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11736500000029

第29章 FBI解读对话玄机,听话外之音,套想听的话(1)

听开场白,看看对方的自信心

在人跟人的交往过程中,许多人在切入正题之前都会先说一些铺垫的话,作为自己的开场白。为什么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有这种表现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说话者认为如果讲话前没有铺垫,恐怕听者会不得要领,因而一再地铺垫。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说话者认为说话的对象是一个较为敏感的人,如果自己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怕对方误会,所以就有一段开场白的产生。

二是,说话者唯恐听者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说话的意图,而进行很多自己认为是必不可少的铺垫。

FBI探员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不同性格的人通常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谈话导入正题,下面就看看他们是如何分析各类开场白的。

1.肯定式

这类人对自己所要陈述的观点充满信心,他相信“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收回,因此他注重说话的实际意义。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守信重义的人,没有把握不会轻易许诺,但言出必行。

2.否定式

采用这种方式开场说话的人大都懂得“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策略,因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拒绝外力促使下的任何改造。他们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勇于接受挑战,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但他的执着常常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固执。

3.家常式

有些人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或消除对方的戒心,常常以那种让人感到亲切的话题开场。这类人考虑问题细致入微,而且安静沉着,但并不是拘谨之人。他能够做到看到别人快乐,自己也自得其乐。在集会时,他喜欢批评别人,纠正别人的不当,但不会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尽管如此,他能够做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所以他不会引起别人反感,反而会永远被周围的人所喜爱。

4.冗长式

这首先是源于他对人的体贴。他把对方当作纤弱、易受伤害的人,唯恐过于直截了当会使对方产生失落感甚至成为“脑震荡”。

当然,他也可能是担心不来个冗长的开场白便把要点向对方摆出来的话,对方会误会自己,否认自己的口才,留下“胸中无墨”的印象。于是,越是想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的意图和愿望,往往就越是从枝到节、从末到梢,自然,开场白也就越发冗长。

5.傲慢式

这类人能够做到“到哪山唱哪歌”,他们是那种能根据环境而改变自己开场白方式的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和攻击性,在他人面前好用狂妄的口气讲话,自我意识未能完全独立而且缺失感强烈。这种为弥补缺憾的心理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时,就会以语气狂妄的形式进行发散用以填补其缺陷。

6.猎奇式

以这种方式开场谈话的人大都表现的是支配者的形象。他的谈话内容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这类人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秘闻。在感情生活上,他们很关心对方,甚至极度热爱对方,其实对他们来说对方的隐私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因此他们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身上,这说明他的内心有一种支配的欲望。

FBI探员支招

有的人会反复强调一些铺垫性的开场白,这可能是他将要阐明的观点对听众或对他自己来说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很有策略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逃避责任的高手。

语速和语调与人的内心变化

想必你也有过这种经验,在电话里和人聊天时,虽然彼此看不见对方,但从他说话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等,也能够大体知道对方是刚刚起床,意识尚未清醒;或是刚刚沐浴完毕,正舒畅地休息;或是埋头在做某事,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般来说,语速快慢和声调高低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语言特色,也是每个人独有的性格特征,它是客观固有并且会持久存在的。这种固定的说话方式时常也会出现小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跟说话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有一定关系,这就是我们知道电话那边的人在干什么的原因。

FBI的一位资深探员说:“人有两种表情,一种是出现在脸上的表情,另一种是说话方法上的表情。”可以说,这是一句非常得当的话。实际上,通过一个人说话速度、声音高低的变化等,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其心理状态。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用这些特征来传递言外之意,而在听话时只要多加注意,就能把这些言外之意也听出来。当然,在言谈里也含有和心中想法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但只要我们用心听,也不难从言谈中了解其真正的意图。

首先,说话的特征之一,是有速度。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辩;速度慢的人,则较为木讷。此均为每个人固有的特征,依人的性格与气质而异。不过,在心理学中,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从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对方心理。平日能言善辩的人,有时候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地,平时木讷、讲话不得要领的人,却突然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小心,必定发生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以防意外。

如果一个平常心直口快、伶牙俐齿的人,在某一时间或者面对某一个人时,突然变得反应迟钝,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说明这个人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感到心虚,从而导致发言时底气不足,或者是对一些事情有所隐瞒。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说话者事先没有准备好“台词”,所以在临场时产生犹豫或错误;二是,虽然已经把“台词”准备得很充分,但还是由于担心露馅而临时怯场,忘了所编的“台词”;或者由于突发性的意外事件的干扰而产生了情绪波动和思维混乱,一时忘了前后“台词”间的联系。如果既准备不充分,又加上怯场,就更容易频繁停顿或犯下错误了。而由于听到自己不断出错,说话者就会更加紧张,生怕别人会看穿自己,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不断的停顿和不断的错误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恋爱中的男女身上。平常口若悬河、幽默风趣的男子和牙尖嘴利、热情爽朗的女子,他们一旦面对自己心仪的对象,就可能突然变得不知所措、害羞起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语速就由平时的又快又急变成了含含糊糊、断断续续。这无疑是一种“我喜欢他(她)”的心理信号。

还有一种可能,平常语速过快或语速中等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他一般是在强调某种观点或某件事,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平时说话慢慢悠悠、不着急的人,面对一些对他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底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那他一定是在强调什么东西,想吸引他人的注意。

一个人的语速比平时快,还可能是他描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曾经有一位FBI说:“当男人有了外遇,回家之后,通常对妻子说的话又快又多。”因为,通常人内心深处有了担心、不安或恐惧等情结时,说话的速度就会加快,不但说出比实际需要更多的话,而且用非常快的速度来说,以使藏在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得以宣泄。由于他们没有多余的心情来冷静地回顾自己,所以尽说一些内容空洞的话来掩饰,因此,感觉灵敏的人,马上就能识破他们心理上的弱点。

说话的另一特征是声音的抑扬顿挫。从前面外遇的例子来说,当外遇被妻子发觉,男人在解释时,声音都会提高。FBI认为,当反对对方的意见时,人们认为最妥当的方法就是提高音调说话。确实如此,彼此处在激动的状态之中,人总想提高音调说话来压倒对方,而且音量也加大,争论也就更激烈了。

音调高的声音,是幼儿期的附属品,为任性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而言,年龄越高,音调会随之相对地降低。而且,随着一个人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便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有些成人音调确实是相当高的。这种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儿期阶段了,因此,自己无法抑制任性的表现。在此情况下,也绝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曾经有过一次许多女性出席的座谈会,有一个人发表了一些批评女性的言论,马上激起她们高声嘶喊的反驳,使得座谈会霎时间充满了火药味,失去了平心静气讨论的温和气氛,以致会议无法进行下去。所以,高音调的声音可以说是精神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说话的特征里,除了声音的抑扬之外,说话本身的音律也很重要。充满自信的人,说话时有着决断性的音律,而没有自信以及女性化性格的人,说话语调常是迟缓无力的。其中,也会有人在讲一半话之后说:“不要告诉别人,我们之间的秘密。”其实,此种情况多半是秘密谈论他人闲话或缺点,散播者内心强烈希望能够传遍天下。

FBI探员支招

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好表现自己,并且,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说话比较缓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稳之人,他处事做人是通常所说的慢性子。

所答非所问,“哦哦先生”真的没听懂问题吗

娱乐新闻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某些明星在闹出绯闻时,无数记者围着他们要求其发表看法,而明星们则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是个人隐私,你们还是提问其他的问题吧”,“抱歉,我们正在赶时间,请让一让”……最后话题被转移了,或者当事人逃离采访现场。结果,这种表现反而让洞悉人性的记者紧抓不放,不久之后,事实证明这些传闻原来真有其事。

心理研究人员认为,答非所问是一个人们常用的隐瞒问题的方法。比如说,在FBI探员进行审讯过程中,有些疑犯在被问到“案发当时你在做什么”时,会将问题扯到很远,极力回避问题的实质。其中一个最可能的解释就是,该疑犯就是作案人,他不愿意回顾自己的作案场景,因为这会给他带来强烈的冲击,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FBI发现破绽。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FBI那样明察秋毫,从别人的答非所问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尤其是那些不懂读心术的人。

1958年7月9日,来纳西州的埃斯蒂斯·基福弗参议员主持了一次听证会,讨论关于同意美国棒球大联盟的要求免受反托拉斯法制裁的议案,当时他还是反托拉斯反垄断专门委员会的主席。在这次听证会上,美国扬基棒球队的教练施丹格尔被叫去作证。

当基福弗参议员询问施丹格尔是否支持这项法案时,施丹格尔是这样回答的:“嗯,我现在必须说,由于球员的帮助,棒球队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不是制订这个福利计划的人之一。不过这个年轻人就在这儿,他代表棒球俱乐部,而俱乐部可以代表全体队员。由于我不是俱乐部成员之一,我也不享受这些福利——那些你们认为‘他必须来此作证’的福利。不过,我必须说,这对全体球员来说是一件好事。我想要替球员们说的一件事,就是他们确实应该有比较好的福利基金。我想这应该有赖于电台和电视台的宣传,不然你不可能有那些钱花……”

施丹格尔一通话把所有人都搞得晕头转向了。面对如此混乱的情况,基福弗参议员提醒道:“施丹格尔先生,我不知道我是否把问题问清楚了?”

施丹格尔这位“哦哦先生”的回答是:“哦,是的,先生。没关系,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把你的问题回答清楚。”

一时间,基福弗参议员有些不知所措,他只好再问一次:“我是在问你,先生,为什么大联盟想要我们通过这个提案?”

这次,施丹格尔又开始了长篇大论:“我要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也要说,你们之所以希望这个提案通过,是因为他们希望打棒球能继续成为高薪职业之一,就像这个职业现状一样——我只是从棒球的角度来说,而不是从其他什么球类运动的角度。我在这儿不会多说其他什么球类运动,我是干棒球这一行的。这一行是目前为止这100多年来最清白的行业。在这儿,我不想说电视台的收入,我也不想说棒球场的收入。你们应该把那些摘出去。对此我不太清楚。我是说,这些球员的福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家被这些话搞得越来越糊涂,基福弗参议员最后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坐在施丹格尔教练身边的棒球明星米基身上,“米基先生,关于在棒球运动实施反托拉斯法您有什么见解?”

米基向前俯身,凑近麦克风说道:“我的观点跟施丹格尔先生的完全一致!”

可悲的基福弗参议员毕竟不像FBI那样明察秋毫,所以他被这两个人搞得晕头转向。很明显,不管是施丹格尔还是米基都在打哈哈,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但他们就是将观点隐藏起来,不愿意对这个提案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假如他们贸然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有可能被棒球联盟抓到把柄,严重的话甚至会断送他们的职业生涯。

无论是顾左右而言他,还是一直打哈哈离题千里,都是答非所问的表现。这些表面看起来没有价值的信息,恰恰是对方在刻意隐瞒重要事项的表现。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答非所问,我们一定要穷追不舍,直到将对方要隐瞒的事情挖出来为止。

FBI探员支招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作正面回答,或者答非所问,那就说明他可能有所隐瞒。很多人对答非所问这一“沟通技巧”寄予厚望,希望借此蒙混过关,可是,读心高手是不会让他们得逞的,他们总是能从中发现对方想要隐瞒某些事项,并为进一步的套话奠定基础。

给对方一个说话的机会,言多必失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话说得多了,自然就会暴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比如他的品性、个人经历、对事物的态度、对事态发展的看法,等等,都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这样,听话者就能对说话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能分辨出他说的哪句话可信,哪句话不可信。

FBI探员也深谙“言多必失”之道,他们总是让调查对象多说话,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不管对方给出的信息是真是假,只要说得多了自然能找到还原真相的最佳线索。FBI经常使用诸如下述开放性问题来审问疑犯:“你可以谈谈自己的经历吗”、“你能详细说说吗”、“我觉得你还有一些话没说出来,不妨都说出来一起讨论一下吧”、“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吗”、“为什么呢”,等等,这些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不作严格限制,给对方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嫌疑犯不知道的是,就在自己口若悬河、意犹未尽的时候,也在不知不觉中透露出了很多信息,它们为探员更透彻、更深入地了解嫌疑犯提供了很多线索。因为对方说得多了,不管是假言还是真话,总会留下一些真实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