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打开《山海经》说外星人
11736900000010

第10章 西山经(6)

此处的“羊身人面”和前面的“人面马身”、“人面牛身”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指吊车,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第四节)西次四经

当扈是鸟吗?不是。是什么?是火箭。君不见火箭发射时,尾翼喷射的火焰就像画上的胡须吗?地球人以为当扈是用胡须飞翔的鸟,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热闹。

《西山经》中的第三列山系是外星人的中心,第四列山系虽没有第三列山系那么重要,但也足以令人惊讶。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谷(gǔ),无石,其草多茆(mǎo)、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zǐ)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ěr)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谷、柞(zuò),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西方第四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阴山,山上遍布构树,没有石头,这里的草以莼菜、蕃草居多。阴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洛水。

往北五十里是劳山,这里紫草茂盛。弱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洛水。

往西五十里是罢谷山,洱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洛水,水中紫色美石、碧色玉石丰富。

往北一百七十里是申山,山上构树、柞树繁茂,山下遍布杻树和橿树,山南有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区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

往北二百里是鸟山,山上遍布桑树,山下构树随处可见,山北盛产铁矿,山南盛产玉石。辱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

从阴山到鸟山470里之间,只记录了草木、水系和矿藏。人们不禁要问,地球人为什么要记录每个山上的矿藏?原因是地球人见外星人到处开发矿藏,他们不知外星人要干什么,记下这些,以留给后人破译。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luò)石,下多榛楛(zhēnhù),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shùn)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上申山,山上没有草木,到处是大石头,山下榛树和楛树茂密,动物多见白鹿。山里最多的鸟是当扈,这种鸟像野鸡,用髯毛当翅膀飞翔,食用可以治疗频繁眨眼睛的毛病。汤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

当扈是鸟吗?不是。是什么?是火箭。君不见火箭发射时,尾翼喷射的火焰就像画上的胡须吗?地球人以为当扈是用胡须飞翔的鸟,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热闹。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诸次山,诸次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这座山生长许多树却不见草,也没有鸟兽栖息,只有许多种蛇。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里的生物链是不健全的。有山有水又有树的地方就算没有狐兔之类的小动物,也必然有鸟。可诸次山无论是兽类还是鸟类,什么都没有,这不是太奇怪了吗?什么原因?因为“是多众蛇”,这四个字不但说蛇数量之众,也说种类繁多。我们多次说过,蛇就是外星人的UFO,UFO在这里频繁出现,把各种动物都怕跑了。这里的“木”就是发射架之类的东西。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虈(xiāo)、芎(xiōng qióng)。多汵(jīn)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号山,山里的树木大多是漆树和棕树,植物多见白芷、川芎之类的草药。山中还盛产较为柔软的汵石。端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

漆即“漆树”,落叶乔木,从树干流出的汁液叫生漆,可用作涂料。药虈就是中草药白芷,芎生长在四川地区,也是一种中草药。这里应该是外星人的中草药生产研究基地。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再往北二百二十里是盂山,山北铁矿丰富,山南铜矿丰富,山中的动物以白色的狼和白色的虎居多,鸟类以白色的野鸡和白色的翠鸟居多。生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

世界上最早制造铁器的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的赫梯人,时间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普遍使用铁制的工具和兵器。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欧洲大陆普遍使用铁器。中国关于使用铁器最早的记录是《左传》中晋国铸的铁鼎,约公元前700年左右。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是,成书于4000年前的《山海经》居然记载了铁,真是神了!

内蒙古某地开采稀土,当地牧民养的牛羊牙齿严重脱落,据专家称,是因为当地草场被稀土污染所致。稀土俗称工业味精,广泛应用在电子技术、石油化工、冶金及陶瓷等工业生产中,是工业离不开的元素。以此推之,外星人在开采铁矿、铜矿时不可能不开发稀土。正因为如此,盂山受到了严重污染,以至于山上的鸟兽都变成了白色。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鸮(xiāo)。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往西二百五十里是白於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树和柏树,山下有茂密的栎树和檀树,山中的兽类多见牛、羬羊,鸟类多见猫头鹰。洛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东流入渭水河;夹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北面,向东流入生水河。

往西北三百里是申首山,山中没有草木,冬季夏季都有雪。申水发源于山上,从冰雪下流到山脚,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再往西五十五里是泾谷山。泾水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入渭水,这里出产白银和白玉。

这三座山平淡无奇,只是留下了外星人和地球人足迹——外星人带领地球人勘测过的。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a,多琈(yǔfú)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b(kuí),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c。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是刚山,这里漆树茂密,盛产琈美玉。刚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渭水。这里有很多神鬼,长得是人面兽身,一只脚,一只手,发出的声音犹如呻吟。

在古代,神与鬼经常并称。上面我们分析过,神、鬼都是分工不同外星人。而这里的“神”却不是外星人,而是外星人用人与兽基因实验出的次品。《山海经》的后半部,关于外星人实验出的残次品比比皆是。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再往西二百里,便到了刚山的末端。洛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黄河。这里有很多的蛮蛮,形状像老鼠却长着甲鱼一样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

刚山记了两次,从刚山头到刚山尾绵延二百里,或许刚山方圆二百里吧。此处的蛮蛮是走兽,与《西次三经》崇吾山的蛮蛮不同,崇吾山的蛮蛮是“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的比翼鸟,那是“机械鸟”——信号弹之类的东西。这里的蛮蛮兽是实实在在的动物,是外星人用老鼠与甲鱼的基因制造出的新物种。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dī)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英鞮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涴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这种鱼长着蛇的脑袋,六只脚,眼睛像马的耳朵,食用它不会做噩梦,可以避凶。

“上多漆木,下多金玉”,说明这里资源丰富;“鸟兽尽白”,可能是污染所致。“冉遗”不是鱼,而是一种导弹、炮弹之类的武器。

“食之使人不眯”中的“食”一般译为“吃”,我却想把“食”译为“储备”,即储备它就不会做噩梦。有了冉遗,英鞮山上的外星人和他们的“服务生”便有了信心和依靠,如有其他外星人胆敢来犯,英鞮山上的外星人可随时发射导弹将其干掉,噩梦当然就没有了。“可以御凶”,即防御其他外星人的袭击。下面一段说得更为明确。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b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guī)木,食之多力。

再往西三百里是中曲山,山南盛产玉石,山北盛产雄黄、白玉和金属矿。山中有一种动物,外形像马却是白身、黑尾、一只角,它有老虎一样可怕的牙齿和爪子。这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如同擂鼓一般,这就是駮。駮能吃虎豹,而且可以防御战争。山中还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棠梨树,圆叶红果,果实像木瓜一般大,名叫櫰木,食用能增加体力。

在地球人的心中,最敬畏的是神鬼,最可怕的是虎豹。那么什么动物能吃虎豹?除非它们自己。可是,文中的駮却能,这说明駮比虎豹还凶猛。防御战争靠动物是不可能的,再说了,既然这种动物如此凶猛,外星人很难驯服它,驯服不了,那就不能“可以御兵”了。“是食虎豹”说明駮威力巨大,连老虎和豹子也会被其吞噬,显然,这是一种尖端武器。战争发生之后,外星人也好,地球人也罢,提振士气十分重要。我们都在影视中看过,在大战之前,将士都要喝酒,酒就有这种功能。櫰木的作用与此类似。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guī)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háo)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luó)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再往西二百六十里是邽山。山上有一种动物,外形像牛,全身长着刺猬般的毛,名叫穷奇,它的声音如同狗叫。穷奇吃人。蒙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蠃鱼,这种鱼与普通的鱼差不多,只是有鸟一样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它一出现,当地就会发洪灾。

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实验项目多种多样,他们把地球上各种动物的基因相互组合,从中选出能为他们服务的新物种。穷奇就是由牛和刺猬的基因组合而成,由于这种动物有较高的灵性,于是,外星人驯化它们守山。外星人不但实验出新物种,还要实验新物种适应自然的能力,水灾实验就是其中之一。蠃鱼是一种水中发射的信号弹,这种信号弹就是水灾实验的指令。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sāo)鱼,其状如鳣(zhān)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jiàn)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魮(rúpí)之鱼,其状如覆铫(diào),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再往西二百二十里是鸟鼠同穴山,山上有很多白色的虎、白色的玉。渭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黄河,水中生长许多鳋鱼,体形像庞大的鳣鱼。鳋鱼平时不动,它一旦游动,当地就有惨烈的战争发生。滥水发源于鸟鼠同穴山的西面,向西流入汉水,水中有很多魮鱼,这种鱼外形像底朝天扣着的锅,它长着鸟一样的脑袋,鱼一样的鳍和尾巴,叫声如同敲击磬石一般,这种鱼能生出珠玉来。

鸟鼠同穴山是上古时期一座很重要的山,相传,这座山鸟和鼠同穴而生,它们掘地数尺,鼠在里面,鸟在外面,两种动物和睦相处,相得益彰。鳣鱼是一种形体较大的鱼,大的有二三丈长,嘴长在颔下,身上有甲,无鳞,肉是黄色的。天下间不游动的鱼是死鱼,可鳋鱼活着也不动,一旦动了,就有战争发生。

鳋鱼是安放在水中的战争警报器。我们想象一下,敌人大兵压境,一方是不是要密切注意敌情?这种“鳋鱼”探测到敌人的动向,立刻发出警报。为什么敌人要大兵压境呢?下文交代了,因为魮鱼“是生珠玉”。

铫是一种有把手、有流嘴的小型烹器,类似于大锅。“覆铫”就是扣着的锅。这种“扣着的锅”能生珠玉?珠玉是什么?当然不是珍珠和玉器,而是飞行器的重要部件。显然,铫是能够生产外星人急需要物件的机械加工设备。鸟鼠同穴山的外星人生产一种飞行器的部件,另一支外星人极缺这种部件,他们来鸟鼠同穴山索取,但遭到拒绝,双方因此爆发战争。

一切机械都必须有动力,有的用电,有的用燃料,有的用光能,这里的“鳋鱼”报警器和“魮”机械加工设备都是以水为动力的,当然,也可能把水的流动转化为电能,再由电能转化为动能。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yānz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dǐlì)。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xiāo)而人面,蜼(wèi)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西南三百六十里是崦嵫山,山上有很多丹树,叶子像构树,果实如瓜一样大小,红色的皮,黑色的斑纹,食用它不但能治黄疸病,还可以防御火灾。山南有很多乌龟,山北遍布玉石。苕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磨刀石。这里有一种怪兽,马身鸟翅,人面蛇尾,更不可思议的它很喜欢把人举起来玩耍,这种动物名叫孰湖。山中还有一种鸟,外形像猫头鹰,却长着人的面孔、猕猴的身子、狗的尾巴,它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它一出现,当地就发生大旱灾。

峚山也有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崦嵫山对此又作了补充,丹木的果实“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可以御火”不能理解为“防御火灾”,应该解释为防止上火。丹木果既能治疗黄疸病,又能去火。

孰湖不是兽,而是一种小型载人飞船。“马身鸟翼”是发射前的静止状态,当外星人进入飞船后,从玻璃窗外看到的只能是“人面”。“蛇尾”是飞船发射后喷出的火焰。“好举人”不是把人举起来玩,而是把人载上太空,“好”应解释为“可以”。外星人要对他们制造出的新物种(包括地球人)进行生理机能实验,于是就用飞船将其运到空中或太空。本段中的鸟,也是信号弹。外星人在看地球人如何抵御旱灾,当他们准备用自己的高科技改变天气,不让天下雨时,就发射这种“鸟”通知“有关部门”。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总计西方第四列山系,从阴山开始,直到崦嵫山为止,共十九座山,绵延三千六百八十里。祭祀山神都是用一只白色鸡为祭品,祭神的精米是稻米,并以白茅草编成的坐垫作为神的座席。

以上是西方各系列山峰的记录,总共七十七座山,绵延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