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欧洲战史
11714700000083

第83章 俄普法战争

俄普法战争是第4次欧洲国家同盟同拿破仑法国之间的战争。同盟国的目的是企图将法军从被其侵占的地区逐出,恢复法国革命前的制度。俄普法战争实际上是1805年战争的继续。俄普两国在反法同盟中起着主要作用。但是,同盟国没有共同的计划,行动也互不协调,这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拿破仑则打算将敌各个击破。

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在耶拿-奥尔施塔特会战中击败了普萨联军。他仅用6个星期,便占领了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几乎整个普鲁士。11月,拿破仑率部迎击集结在普乌土斯克、奥斯特罗伦卡和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基地区的卡缅斯基元帅统率的俄军。拿破仑的计划是:在俄军与保卫东普鲁士的列斯托克将军统率的普鲁士军团会合之前,将俄军击溃。但贝尼格森统率的俄军于12月26日在弗克拉河畔的后卫战斗中和在戈莱明、普乌土斯克附近的战役中粉碎了拿破仑的计划。1807年2月造日,拿破仑派主力迂回到部署在比亚拉和下维斯瓦地区的俄军的左翼,企图切断俄军与柯尼斯堡的联系,并将其消灭。在巴格拉季昂将军和巴克莱·德·托利将军的后卫部队的掩护下,俄军撤向普鲁士·埃劳,2月78日在那里进行了一场血战。但拿破仑仍未能围歼俄军。嗣后,主要由于气候原因而休战3个月。1807年5月战事再起。6月10—11日,俄军在赫伊利斯别尔格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法军的进攻。但1807年6月14日在佛里得兰战役中,由于贝尼格森的错误,俄军遭到失败并撤到涅曼河右岸,从而保存了战斗力。然而,俄国政府同意与拿破仑进行谈判,并于7月7日签订了蒂尔西特和约。第4次反法同盟解体。

俄普法战争的结果巩固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这场战争证明,拿破仑的纵队战略、战术和散开队形较之普萨联军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优越。在这场战争中,只有也受过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训练的俄军给了法军以顽强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