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11780000000025

第25章 冲突中的人性(7)

晚上8时余,经侦队副队长许三峡来餐厅报告情况。我看他手里拿着秤砣,神色有点紧张,心想又不是好事情了。原来大昌镇一位叫刘光禄的移民,多次向镇政府反映1992年长江委调查实物指标时,将他家的三口石灰窑登记掉了,非要政府给他补起来。王镇长解释说漏统漏登是个大问题,正在积极向上反映,镇里一时无法解决。刘光禄不服,临走之前把家里90多岁的老母亲背到乡政府大吵大闹,后来做通工作了,这才上路。他在车上又与王镇长相遇,正好喝了几口酒,几句话不投机又闹了起来。干警前去劝阻,他把双手一伸,你把我铐起来嘛,我要下车,我要回去。他乘干警不注意,摸起邻座的一个秤砣,准备砸窗跳车,被许队长扑上去,一下按住了他的双手。指挥中心马上又召集全体干警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加强夜间巡查,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对刘光禄采取缓和的办法,先请熟悉他的护送队员赵宁章做工作,了解真实情况,然后我再出面。赵宁章与他谈得较为融洽,说他也想跟我摆一摆。有的干警劝我不要去,怕他临时有反复。我说只要以心交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刘光禄坐在5号车厢靠门边的位置。他正用双手捶打着胸膛,他说心里难受,3口石灰窑不补给我,我想不通,那是我的心血。从旁边他亲戚的嘴里了解到他上半年刚死了妻子,心情一直不好,还有个坏德性就是喝酒后把不住。我反复给他说明现在补偿到不了位的原因,讲广东的好处。他说我晓得广东比大昌好,对接时我就看起了那个地方,我主要是怕这一走今后就补不到这个钱了。我说安排专人给你落实。他连连点头,催我快休息,他不会再闹了。

回到餐车已是11时,餐车里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副镇长谢云明正与几个工作队员一起算账,医药、运输等费用明早下车前要与移民结算清楚。移民局长、李主任在商定明天下午的具体方案。宣传部副部长王峻带着宣传组的同志忙着给列车的工作人员写感谢信。好几位同志的声音已经嘶哑,说不出话来,卫生局党委书记向明查看一圈后,要求王镇长、李主任马上输液,药水瓶就挂在窗帘的挂钩上。他俩就靠着窗户,闭着眼睛,也抓紧时间多休息一会儿。

护士林丽轻轻地推着针头,生怕给他们带来疼痛。此时此刻,更多的护送队员正坐在各个车厢里与移民在一起,移民睡了,他们还大睁着眼睛,因为指挥中心的要求是:坚守最后一晚,确保安全抵达!

8月5日晴天

车到广东大沙站,正是清晨7时40分。肇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会方、广东省三峡办吴军雄主任早已到达现场。到大旺开发区的移民,当即登上了前来迎接的客车。四会市就地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仪式。

当我站在主席台上,望着台下护送干部那一张张憔悴、疲惫的脸庞时,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顺着眼角悄悄地流了下来,多好的干部啊!去做一做移民的发动工作,来当一当移民的护送使者,就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就能够经受一次实实在在的党性锻炼。一路走来,他们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干的全是琐碎的小事,可就是他们,让大家平平安安。

我使足了全身力气,高声宣布:巫山县大昌镇203户700位移民于2001年8月5日平安、顺利到达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

四会市市长梁驹从我手中接过了交接牌,他那响亮的声音在大沙火车站回响:广东省四会市正式接收巫山大昌700名移民为四会市民!

锣鼓喧天,乐号齐鸣。移民乘坐客车分赴各个安置点。

我随着四会市委书记龙红辉来到了城中街道办事处,这里一共是31户104人。今年上半年我来时还是一片空地,现在已是崭新的移民小区。一幢幢房屋间隔有序,色彩亮丽,小道上铺着地砖,路旁栽着花草,简直就像一个别墅小区。城中街道办事处举行了分发钥匙的仪式,每喊到一位房主,就安排一位帮扶干部手拉手走进新房。有的移民还开不来需要转几下的防盗锁,帮扶干部就帮助打开新门,这场面让人想起少年时同学之间相互找朋友的美好情景,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馨。

货车也开到了,打开车门,每车都装得实实在在。虽然临走时还专门规定了货物的体积,但移民还是舍不得丢掉坛坛罐罐,什么都想带来,木柜里有棉絮、衣服,还有面条、洋芋等。广东的干部都帮着下货。气温起码在38度左右,广东干部很少做过挑抬的活路,他们吃得消吗?果不出所料,有好几位干部在帮助移民下货物时竟当场晕倒在地。

晚上,各个点都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团圆饭。有的是在移民的家里,有的是在街面上,城中街道办事处就选在办事处前的一个大坝子里。30多张桌子一并排开,帮扶干部与移民联系户同桌而坐,我和龙书记及广东省计委的伍巡视员坐在一桌。

龙书记代表四会市委、市府致了欢迎词:移民们来到四会后,就是四会人了,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新四会。

按照安排,龙书记讲完后就该我讲了,讲什么呢,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我现在只想喝酒。一个酒字触动了我。

我倒上一杯白酒,站到了麦克风前:我今天很高兴,我今天想喝酒、想敬酒。我今天要敬三杯酒。第一杯酒敬给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的各级领导,你们为了安置好三峡移民,克服了重重困难,让出了好土地,建起了新楼房,而且在生产发展方面也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我们的移民在这里安家落户,我这个三峡里的父母官一百个放心,你们是在以实际行动实践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今天我看到的一切,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完成这百万移民的人类壮举。第二杯酒我要敬给在场所有胸前戴着牌子的工作人员,你们待我们的移民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许多同志在帮助移民搬运家具时都昏倒了,你们是最辛苦的人。第三杯酒我要敬给大昌镇的父老乡亲,作为县长,我要感谢你们多年来对家乡建设所做的贡献,现在你们为了支持国家的三峡工程,从三峡来到了广东,三峡是个好地方,广东更是个好地方,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发扬三峡人勤劳质朴的好传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辛勤劳动,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愿你们今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当我饮下这杯酒时,我发现同行护送干部的眼里都噙满了泪花。明天,我们就要踏上返家的归途,我不知道他们此时在想些什么,但我坚信一点,大家都会永远记住这次护送任务,有的人还可能把它作为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六、移民·乡长和狗“糖块”,是移民冯文化的一条棕黑色的小狗。移民外迁不允许带“活物”同行。迁出当地,但不迁出重庆的部分移民,考虑到迁到新家路程并不远,就偷偷用编织袋、竹笼把猫、狗藏起来,放在搬运家具的货车中运到新家。万州区长坪乡绿山村三组的移民冯文化,房屋处在175米水位淹没线下,大部分土地也要被淹掉,乡里就安排他一家四口人全部外迁,并定于2006年4月28日迁到璧山县正兴镇文家村三社安家。

临走前的下午,由于很多东西无法搬走,冯文化就租了一辆车,准备把无法带走的东西搬到长坪乡樊家村6社的妹妹冯海燕家。

正在收拾家具的时候,棕黑色小狗“糖块”似乎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它一直围着家具转来转去地嗅,怎么也不停歇下来。“糖块”怎么办?已读初二的大女儿冯雪琴眼睛有些湿润。“嘘--”冯文化打一声呼哨,“糖块”像一道棕色的闪电一下就窜到他面前,不停地摇着尾巴撒欢。

吹口哨呼唤“糖块”,是冯文化呼唤小狗的一大嗜好。不管在屋前屋后,坡上坡下,赶场上街,他的口哨就是一种特殊的号令。锄地时累了,一声口哨,“糖块”会带给他欢乐;坐在田埂上歇息,一声口哨,“糖块”会为他消除疲劳。他耕田脚上糊了一腿稀泥,“糖块”会一口一口地舔舐,直到把他腿上的泥舔干净为止……可是,这一次举家远迁,无论如何也无法带走可爱的“糖块”。冯文化和妻子蒲东芬商量了几个晚上,决定把“糖块”送给妹妹冯海燕喂养。他们担心全家迁走后,聪明的“糖块”循着山路找回来,房子在175米淹没线下,人一搬走就会立即拆除。所以,他们选择在晚上送走“糖块”,装进笼子之前,还特地蒙上它的眼睛,过了溪沟,转了几个圈子,还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它送到冯海燕家。

考虑到“糖块”到新家不习惯,冯文化就让读二年级的小女儿冯雪娇住在妹妹家两个月,把这一学期读完再到璧山的新家。

2006年4月28日,冯文化和妻子蒲东芬、大女儿冯雪琴挥泪告别即将淹没的房屋和土地,先是乘船到了万州,然后换乘大客车直奔新家。这一天,长坪乡有200位移民外迁。万州区移民局周一川科长、长坪乡乡长冯天荣等30名护送干部一路同行。400公里距离不算太远,从万州出发,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璧山县正兴镇各个移民安置点。

小“糖块”被蒙着眼睛,晕头晕脑地到了新主人的家。冯海燕怕它跑了,就用一根铁链子拴着,它不止一次想挣脱锁链,可使尽力气也是徒劳。应该说,以前冯海燕经常到哥哥家“走人户”,近几天她又到哥哥家帮忙拾掇家什,它对冯海燕也很熟悉。

第一天,“糖块”没见到主人,只是汪汪地叫着,呼唤着自己的主人。叫累了,它就伸长脖子、竖直耳朵,希望听到主人那熟悉的脚步,尤其希望听到主人一声尖厉的呼哨……见不到主人,听不到口哨声,“糖块”开始“绝食”了。

两天、三天……过去了,“糖块”仍不吃东西。它不明白,主人为何要把它送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更不相信主人会弃它而去。“哥’,糖块‘不行了,它几天都不吃……”冯海燕几乎是哭喊着给哥哥打电话。

“你给它弄点好吃的。”冯文化搬到新家就安了电话。听到妹妹说“糖块”不吃东西,泪水夺眶而出……“那……你叫雪娇喂它试一试?”“它也不吃,你以前喂它要吹口哨,我又不会吹……”冯文化以前呼唤“糖块”吃饭,总是要吹几声口哨,搬到新家的头几天,他有时习惯性地打一声尖厉的呼哨,想起“糖块”已经留在了三峡老家,总是泪湿眼帘。

大女儿冯雪琴失去了“糖块”,整天就像丢了魂似的,想起“糖块”就泪如雨下,到附近镇上中学去上课,眼眶也都是红红的。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给了她无尽的关爱。可放学回到家,看不见还在老家读书的妹妹,看不见也是家中一员的“糖块”,便躲进自己的房间蒙着被子哭泣。她不明白,迁到新家为什么就不能带着小“糖块”呢?

冯文化从小喜欢养狗,在远近都出名。有一条狗他竟养了17年。妻子蒲东芬看到丈夫和女儿思念小狗,一连几天也都是以泪洗面。她对冯文化说:咱们去买一条狗吧,家里没有狗,一家人都不习惯。

冯文化很快去买了一条棕色的小狼狗来喂养,颜色和“糖块”也差不多。家里有了这条小狼狗,他才有了些欢愉。一连哭了几天的大女儿雪琴才开始有了一点笑容。

“糖块”已经四天没进食,汪汪的叫声已经有些嘶哑,尤其是夜晚,它那拖着长音的声声哭号,如泣如诉,令冯海燕一家人心都碎了。渐渐地,它的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弱……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知道自己将来会死去,而动物永远不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去。“糠块”再聪明,怎么也不相信主人会离它而去。

冯海燕没了办法,就强迫给它灌食,可“糖块”倔强地扭着头死活也不进食。第五天,7岁的小主人冯雪娇才强迫它进了点食,也许,小主人还在,主人还会回来,这成为“糖块”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糖块”虽然只是一条狗,但“饿死不食周粟”的感人故事在附近的村民中迅速传开了,长坪乡乡长冯天荣知道后陷入了沉思,一连几个晚上都不能入睡……安排迁往璧山县的200名移民,冯天荣对每一家都很熟悉,因为每一个移民安置点的住房都是经他一一选定的。他清楚记得,冯文化的住家原来在公路后面一点的地方,是他和璧山县正兴镇一起协商,才决定把住房建在公路边上。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糖块”送还给冯文化。之所以说这种做法“大胆”,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作为乡长,作为公务人员,他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移民外迁不准带“活物”同行,也不准带更多的杂件。这次迁到璧山县的移民,规定每一个人所带的东西不能超过2立方米,冯文化一家四口人,可以带8立方米的家用物品。移民外迁搬家,如果不做出相关规定,移民会把撮箕、扫把和沉重的石磨都搬走,家破值万金,很多东西都是舍不得丢弃的。1999年外迁移民试点期间,就发生了一家移民外迁时就装了近30吨货物的“事件”。

长坪乡民风淳朴,移民们也按每一家的容积规定装运家什杂件。

几百人搬迁也十分顺利,这使乡长冯天荣十分感动。被淹掉房子、土地的“双淹户”冯文化一家,搬家时泪别故园,无法能带走已与他相处三年的伙伴小“糖块”,就是自觉执行了不多装、不人畜混装的“有关规定”,表现了一个淳朴农村移民的理智和胸怀。作为乡长,如果去为外迁移民冯文化送小狗,就是一种职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