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11736500000032

第32章 FBI解读谎言内幕,测谎专家是如何炼成的(1)

说谎者的目的,没有无缘无故的谎言

在欧洲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当真理还坐在那里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出很远了。”的确,现今社会到处都能看到谎言的足迹。无论它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无论它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它都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面对谎言,一个成熟而富有理性的人往往会拿出一种平常的心态,他首先会探究这个谎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目的,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它的危害性。换句话说,剖析一个人说谎的真正原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着20年破案经验的FBI特工朗斯·特福曾对此做过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们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八种理由。

1.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在无意识中忘记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就算有时想起来也想办法狡辩,并试图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属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人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机制。比如,当学生不想上学时,他们习惯谎称自己生病了;当上班族因自己睡过头而导致迟到时,会辩称路上堵车很厉害。其实,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谎言就会发现,这类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谎言是数量最多的。

2.为避免尴尬而说谎

人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前为自己设定一些防范性的托词,以此作为失利时防止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借口。比如,在一些竞技游戏或比赛中,有的人明明实力很强却会在口头上示弱,贬低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谦虚,更是为自己可能的失败找借口。

3.为获得利益而说谎

有的时候,人们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说谎,这种现象在商业活动中比较常见。比如,销售员介绍、出售公司的产品时,他们的谎言便会大行其道。当然,他们之所以会不惜言过其实地美化、宣传自己的产品,主要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好处。

4.为摆脱困境而说谎

每个人都有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规避对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倾向。因此,当人们身陷困境时,往往会选择用说谎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5.为迎合别人而说谎

如果有人问:“你难道不认为这件衣服的尺寸对我来说十分合适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真的很合适。”假如有人问:“可以借我100元钱吗?月末我会还你的。”因为碍于面子,人们一般会说:“当然没问题!我很乐意这样做。”尽管人们内心很不情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强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态,说出对方期待的答案,以便博得对方的好感,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6.为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说谎行为大多会发生在对对方没有什么好感,并且很想拒绝对方的情境下。比如,人们一般不会直接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说“我不喜欢你”或“我很讨厌你”,假如真的像这样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那么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一定会恶化,甚至无法挽回。所以,人们为了将自己的厌恶之情隐藏起来,便会在表面上尽量装得心平气和一些。

7.为了哗众取宠而说谎

为哗众取宠而说谎主要指那种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的行为。比如,原本没有恋人会谎称自己已有恋人;明明办不到的事情却谎称自己可以轻松搞定。其实,人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想在人前显示自己的魅力,或证明自己的能力,进而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可以说,这种谎言通常是由于人们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无能的虚荣心在作祟。

8.为满足欲望而说谎

当婚姻不幸的人被问及“为什么要嫁给那种人”时,很多人常常会违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对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两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根本合不来。”其实,人们往往会在先前的欲望没有办法获得满足时,对能够满足当时那种心理空虚感的人和物表示认同与接纳。心理学将这种现象叫做“代偿行为”。有些人会选择跟过去的恋人有相似之处的人为结婚对象,并经常对二者进行比较,这就是对“代偿行为”的有力证明。

FBI探员支招

尽管谎言令人深恶痛绝,但善意的谎言也是能够让人接受的。今后,我们在面对一个个谎言时,一定要发掘它背后的真正意图和目的,不要盲目地否定说谎者。当然,我们更不能天真地相信别人所说的每句话。

摘下虚假的面具,识别一万零一个表情

训练有素的FBI探员最擅长的就是识别细微表情,在跟犯罪嫌疑人斗法的过程中,FBI探员通过面部的各种表情——亲密时的表情、闹矛盾时的表情、说谎时的表情等来判断其细微表情所传递出的真正想法,从而成功摘下了犯罪嫌疑人虚假的面具。

FBI探员正在审问一场情杀案的相关嫌疑人,男下属绝口否认跟遇害的女老板有任何工作之外的关系。下面是调查员找到的两段录像。

录像1:这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女老板和男下属的眼神和笑容等面部表情都很相似,假如不说,很多人会以为他们是一对情侣。

录像2:女老板故意跟别人交往来激怒情人男下属,视线表露了心迹;同时,男下属面带狞笑,暗含怒气。

情侣之间不经意模仿会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无声移情效应”,这一种面部肌肉神经模仿运动,会令两个不同之人的轮廓,鼻子和嘴角动作变得相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夫妻相”。根据两段录像的内容,FBI判断男下属说的是谎言,他跟女老板肯定有暧昧之情。

做出了初步判断之后,FBI探员不动声色地继续询问,问他与被害者是否有更亲密的关系。男下属仍然竭力否认,可是在说话时,他眼睛虽然看着警方,而手却指向了另一个方向。

事情发展到这里,FBI已经百分之百地肯定嫌疑人在撒谎,因为一个人假如说的是事实,他的眼神和手指指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

后来,FBI加大审讯力度,很快,男下属说出了实情,他和女老板的确有男女之情。

摘下别人虚伪的面具,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识别对方最细微的、一闪即逝的面部表情,不断积累自己的判断经验,从而在沟通交流之际轻松掌握对方的真实内心,这样一方面可以成功防范别人,甚至将计就计引对方入局;一方面可以谈笑间化解危机,险中求胜。

保罗·埃克曼研究发现,人的脸部像一张表情地图,有43个组成部分,所有的肌肉组织可以做出1万个以上的表情,只要你愿意,脸部的肌肉可以通过控制皮肤组织推动出任何表情,呈现出任何面具。既然如此,面对复杂多变的面部表情,我们该如何据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呢?表情的持续时间可以帮我们辨别谎言。

一般来说,人类会产生7种情绪:愤怒、恐惧、厌恶、惊讶、难过、愉快和轻蔑。除了那些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恸欲绝等之外,正常的表情一般只会持续1~5秒钟,就算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久,只能是一阵阵地、短暂地出现。

假如一个表情持续(暂停)时间过长,比如10秒钟或10秒钟以上的时间,或者停顿超过5秒钟,那说明这个人很可能是在撒谎。以吃惊的表情为例,一个人对某件事情表示吃惊,那么从表情开始到结束,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秒钟,假如这种表情持续得时间很长的话,就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嘲弄式惊讶,也就是故意装出惊讶的表情来嘲弄对方;二是,装出惊讶,也就是没有受惊却故意摆出惊讶的样子来;三是,象征性惊讶,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怎样装出惊讶的表情,但是装得像的却没有几个,因为自然的惊讶表情起始时间与消逝时间都很短。

如果一个表情持续的时间过短的话,那也通常意味着谎言。比如,商场里的售货员接待衣着寒酸的顾客时,笑脸相迎中可能闪过1/2秒不到的轻蔑的嗤笑。

丽莎是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她对主治医生说:“我想要回家看看。”提出请求的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并且还摆出一副撒娇的模样。这样的表情蒙骗了医生,她获得了批准。

令人震惊的是,丽莎在回家之后,尝试了3种方法自杀,幸运的是她都没成功。事后,心理学家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在用慢镜头仔细检视时,他发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想掩饰内心时,一般会通过微笑、点头等来打掩护,但脸部的细微表情,如眉毛斜垂、抿嘴、以手掩面等,仍会不经意间将真实的态度和情绪泄露出来,只不过我们大多数时候并没在意罢了。

着名的“奥赛罗错误”就是丈夫错误地断定妻子故意用惊恐来掩饰她有外遇的秘密,于是动手杀了她。事实上,他错判了妻子的表情,妻子所表现出来的害怕仅仅是因为丈夫对自己的不信任,一时的失误导致英雄失去了自己的挚爱。在识别面部表情时,一定要多多用心观察,以免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FBI探员支招

假如不能读懂虚假“面具”背后的真相,就可能犯下“奥赛罗错误”。而如果我们平日里多注意观察人们的面部表情,仔细揣测他人表情的细微变化,那我们就可以识别那一万零一个表情,揭秘真相,更好地理解别人。

慧“眼”识心,远离谎言陷阱

在非语言信息中,眼睛所传达的信号是最有价值的,因为瞳孔的运动是独立的,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假如我们掌握了眼睛受心理状态变化所产生的特有表现,就能够轻松判断出对方是否在说谎了。

莉莎和乔治结婚十几年了,感情一直很好,俗话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几年他们历经风雨和磨难,终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生活品质也在直线上升。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莉莎就发现丈夫总是早出晚归,而且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什么事情都跟自己讲。莉莎的危机感越来越重。

终于,莉莎鼓足勇气,准备跟老公好好谈一谈。这天晚上,面对半夜归来的丈夫,她开门见山地问:“乔治,你晚上去哪儿了?”

只见莉莎的老公迟疑了一下,眼睛先是看向左上方,瞬间又偏向右上方,几乎在同一瞬间他回答道:“我还能去哪儿,当然在公司加班,处理公务,你还不知道我嘛,我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可是我给你办公室打电话,怎么没人接呢?”莉莎继续问着。

这时,她老公完全把头偏向右边,故作轻松地说:“我晚上闹肚子,上了好几次厕所,你都不关心下我的身体,还总不停地盘问我,唉……”

莉莎知道老公说的不是事实,但也没什么证据,就没再问下去。后来她咨询了一位研究心理的朋友,才证实了自己的怀疑。莉莎的朋友对她说:“人在回忆过往的画面时,眼球会偏向左上方,假如是在创造或构建的画面,眼球则会偏向右上方。”

莉莎的老公在回答第-个问题的时候,眼睛先是向左看,这说明他在回忆“今晚去哪儿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假如他没有说谎,那么他会在此刻告诉妻子自己的去处。但他没有,他的眼睛在瞬间偏向了右上方,这说明他在开始创造画面,也就是编造谎言。后来的几个问题,因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有了应对策略,所以他将整个头部完全偏向右边。

在生活中,假如多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人在想事情时都习惯把头偏向一边,而眼睛跟头的方向往往是一致的,这在小孩儿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当有人问一个问题时,假如他们把头偏向左边(多数人的记忆区在左边),则说明他在检索过去的记忆画面,寻求经验;假如他们把头偏向右边,则意味着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新的、第一次遇到,他正打算创造一些新的画面。

除了眼睛的偏向方位能帮助我们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之外,对方的瞳孔扩张以及目光锁定的焦点也能为甄别其是否言不由衷提供证据。

在费尽周折之后,一位收藏家终于竞拍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世界名画,可是就在他要伸手接过名画之际,现场出现了混乱,名画突然之间不翼而飞了。

恰好爱好收藏的FBI探长也在场,他淡定从容地告诉大家:“画并没有丢,仍然在现场,只是被藏起来了。”很多人都笑他大言不惭,只见FBI探长清清嗓子:“我知道画在哪里。”他一边说,一边环视为数不多的竞拍者。

探长慢慢地走向房间最里面的落地长瓶,并把它抱到众人面前:“我可以肯定,名画就在这里面!我们这就砸开瓶子来看……”同时,他眼睛紧紧地盯着围观的人。就在瓶子快被砸掉之时,他突然哈哈大笑,指着一个人说:“你就是那个盗画的人。”

结果,没多久惊慌失措的嫌疑犯就招供了,画确实是他跟几个同伙合作盗取的。见大家都很惊奇,FBI探长解释说:“其实这也没什么,我只是发现当他得知我能找到画时,他就心虚了,瞳孔突然放大,目光也闪烁不定,而且当我要故意砸掉瓶子时众人都在看瓶子,只有他在向上看,这说明他就是那个偷画的人。”

人在言不由衷时,瞳孔一般都会迅速放大,假如你是一位生意人,那么你肯定知道这一点。跟顾客做买卖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你开出了一个价格,顾客说:“太贵了,再打-个折扣还差不多。”假如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瞳孔变大了一些,那说明你开出的价格没有超出他能承受的范围;假如对方瞳孔一下子变大了很多,那说明他现在非常兴奋,你开出的价格比他想象的还要低。

还有些人,他们的眼睛在撒谎时不敢正视对方,而且会频繁眨眼、目光闪烁不定。当然,这类人的谎言也是最容易被识破的。不过,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左顾右盼很可能招来怀疑,所以在撒谎时他们会尽量保持目光坚定。心理学家就专门对此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大约30%的撒谎者会目光闪烁不定,而有70%的撒谎者在撒谎时都目光坚定,很少有被识破的。所以说,我们在根据眼睛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时,不能仅仅看某一个因素,还要观察他的瞳孔、眼睛朝向,等等,综合起来判断,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为可靠。

FBI探员支招

要想做到慧“眼”识心,我们就要掌握多种有价值的判断技巧,比如,瞳孔在明显的收缩或扩张时,他真实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目光飘忽不定或异常坚定时,他是否有所企图。假如你很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在编造谎言,还要多观察对方眼球转动的方向。这些技巧将帮助你破除谎言,看清你身边的人,使你远离谎言的陷阱。

喜欢说实话的双手,不要忽视下意识的手势

FBI的拉斯·博尔特探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说谎者所有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因其情绪上的波动而引发的。人们在说谎时,最不可靠的信息就是人们最容易自我控制的部分,比如语言,因为它已被人们反复操练。而最值得信赖的线索则是人们下意识的手势,因为它是很难被人刻意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