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无间道
11784600000055

第55章 日暮之时,军统再三改组(1)

军统、中统以及汪伪76号这三个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人尽皆知,甚至让百姓谈之色变。后来,戴笠的死亡,预示了军统局的没落;国民党败走台湾,注定了中统局的落魄;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则预言了汪伪76号的覆灭。这三大特工组织的下场悲催,其实全是咎由自取。

戴笠的突然离世,让军统局失去了灵魂,虽然后来,军统局的组织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保存和发展,但是却始终无法再像戴笠在位时那样辉煌。而军统局经过多次改组,也早已不再是戴笠领导的那个爱国锄奸和血腥镇压性质兼具的特工组织,而是彻底转变为负责维护国民政府的安全的特工部门。

军统势力过大,蒋介石戒心重重

当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曾经这样说过:戴笠一死,革命胜利可以提前十年完成了。这句话彰显了戴笠超群的领导能力和行动能力。

戴笠是一名情报高手,他训练出来的军统特工各个都能独当一面,军统局对情报的破译水平,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在当时还十分落后的中国,也算是个奇迹。而戴笠的性格和他的工作性质,注定他要成为一个人人憎恨的“恶魔”。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戴笠被他的政敌和同僚们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希姆莱”、“中国最神秘人物”,对于这些称呼,戴笠听后都只是付之一笑,他并不计较这些“外号”,事实上,戴笠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用在如何讨好蒋介石,做好军统局的工作上,而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精力,则都用在了寻找各色美女上。

戴笠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他处世圆滑,能抓住机会与贵人结交,这就为他在日后成为情报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戴笠能爬上军统局局长的位置,并不是靠运气,为了升官,戴笠付出了比别人多出数倍的艰辛和汗水。

在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后,戴笠事必躬亲。与戴笠曾经共过事的国民党军官,都称戴笠为怪物,一个不知疲倦和痛苦的怪物,戴笠对工作的狂热,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他对蒋介石的忠心,也是很多人无法超越的。

戴笠担任军统局局长长达八年,但戴笠始终不是一名国民党党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戴笠为了讨好蒋介石,有意而为之。

1938年3月,国民党召开中央委员会临时全体大会。在大会前夕,蒋介石找到戴笠,对戴笠说,自己准备提拔他担任中央委员。戴笠听后,立刻对蒋介石说:“此事不可。”这是戴笠第一次对蒋介石说不,戴笠破天荒地拒绝了蒋介石的好意,这让蒋介石颇感好奇,便询问戴笠为何不可。戴笠于是解释道:“自己并不是国民党党员,如果担任中央委员,名不正言不顺,会让许多国民政府的官员误以为蒋介石用人不当。”

蒋介石听后十分惊奇,问戴笠:“你怎么可能不是国民党党员呢?你在黄埔军校学习过,又参加复兴社多年,为国民政府服务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到现在还不是国民党党员?”

戴笠回答道:“我一心追随校长,甘愿成为校长手中的利剑,校长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自从追随校长后,我衣食无忧,前途光明,入党不入党对于学生我来讲,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要能为校长分忧,学生就感到无比荣幸了。”

戴笠这番话,在外人看来,摆明就是阿谀奉承,但蒋介石听后却非常受用,他认为戴笠所言基本属实。自从戴笠和自己相识后,戴笠的整个人生似乎都是为他蒋介石而活,不管自己让戴笠做多么艰险、多么卑微的工作,戴笠都用一百二十分的精力将它做好,并且毫无怨言,而且面对自己的责骂,戴笠从来逆来顺受,从来也没有顶撞过自己,想到这里,蒋介石觉得,自己似乎亏欠了戴笠很多。于是,当时,蒋介石写了一张字条递给戴笠。

据说,戴笠接过字条一看,字条上只有15个大字,但就是这15个字,让戴笠顿时热泪盈眶。

戴笠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发誓一般,对蒋介石说:“我戴笠愿一生只做校长的学生,不当中央委员,校长的信任,就是我的无上荣光!”

究竟是怎样的15个字,让见过大风大浪的戴笠都无法平静对待呢?这15个大字就是“蒋中正介绍戴笠为中国国民党党员”。

1945年国民党召开“六大”,大会前夕,蒋介石又找到戴笠,称要将他定为中央委员的候选人,但戴笠依然推辞,表示自己只愿做“校长的佩剑”,不愿做中央委员,“入党”、“升官”,对他戴笠来讲并不重要。蒋介石见戴笠坚持,便没有勉强他,只是从此,更加信任戴笠。

戴笠如此忠心,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蒋介石的猜忌。起因就是军统局在十周年大会中所展示的实力,着实让蒋介石感到心惊,直到那时,蒋介石才发现,戴笠手中的权力和实力,都已经发展到可以与自己抗衡的程度了,这让蒋介石对戴笠的信任,瞬间转变为猜疑和防备。

蒋介石的态度转变自然也逃不过戴笠的眼睛,他分析蒋介石转变态度的原因,准备从源头扼杀蒋介石的猜疑。

分析人的心理,对特工出身的戴笠来说,十分容易,再加上分析对象是自己已经追随多年的蒋介石,所以,戴笠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因此马上着手控制军统局的发展,以表自己对蒋介石的忠心,企图消除蒋介石的猜忌之心。

除此之外,戴笠还做了另一手准备,他在私下里增强了和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小舅子宋子文之间的联系,拉拢蒋介石的亲近之人,希望蒋介石的家人,能在蒋介石面前为自己说些好话。

戴笠的这些举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蒋介石的猜忌,这可从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对各中心城市警察局的安排窥见一斑。

按照以往惯例,各城市警察局都是由军统局管理,蒋介石从没将警察局交给其他派系管理过,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亲自任命了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城市的警察局局长,并且这三个人都是素来与戴笠不合之人。

除了中心城市警察局的控制权外,蒋介石还想将肃奸大权从戴笠手中夺过来,但由于戴笠在抗日战争时期,大肆开展锄奸行动,以至于掌控了大汉奸周佛海、丁默邨和许多伪国民政府的高层,几乎将整个汪伪政府的大汉奸囊括军统局名下,所以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军统局,蒋介石一时间很难夺走军统局的肃奸大权,为了不影响国民政府的整体运作,蒋介石也只能让戴笠继续掌握肃奸大权。

后来,蒋介石忧心忡忡,他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完全控制戴笠了,他担心有朝一日,戴笠被策反,万一那样,国民政府必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再后来,戴笠手中的权力一日不除,蒋介石就一日不能安心。

为了防止戴笠造反,蒋介石秘密成立了由钱大钧、胡宗南、唐纵、宣铁吾四人组成的监督小组,专门负责监视戴笠的一举一动。

蒋介石选择钱大钧、胡宗南、唐纵、宣铁吾四人组成监督小组,是有缘由的。时任上海警察局局长的宣铁吾,与戴笠一直是死对头,而他所任职的上海警察局,则可以全面监控军统特工的行动。唐纵则是蒋介石安插在戴笠身边的眼线,在军统局,唐纵负责协调全国各地的军统特务组织,实际上,也是监视军统局的行动,一旦军统特工有大幅度的异常调动,他便能够在第一时间通知蒋介石。钱大钧曾经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人脉非常广,认识许多戴笠都不认识的能人,这为他监视戴笠、了解戴笠的思想动态创造了便利条件。至于胡宗南,蒋介石很清楚,胡宗南和戴笠只是表面交好,实际上二人只是相互利用罢了,胡宗南要想继续拥有现有的权力,在仕途上步步高升,就必须牢牢抓住蒋介石这棵大树,一旦蒋介石将他弃之不用,不要说做当下的“西北王”,就是他胡宗南当下拥有的财富,也都会变成过眼云烟。蒋介石成立监督小组,足见蒋介石对戴笠的戒心何其重也!

戴笠察觉到蒋介石对自己的防备后,既伤心又失望,心中突感悲凉,戴笠自觉自己没有任何对不起蒋介石的地方,并且他已经开始控制军统势力的发展了,难道蒋介石没有看到自己的努力吗?难道他戴笠的退让还不够吗?于是戴笠开始担心,自己将来恐怕不是死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而是死在蒋介石的手中。不过尽管如此,戴笠依然没有反对蒋介石的念头,他只是加强了自身防卫,以防蒋介石在他身边安插特工,但戴笠的不反抗,并没有消除蒋介石的戒心,蒋介石还是打算逐步消除戴笠手中的权力。

军统化整为零,戴笠岱山毙命

1945年10月10日,蒋介石和毛泽东经过长达43天的谈判,签订了《会谈纪要》,此次谈判,双方针对国民党军统、中统的去留问题,达成了协议,即“取消特务机关,严禁司法和警察之外的其他任何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的权利”。

其实,蒋介石并非真心想要取消国民政府的特务机构,而且他也绝对不会放弃对特务机构的掌控。蒋介石之所以会同意签署这样的文件,只是因为他想利用这一条约,分解戴笠的权力,抑制军统的发展。

因此,《会谈纪要》签订后,蒋介石就立刻命令戴笠将军统势力化整为零。

蒋介石的这一命令,不止是为了抑制军统局的发展,他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第一, 蒋介石是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将军统撤销的,这样,不仅戴笠及国民党其他要员无话可说,舆论大众也会因此信任自己,不再一边倒地倾向共产党;

第二, 将军统化整为零,便于蒋介石顺利地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分解后的军统局的各个部门,加强了蒋介石对各部门的控制,这样,将来如有需要,蒋介石就能迅速将这些部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军统局更加强大的特务机关。

其实,戴笠非常清楚蒋介石的用意,他深知,如果撤销军统局,他戴笠在国民政府中恐怕就难以自保了,更不要说立足了。于是,戴笠决定先下手为强。

戴笠首先掌控了军令部二厅和内政部警政司,然后将军统的核心部门——情报部和稽查部,调入军令部二厅,接着,将特工警察、忠义救国军、特务团、别动军和交警总队,全部调入警政司,这样,戴笠就至少还掌握着原军统局70%—80%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