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驱逐倭寇:戚继光
11756000000005

第5章 创建新军

经过龙山所之战以后,在这一年的九月份,戚继光部队和总兵俞大猷的部队在追击倭寇的过程中,不幸在雁门岭中了敌人的埋伏,几乎所有的官兵都败退了。戚继光的部队虽然没有败退,但也没能继续追击敌人,以致敌人从容逃脱。从这些战斗中可以看出,明军存在整体作战能力较差、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将令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

种种情况让戚继光深感忧虑,于是在同年的十一月份,他向上级提出了练兵的建议,第二年的春天,他又一次向上级提出了练浙江士兵的建议。看到戚继光两次练兵的建议,人们议论纷纷,许多人对戚继光的想法大为不解,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地练兵。由于各级官僚机构的办事拖延和其他种种原因,直到这一年的冬天,戚继光的练兵方案才获得朝廷的批准,总督胡宗宪决定把兵备佥事招募的三千绍兴兵交给戚继光训练。

经过戚继光的训练,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其他部队,军纪相对严明,军容也相对整齐,在一些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在嘉靖三十七年(1557年),总督胡宗宪招抚大汉奸王直的计划失败,王直被捕杀,盘踞在舟山岑港的王直余部再度发生叛乱,胡宗宪命俞大猷和戚继光率部攻打岑港。当时的情况是倭寇虽然只有区区七百余人,但他们据险死守,明军久攻不下,相持了整整一个春季。这年夏天,俞大猷和戚继光同时受到朝廷的处分,上级命令他们务必在一个月内攻下岑港。虽然战斗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戚继光反思了自己的部队在战斗中的表现,发现自己训练的士兵虽然行动上较为迅速、敏捷,比之以前士兵的军容有较大的改观,但本质上还是没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对倭寇依然有些畏惧情绪,关键时刻作战还是不够勇敢、坚决。嘉靖三十八年(1558年),倭寇的部队进攻浙江桃渚,戚继光带领这支部队,分别在章安、菖埠、海门卫、新河和南湾五个地区打败敌军,基本上全歼了这支进犯的倭寇队伍。

虽然战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在战斗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戚继光受到很大的震动。在一次战斗结束之后,一名士兵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飞奔到戚继光面前,来向戚继光邀功请赏,说他杀死了一名倭寇,这就是敌人的首级,还没等戚继光说话,随后又跑来一名士兵,向戚继光双膝跪倒,号啕大哭道:“请将军明鉴啊,这不是倭寇的首级,这是我弟弟的首级。我弟弟在战斗中受伤以后,还没有断气,就被他割了头来请赏了。”戚继光问及此事,那名要邀功的士卒果然无以应答。看到自己的队伍里出现这种情况,戚继光异常震怒,当即将那名邀功的士兵斩首示众。另外戚继光还发现士兵们有妄杀平民的现象,这些事情一经发现,他便进行了严肃的处理。

鉴于以上的种种情况,戚继光下定决心要重新招募一支队伍进行训练。招募队伍首先要考虑的是兵源的问题,戚继光需要的是那些勇敢、剽悍同时又不会偷奸耍滑的人。恰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听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不久前在浙江义乌地区,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群众械斗。起因是义乌境内的一座山,这座山叫做八宝山,因人讹传山上有矿藏,永康境内的许多矿工和其他的一些人便来到这座山上,要开山采矿。义乌人得到消息以后,便告知了当地的一些大户,这些大户便是他想要的,如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用于对倭寇的作战,那将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队,于是戚继光决定到义乌去招募军队。

经过明朝朝廷和上级的准许,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来到了义乌境内,由于得到了当地地方官员的有力支持,戚继光较为顺利地说服当地的一些大户和头面人物,按照自己的严格要求顺利地招募到了四千余人。完成招募工作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对新兵进行严格的训练。经过了自少年时代开始的长期学习和近几年的实战磨砺后,戚继光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练兵思想,他认为练兵就要对士兵的耳目、手足、胆气和营阵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首先进行的是练耳目,通过这项训练要让士兵树立一种服从命令的意识,让士兵做到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众所周知,古代将领指挥作战,主要依靠的是发组织一些人对永康人的行为加以制止,永康人一看势头不对,便跑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永康人回去之后,纠集了更多的人来到这座山上,要大张旗鼓地强行开山。这种行为更是激起了义乌人强烈的不满,他们也纠集更多的人,来到山上要与永康人进行谈判,谈判不成,双方发生大规模的群众械斗,血流满地,双方的伤亡都比较大。虽然事情本身是不对的,但戚继光看到的却是义乌人在械斗中表现的团结意识和剽悍民风,这些都出的指示信号,这些信号主要用锣、鼓和指挥官手中的旗帜发出,戚继光首先要求士兵熟记这些信号所表示的指令含义并牢记在心。接下来士兵要做到对这些指令的绝对服从,不准有任何的差错。通过这样的训练,部队形成铁的纪律,为以后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戚继光很注重士兵的体能和技艺,练手足也就是加强士兵的体能和武艺的训练,因为在那个时代,士兵的个人体能和武艺是作战时最直接的力量。他先对士兵进行体能训练,组织长跑练习耐力,用身负重物或者举重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接下来是对士兵进行技艺训练,戚继光注重实战,他反对士兵练习那些花拳绣腿,而是要求士兵练习简单实用的搏击技巧,使士兵们能够在战场上防身救命,杀敌立功。他把那些武艺的原理细致系统地教给士兵,让士兵对这些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一招一式地演示给士兵们看,要求他们勤学苦练,并且设立考核制度,以此检验士兵们练习的效果并奖励勤奋好学的士兵,惩罚懒惰的士兵,形成良好的练兵氛围。

再次是练胆气,戚继光认为,自己以前带的士兵之所以从内心惧怕敌人,是因为士兵们的整体思想意识不高,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胆量。练胆气的目要是培养士兵们协同作战的意识。戚继光深深地知道,打仗不是逞匹夫之勇,一个人的力量再大,武艺再高强,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戚继光根据江浙一带的地理状况和倭寇们行军作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训练内容,主要训练士兵们的基本作战队形,如行军、冲锋、撤退等阵形,重点演练他独创的“鸳鸯阵”法。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的军事训练,戚继光在义乌招募的四千人马确实成了一支素质过硬、能征惯战的劲旅,在以后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戚继光和这支部队也因此威名远扬,百姓们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戚家军”。的一方面是提高士兵们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士兵们的胆量。具体的方法则是:对士兵们进行思想教育,讲明为国为民的道理和抗击倭寇、保卫家乡的意义。要求军官们以身作则,为士兵们做出表率,做到尊重士兵和爱护士兵,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士兵之间、官兵之间相互信任的意识。实行严格系统的奖惩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让士兵们明白努力勤奋、荣立战功就能够得到赏赐;敷衍懒惰、贪生怕死就一定会受到军纪的惩罚,没有人可以逍遥于军纪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