尝自比于颜鲁公,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从《前赤壁赋》中便可窥见东坡意在学颜风格。

元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士人的特殊地位,致使元代书法不振,处于书史的低谷。大力提倡复古,追随二王,追求一种典雅、秀美的书卷之气,一股向晋人学习的复古潮流笼罩了整个元代,颜体在这段时期的影响大为削弱,即便如此,在书法的历史长河里,学颜之人并未绝迹。明初实行残酷的文字狱,艺术创新精神被扼制。在书法上反对宋人“尚意”书法观,推崇赵孟頫书法,使赵氏书风流行,学颜之人不多。其中李东阳“浓颜厚面”,其行草用笔劲健,骨力弥满,其《种竹诸诗卷》中的一首怀竹诗全用小楷,一丝不苟,丰润得体,展现出颜体风范。明代中期后,书法发生重大变革,掀起一股狂放书风,强调个性,重视姿态,看好样式,使书法尺幅不断增大,因此,唐代书法成为其重要的取法对象之一,取法颜书者数不胜数,典型代表有王铎、傅山等。王铎取法广博,他的行草书取法晋宋,但楷书,特别是大楷却受颜体影响最深。颜书对傅山的书法审美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三件楷书册页,显示了傅山深厚的颜楷功力,一件是临《麻姑仙坛记》,一件是抄录《社记》卷十九《曾子问》一节;另一件是节录《庄子·逍遥游》篇。傅山晚年的小行书,颜体书风十分突出,其《左锦手稿》与颜真卿《祭侄文稿》十分相近。另外,徐渭、倪元璐等书法名家都向颜书取法过。清代碑学作为一种新的书法审美取向,却得到不断发展,碑派书家纷纷取法于碑版,颜体再次成为广大学者书人注目的对象。连宣宗昊宁也崇尚唐法,学习颜体,广大书家也纷纷从颜书中吸取营养,成就较为显著者有刘墉、钱洋、伊秉缓、何绍基、赵之谦等。

颜真卿不仅是承前启后的杰出书法家,而且也是唐代新书体的开创者。颜真卿是书法史上深有影响的变法大家。他变古创新的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丰碑,开拓了与王书并重的另一大书派。所以,颜书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三十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氏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璟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公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靖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区别于其他碑刻;《颜勤礼碑》1922年出土,字画完好如新,是颜真卿碑刻中最能传达出原迹面貌、神气的碑刻,其书法雄迈清整,为晚年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告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和《争坐位帖》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的感情,信手挥来,一气呵成。《祭侄文稿》是为悼念其亡侄而作,激愤悲痛之情溢于笔端。唐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在平原、颜杲卿在常山相约起兵抗击叛军,季明于两地往来联络。其后颜杲卿父子因寡不敌众,不幸城破被俘,父子壮烈殉国。三年后的乾元元年,颜真卿特地派专人去河北一带寻找颜杲卿一家下落,但只从常山带回季明的头骨归葬。见到侄儿头骨,颜真卿悲愤不已,怀着同仇敌忾的义愤和深感自己家族“巢倾卵覆”的悲痛之情,和着血泪振笔作书。其悲愤激越之情,自然泻于笔端,长期积累的高超书艺,于不经意中挥洒而出,虽无意于书,而气贯天成。其感情之波澜起伏,随书而显,时而如哽咽不前,时而如慷慨悲歌。书写多用枯笔,苍凉悲壮,纵笔浩放,一泻千里,神采飞动,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神入圣。全篇颓笔、飞白满纸,大起大落,纵横开阔,顿挫郁勃,荡人心魄,具有强烈的跳跃感和抒情色彩;全篇看似信手拈来,却尽合法度。融篆隶于一炉,尽楷法之精微,使整篇呈现出跌宕多姿、悲壮激越的意境,是一曲无声而大气磅礴的交响乐,笔画之间犹如音节的跳动,处处体现出作者激越勃发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憎,既表现了深切悼念从侄季明的悲痛之感,又表现了对叛贼安禄山的愤恨之情,是一件抒发真情实感、带有强烈时代特点的书法绝作。这幅草稿,由于作者全神贯注于悼念和追怀之中,叙写当年平叛时的激烈斗争场面,迅疾之间,顾不得其他,却在不经意之中发挥出了颜氏厚积薄发的才华。笔笔有来历,字字有规矩,可谓奇绝之作,直入神品。此稿真迹明时藏吴廷家,后辗转入清内府,现藏台湾。从这一书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颜真卿绝妙的书艺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了解安史之乱的史实,看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叙写,从而体验出强烈的时代气氛。元陈深评曰:“《祭侄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也?”当年颜真卿写这类草稿时,并没有把它们当成“妙绝一代”艺术作品来创作,只是出自悲痛、发于义愤信笔而书的。正是“初不用意”,才使得真情实感毫不掩饰地倾泻于作品中,使观者从这里感到了书家此时此刻的心情正“如钱塘潮涌”——从自己胸襟流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动人效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广德二年(764年),右仆射郭英义为了取悦宦官鱼朝恩,不顾朝纲,颜真卿作《争坐位帖》,痛加指责。通篇从文字到字迹,忠义之气,粲然横溢于字里行间,书法亦随意自如,天真烂漫,其淋漓挥洒处,如挟风雨而行云空,横写曲直,妙韵迭出。作为草稿之作,作者凝思于词理,意不在字,但满纸郁勃之气,篆籀圆熟朴茂之笔,诡异飞动,如熔金出炉,随地流走,元气浑然,毫无姿媚习气,品格极高,犹如忠义感愤之情,义重词严之文,发之于心,形之于迹,开阖宏肆,得于意外。此碑笔画沉实有力,结字从容自然,寓险于平,庄严肃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历代对此帖评价极高,柳公权就认为《争坐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米芾评之为鲁公行书第一,气格能与《兰亭序》并峙。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坐位帖》《祭伯父文稿》,历史上被人们称为有名的“三稿”。在唐代书法中,推为第一佳品。鲁公三稿是盛唐行书的代表,它涂改增删,雄横苍拙,似无法可依,与二王典雅的行书形成强烈的对比,用笔圆转流畅,神采焕发,为历史上唯一可与《兰亭序》相比的佳作,并影响了宋代的写意书风。

《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又具有自己的风格面貌,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不失清远之致。《麻姑仙坛记》为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九百零二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丢失,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趣大增。通篇观来,丰盈饱满,行气紧密,肥瘦均匀,横竖粗细适中。结体精悍,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郭氏家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是记祭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父亲郭敬之的碑文,书写于颜真卿56岁之时,用笔茂密、宽博,结构浑厚、雄沉。《大唐中兴颂》由当时的尚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刻于大历六年(771年),当时颜真卿63岁。此碑的内容为记平安史之乱,颂大唐中兴之事,充分体现了颜真卿一贯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的政治观点,具有“大唐中兴”的时代精神,此碑属大型摩崖石刻,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字,字径四寸五、六分,自左面右,为特大型之字,比《东方朔画赞碑》要大四倍,是颜书中字最大者,人称“擘窠大字”。碑在湖南祁阳浯溪 。文辞古朴典雅,书风磊落奇伟,保存完整。此碑书法姿态新变,由于是摩崖书,作者便采取了遇长即长,见短就短的方法。全碑都用中锋和圆笔,通篇既不肥健,亦不瘦削,既有汉隶的浑厚气魄,又有魏晋的圆润流畅,庄严肃穆,神完气足。从这幅书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颜书雄伟壮阔的气势,而且可以从字里行间领略作者忧国忧民的真挚感情,具有动人心魄的巨大力量。《自书告身帖》为晚年作品,是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凤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颜氏家庙碑》鲁公用力深至之作,年高笔老,骨力遒厚,又为家庙立碑,有泰山岩岩气象。《颜氏家庙碑》由李阳冰题额,楷碑篆额,世称“双璧”,是颜公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鸿篇巨制,也是其楷书之绝笔,也最能体现颜书成熟后的独特风格。

颜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可以用大、重、厚、朴、严五个字来概括。“大”是气魄大,不使人感到轻浮。“重”是力重,力量刚劲乃运笔力重所致。“朴”是质朴,形质朴拙无华。“厚”是韵厚,醇厚而不淡薄。“严”是神严、庄严,望之使人感到端庄严正。

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八法颂》等,是书法理论方面的重要著述,是他对书法长期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研究古代书法的宝贵资料,一直为后世学者所重视。他变古创新的笔法,端庄宽疏的结体,沉着雄强的笔力,独特的体势和风格,使后来的书家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借鉴。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笔端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颜书大气磅礴,遒劲壮阔的特点,正代表了李唐王朝兴旺发达,国强民富的时代风貌,是唐代强国安民政治策略的象征。而以颜书为代表的唐楷,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唐文化内涵,成为继王羲之以后,楷书的又一高峰,并成为后世临写的书法典范和不断汲取养分的源泉。唐楷的规矩与唐草的浪漫构成了唐代书法史上的瑰丽景象。大唐继魏晋南北朝后,把成熟严谨的楷书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建立了新的艺术规范、审美准则和可供学习与仿效的格式范本。颜真卿的革新书法,一直是后世学书的典范,特别是他的楷书和行书,一向是人们写字的“范本”。初学楷书之人,以颜字为第一选择,因为其书庄严厚重,用来打基础最合适。颜楷大字,雄阔豪放,气势开张,更宜于学习。颜真卿的楷书,不但可以陶冶性情,而且适合官场文书的应用,又便于题款署名,书写大字。所以后世学书法者,多从颜楷入手,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颜体楷书在书法普及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书家辈出,人才济济,然而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却屈指可数。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可谓开宗立派的人物,而能与王羲之并驾齐驱者,只有颜真卿一人,其书风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至今仍无人能望其项背。在书法史上,颜书雄秀独出,浑朴厚重,形成了以颜字为旗帜的、与二王书法并重的另一大书派。

颜真卿一生忠烈,他那刚介守正、威武不屈的人格和他那刚健雄浑、超逸绝尘的书法作品,受到历代书家与书法评论家的推崇。一千二百多年来,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惠及中国历代书法家,而且波及海外,对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影响尤为深远。当代,随着中西交流的日趋广泛,颜书也逐渐使西方人领悟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