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智慧讲堂
11766100000043

第43章 知错能改有所成

子曰: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孔子说:“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不敢说自己一辈子不犯错。列宁也说过:“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误。”由于我们的认识能力所限,加上性格上的弱点,难免时不时会做些傻事、蠢事、错事,有的造成的过失可能较轻,但有的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胡适先生说得好,“自古成功在尝试”。而探索、尝试,就不能不犯错误。怕犯错误,就不能“经风雨”,不敢“见世面”;“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怕跌跤摔跟头,一辈子龟缩在家中,有什么出息呢?

那么,在犯错之后,如何才能弥补呢?孔子说:“过则无惮改。”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他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勇于面对和改正错误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在现实生活中,孔子也拥有“过则改之”的美德。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知错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孔子在陈国时,一次陈国大夫陈思败向孔子问鲁昭公懂不懂“礼”。孔子回答说:“他(鲁昭公)懂礼。”陈思败没再说什么时候。等孔子出去以后,陈思败便对孔子的弟子巫马期说:“君子应该是不偏袒任何人的,可孔子为什么要偏袒鲁昭公呢?鲁昭公违反同姓不婚的礼制,从与鲁国同姓的吴国娶了位夫人。如果鲁昭公这也叫懂礼,那谁不懂礼呢。”

巫马期把陈思败的意思转告给了孔子。孔子说道:“我真幸运,假如有错误,人家一定给指出来。”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难保不犯错,更别提我们普通人了。但是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过则勿惮改”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是孔夫子,杰出的历史名人中,有许多都有“过则改之”、“察纳良言”的优秀品德。

唐朝开国不久,唐太宗决定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当时国基未稳,百业待兴,唐太宗急于去修建个人享用的行宫确实不是时候。这时,有一个小官张玄素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

他在奏章中尖刻地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直击要害的奏折。张玄素为了表明自己的坚硬态度,把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可以说是冒犯天威,欺君罔上。唐太宗接到奏折,立即下令召见张玄素。朝堂上,满朝文武都替他捏着一把冷汗,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唐太宗拿着奏折问张玄素:“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 ”

张玄素听了,毫不畏惧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哈哈大笑。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

他立即当庭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同时宣布收回成命,停止重修乾元殿工程,并大大表扬了张玄素一番,赏给他500匹绢。改过要有三心:第一要发耻心——知耻能生大勇;第二要发畏心——知畏则生诚敬;第三要发勇心——知勇则能振奋。

——《了凡四训》

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食和月食。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每个人都仰望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并取得贞观之治的佳绩,与他善纳诤言有很大的关系。他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伟大的人也会犯错误,但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从不掩饰错误,而且勇于改正错误。这不但不会损坏他的形象,反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孔子、唐太宗就是这样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现实中为什么会有人往往知错而不改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与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有关,二是怕担责任。其实,为了维护面子而坚持错误的人是愚蠢的人,他们会因为固执错误而真正丢了面子,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人将“泰山”错念为“秦山”,另一人好心指出他念错了。此人偏不认错,并说:“我们找村子里最有学问的老先生问问。如果是我错,我就请你吃饭;如果他说你错了,你就得请我吃饭。”于是二人找到老先生。老先生听完事情来由,便说:“是念‘秦山’。”那位犯错的人得意极了,白吃了一顿饭。事后,纠错人埋怨老先生:“你明明知道是他的错,为什么不指出呢?”老先生哈哈一笑:“你不过是损失了一顿饭,他可要一辈子遭人笑话了!”老先生的做法也许不厚道,但对于那种死不认错的人,不这样“惩罚”一下,又能怎么办呢。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

——《菜根谭》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仅不承认错误,竟还要把正确的理论扼杀,以此证明自己从没犯错误,这种人,已经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到了极端,不可救药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失败命运。

还有怕担责任,这的确是个不好过的关口。在这一点上,勇气非常重要。要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哪怕会因此而受到处罚。这样做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原谅和尊敬。如果为逃避责任而避重就轻,就诿过于他人,这样做,只会表现出自己的怯懦、自私和不诚实。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如果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免不了会受责备,何不自己先认错呢?听自己谴责自己不比挨人家的批评好受得多吗?不必怕丢面子,也不必怕担责任,如果我们对自己作了指责和批评,别人十之八九会对我们予以宽大谅解而饶恕我们的错误。

人生决不会由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而黯然失色,却有可能由于掩饰和固守错误而损失惨重。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重新确立好志向,一样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人应该时时反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古人有“日知其非”,以“新我”胜“故我”之说 ,韩愈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改过迁善的能力,他才可以算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一个在完整意义上精神健全的人。

自尊要有一个尺度,面对自己的错误,当别人指出或批评时,不要为了自尊、面子而坚持错误。

——(俄)屠格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