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经
11738800000017

第17章 没有“谷底”何来“顶峰”(2)

所有市场化的道理都很简单,就像摩斯从“山上”带回来的十戒一样——特别是“不可杀人”这一戒。人们有没有遵守简单的十戒呢?每个小时,在广播里或报纸头版,你都会听说谁把谁杀了的报道。交易者们想不想学习关于市场动向的简单规则呢?以我广博的从业经验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上述关于约翰·史密斯的说明适用于在市场上交易的上百万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那个例子还可以用来解释证券交易所列出的上千种不同证券。这种激烈的竞争不断地持续下去——经纪人通过专用线从全美各个角落收集标价及订单——(而且在和平时期,这一范围可以扩展到全球)。

由于我们并不是仅仅在应对市场上的某一特定人格,而是在应对全世界上百万的交易者及投资者们——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正是这上百万的交易者决定着证券交易所中的价格。如果他们买进,股票的价格就会上涨——而如果他们卖出,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你并不认识持股待卖的约翰·史密斯——也不认识想要买进的亨利·布朗。实际上,尽管你一直在和他们交易,而你个人并不关心他们——但你肯定关心所有像他们这样的人,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做出的选择。总而言之——如果你对整个市场感兴趣,你就会对整个人类的行为感兴趣。

那么,让我们的讨论更进一步,将这群买主和卖主比做一个正规军团。你一定读过关于历史性战争及着名将领的故事,那些将领通常会将他们的功过记录下来。此外,你还一定读过关于军团“士气”的内容。意大利士兵们在西西里的“士气”十分低下——结果:在面对意大利士兵时,“我们自己的”伤亡并不大。德国士兵在西西里的“士气”极为高昂——结果:当我们遭遇德国士兵时,我们的伤亡十分惨重。请你试着站在士气的角度,对买主及卖主军团进行思考。如果他们的士气很高,他们就会买进——而如果士气低下,他们就会卖出。试着思考约翰·史密斯、亨利·布朗以及山姆·琼斯正在想些什么。成年男人及女人毕竟都像孩子一样——他们的思维模式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他们总会受到彼此的影响,受到相同希望及恐惧情绪的影响。每当“大恶狼”出现在荧屏上时,所有的孩子们都会大喊“呜”;在看到白雪公主和想要毒害她的“女巫”时,孩子们也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同样,成年人(你和我)会受到媒体、广播及布道(最重要的还有我们各自妻子)的影响。正是这些动力因素左右着我们的“集体”思想。

让我们回顾一些1938年5月(或任何可以分析的时期)的情形,我们会观察到(在航空业特定股票的图表之上),尽管在5月时,股价的图形可以比做30层高的楼房(每股30美元)——到了1938年11月时,这一图形发展成了80层高的摩天大厦(道格拉斯股为每股80美元)。我们没有忘记,相对于一座30层高的楼房来说,一座80层高的大厦需要构建完全不同的“地基”。

我们看穿了内部人士的思维方式,看他们以每股30美元买进,还看到他们买进股票的价格上涨到了每股80美元。不要把这个现象看成是一种巧合。股票是不会自己将其价格上涨200%的。在这种上涨现象的背后有一个计划,而且这个计划的时间还定得很准确。历史总会重演,这是不可避免的。当某股票的价格从每股30美元上涨到每股80美元时,我们知道内部人士已经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利润。与大众有所不同,他们并不会无意识地买卖股票而不获利。如果他们决定卖出股票,那么他们就是有意这样去做的——卖出他们的看涨股票并由此获利,然后开始做空头交易。通过观察图表我们会注意到,这时股票的交易量已增长到了顶峰。通过观察图表上形成的“头”,你会注意到,它变得更“宽”了,这表示股票交易量的增大。

1938年11月,通过观察个别的股票,你就一定会看到,这些股票的价格正处于顶峰状态。“顶峰”状态就意味着,内部人士已准备好获利,他们此时更喜欢现金,而不是股票。只要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你就会发现,航空业股票已经产生了巨大利润——其他股票也是一样。对于内部人士及大众阶层中的优秀交易者们来说,此时兑现他们可观的利润有什么不合理的吗?要想理智地应对这一时期,你就有必要站在与“羔羊”或大众们相反的角度,进行直觉性的思考。对于这些人来说,当股票价格有所上涨时,他们就应该“下海”,这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明显”而又“确切”之事。他们“看到”机会时总是“为时已晚”,这对他们很不利——他们常常在市场已经到达顶峰(或接近顶峰)之时买进。对于一名优秀的交易者来说,他会在股市到达或接近谷底之时进行投机活动——甚至投机时还在正确地考虑,市场会呈现一种锯齿形的涨落形势(依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跌势之后,下一个动向肯定理应是上涨。你有没有注意到,股价“上涨”与“股价应该上涨”之间有何区别?这里就显示了利润与损失之间的巨大鸿沟。

优秀的交易者有时会充分地利用谷底进行交易——有时会适当地对他们的资金进行分配——在下一次或第三次谷底买进——或者在上涨期间买进额外的股票。这样,他们就能得到一个三次不同程度谷底的“平均”价格。那么,在最低谷底与当他们开始积累股票的第一次谷底之间(或在最低谷底与稍高比例之间),他们的股票就会得到一种中间保证。这是一种出色的交易,因为还没人能够持续地抓准谷底的最低点。如果你的动机是利润,而不是“骄傲”与“炫耀”,那么抓准抓不准也并不大碍。

让我们再次回到我们的主题之上,注意股市不断地出现上涨步伐,完全没有被严重的经济困境破坏——我们开始观察内部人士的思想。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些胖胖的小“拍卖人”手中拿着小槌,到处跑着喊“成交,成交,成交,——当还有现金购物的顾客时,一定要进行获利出售!”

还有一个因素是你需要记住的,内部人士不会支付80美元买进几个月前还是30美元的股票。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只会买进前景看涨的股票。一旦排除以最高价买进的可能性——那么这一点会自动变成一个卖出的价格水平,因为内部人士只能看见股市动向的两个阶段——买进或卖出水平。他们所考虑的唯一“持股”水平处于买进与卖出的水平之间。他们每年只会买卖少数的几次——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耐心,而这对于投机获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永远不要以为,他们总是以预定的价格卖出他们的股票。他们的数据就像你我的一样,有时也会陷入一片混乱。突发性的好消息或坏消息会扰乱他们的计划。因此,他们并不总能准确看穿布朗、史密斯和琼斯之辈的想法,也不总能预见希特勒、张伯伦等人的行动。当股价接近顶峰之时,卖出价格通常不在他们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此时,他们并不清楚市场可能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而只是继续向大众分派他们想要的。大众将在多大程度上进入市场、大众能将价格抬高到什么水平,以及哪种股票是大众最喜爱的,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可预知的。他们只是顺其自然——以供应填补需求。尽管大众的买进会将股价抬高一时——但内部人士急于将手中股票处理掉,在这一点上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一个因素就是“内部人士”之间兑现利润的竞争。换句话说,如果亨利·布朗为克莱斯勒汽车股出价97美元,那么当他以这个价格买进时,时机就到了。布朗认为,他做了一桩不错的交易,因为他是以低于上次高价一两点或十点的价格买进的。从近期的股市业绩来判断,他考虑到,该股票已在两周内上涨了5个点——它为什么不能在未来两周内再上涨5个点呢?但这也只是就现状来考虑而已。内部人士已经完成了“涨价”的任务,而且他们现在愿意在不提高“要价”的情况下,将他们手中的股票分派给大众。否则,在股价下跌到更低价格水平的过程中,他们所需要分派的股票就太多了。不要忘记,股票会在其价格下跌的过程中“等着他们”——为了表示适当的“支持”,他们将不得不买进一些股票。当我们看到部分市场有所上涨、处于顶峰头寸的那些股票停滞不前——或者实际上有所下跌之时,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一条件(分派)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