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11714200000003

第3章 波拉伐斯战役——亚历山大大帝的绝响

1.前奏:马其顿帝国的獠牙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西方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用卓绝的军事、政治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辽阔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似乎生来就是为了不停地征服远方的土地,在消灭了宿敌波斯、占领了埃及和亚洲大片领土之后,亚历山大把眼光投向了遥远的印度。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与古印度一个名叫波拉伐斯的强国的大军遭遇了。此战是亚历山大军事生涯中最艰苦的经历,他赢得了胜利,却也使远征到了尽头。

1.前奏:马其顿帝国的獠牙

璀璨爱琴海点缀着的希腊的中北部,在海风呼啸的艾普鲁斯和山崖陡峭的东邻色雷斯之间,夹着小小的马其顿。这里面住着怎样的居民,他们又是怎样聚集到这个小邦国的,从来没有人关注。希腊人狂热地聚焦着雅典与斯巴达的火拼,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满是混血后裔的地带。因为马其顿所处的地带实在是太偏僻了,远离了繁荣文化的中心,理所当然地也还执行着落后的帝王制度。希腊人通常都嘲讽这种居民为野蛮人。在公元前6世纪的下半叶,马其顿早已经默默地完成了统一,依旧信奉着自己的君主。

在古希腊早期的希波战争中,弱小的马其顿开始时依附在强大的波斯翼下,精明的马其顿人知道战争局面过于诡谲,所以还偷偷地背着波斯人给希腊人传递情报。马其顿人的善于取巧、灵活求全的特征也初露端倪。

就在希腊沦陷在连绵战火中的时候,马其顿人却关起国门,不问外事,专注于自己内部的改革。摄政王腓力二世眼光长远,思维开阔,他眼看着马其顿的幼主不成气候,注定成不了大器,干脆将其废黜,自立为王。上台以后他也毫不忌讳,立刻进行大手笔的改革。虽然说一直被希腊人看不起,但是马其顿的这位国王并不因此而无视希腊,相反他觉得希腊的进步和辉煌自然有其原因,人家的优势必定要好好学习,他在保证自己王权的前提下借鉴斯巴达、雅典等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大力削减了贵族的权力,至于公民大会,他说:“雅典就是因为公民大会闹得鸡犬不宁,唉!他们难道就不明白人多嘴杂的道理吗?”

最为出色的是他的军事改革,这位国王对自身的安全问题想得十分周到,一手创建了一支强大有力的国王常备军,人才济济,连最普通的小兵都是百里挑一。他时常亲自上场带领士兵操练,更是创立了坚不可摧的马其顿方阵。

他还不满足:“看起来我的军队确实很优秀,但总觉得人还是少了点,万一希腊人打过来,我们这些士兵怎么够他们打呢?”想要增兵,必须加强物资储备,所以他跑去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保证每年的军事扩充都有源源不断的金钱。就在希腊处于城邦混战的时候,马其顿的军事实力已经变得空前强大。

腓力二世这才有了信心去攻打希腊,之所以这么重视军事实力,是因为这位伟大的国王远远不满足于固步自封,他的心胸里已经装下了整个希腊,他的眼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马其顿高高举着旗帜,领衔希腊各个城邦,统一这片辽阔的疆土!

想以小国之力吞并霸主,马其顿也不是没有它自己的顾虑。首先,马其顿人在希腊人眼里还是不值一提,扣着蛮族的大帽子,估计即使用武力强行统一了也得不到希腊人的认同,这样可就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帝国了。其次,希腊人虽然说着一样的语言,也有着相近的血脉,但是都是各顾各,面对大敌尚且很难保证一致抗敌,对待马其顿这个君主制的政体更加是厌恶万分,想要统治好这批自由散漫的人谈何容易!最后说到武力,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战争已经消耗了希腊大量的实力,但是斯巴达和底比斯的重装步兵还是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腓力二世考虑再三,面色时常变化,最后他还是长出一口气,向自己的大臣说道:“希腊非常厉害,想要征服他们,我们只能比他们更厉害!”

只可惜这位深谋远虑的帝王壮志未酬身先死,还未开始启动自己的宏伟计划,他就在女儿鲜花盛开、幸福的婚礼上遭到冷箭,当场身亡。这下那些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城邦,甚至色雷斯等地都趁机叛乱或者宣布独立,他们瞅准了腓力二世的继任者亚历山大年仅20岁,面对这个局面也不可能作出处理。可是他们小看了“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年轻的统帅亚历山大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铁腕政治和剽悍作风。叛我者必诛之!为了给这些捣乱的小城邦来点教训,他率军首先征服了背叛者伊利里亚等部落,把刚恢复自由的色雷斯人逼到了多瑙河畔。

这时候马其顿的老对头底比斯人一看情势不对,原本要混乱的马其顿怎么不但雄风不减,还多了几分杀气?这个毛头小子实在小觑不得。于是狡猾的底比斯人开始散布亚历山大阵亡的假消息,一下子就掀起了反马其顿的高潮。

就在四面响起“亚历山大已经死了!马其顿没什么好怕的”这种舆论的时候,亚历山大正好端端地坐在自己的高头大马上,思考着对付底比斯的办法。亚历山大很清楚,底比斯并不是宵小之辈,它在整个希腊都是数得上数的著名大城邦,如果让它这么煽动下去,局面很快就不能受自己控制了。

快!一切都要快!亚历山大二话不说,策马挥师南下,迅雷不及掩耳地奔驰至底比斯的高墙之下。如此当机立断的火速战略是底比斯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面对亚历山大杀气腾腾的大军,底比斯人还没来得及合拢自己散布谣言的嘴巴,就瞬间被狼狈攻克。亚历山大毫不留情地把底比斯所有的居民都变成奴隶,但是对向他表示友好的少数人还是网开了一面。

这次作战不仅毁灭了底比斯,还成功地吓住了其他城邦,亚历山大果断干脆的手段让所有希腊城邦都甘拜下风,就连一向嚣张的雅典,面对这位年轻人率领的利落猛烈的军队也哑口无言,只能臣服。

就此凋敝的希腊便不费什么劲就都归顺了亚历山大,承认他为最高统帅,从此这位继承父业的年轻人不仅完成了父亲的梦想,也展开了自己的蓝图。

2.天堑鸿沟:波拉斯给亚历山大的问答题

青春勇猛的亚历山大给自己制订了远征的计划。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东进,一路走一路征服,真正做到了让对手望风而逃。公元前326年,他的军队已经踏上印度的土地,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国家——波拉伐斯王国。

熏香缭绕中的波拉伐斯国虽然不像波斯那么强盛,但是实力也不俗,这要归功于他们能征善战的国王波拉斯。

强者的作风都是相似的,波拉斯手中的大军力量也相当坚实。三万步兵,四千骑兵,三百辆战车的阵容已算可观,他还拥有一支独特的兵种,二百头强壮庞大的战象!这样的军威和亚历山大的精锐之师也不相上下。

亚历山大到达波拉伐斯国时,正值炎热难当的夏季。大雨每天倾盆而下,地面泥水四溅,闷热潮湿且不说,这种天气还给波拉斯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因为雨量充足,波拉伐斯的护城河真纳河既宽又深,哪怕是在平静的状况下想渡河都十分艰难,何况一旦开战?

凭借着真纳河这一天险,波拉斯并不忌惮亚历山大的进攻。有信心是一回事,同时也不能大意轻敌,所以波拉斯一听说亚历山大的大军要开来,立刻就沿河部下军队,防守得滴水不漏。至于他的爱将战象们,也被安插到每一个徒涉场的哨兵身边。

可能有人要奇怪,为什么笨拙的战象却用来把守?原来是波拉斯考虑到马其顿所有战马都是北方物种,这辈子恐怕都没见过战象这种庞大的怪物,只要战马一瞅见战象扬鼻长啸的身影,都会吓得又蹦又跳,因为恐惧而从船上掉入水中。那么马其顿的骑兵再厉害,也不可能过得了河了!

波拉斯的算盘打得也太精了!

这时亚历山大已到达波拉伐斯国护城河外,他命令士兵就地扎营,静观对岸。隔着一条大河亚历山大看到了英伟的国王波拉斯以及整齐精壮的军队,更看到了众多被驯服的战象。这时波拉斯的目光与他相遇了,两位主帅隔河对彼此在内心进行了评估。

亚历山大微微一笑:“既然这印度佬要跟我们玩玩,那么我们就奉陪吧!”他下令部队向不同方向移动,使得波拉斯的防守军队把握不准亚历山大军上岸的地点。同时他还下令各个方向都要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这很明显就是做给波拉斯看:我们已经决心长期扎营了,夏天雨水够多,到了冬天这河恐怕就不是问题了吧?

要知道在当时,印度所有河流都水流湍急,太阳炙热,即将到达盛夏。在这个时候印度大部分都笼罩在滂沱的大雨中,甚至河流的发源地高加索山上皑皑的积雪都在融化,所以此时是河水流量最大的时候。但是只要再过几个月,冬季到来,雨水停止,圣洁的冰山再度凝结,这个时候真纳河中的水位必定会大大下降,变得又浅又窄,士兵们甚至不会弄湿上衣就可以水而过。

所以亚历山大以此向波拉斯国王表明自己等待冬天到来的时候再进行决战的决心,也显得合情合理。而实际上,正急着扩张自己帝国版图的亚历山大怎么甘心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呢?他一直在等待波拉斯军队防守松懈的时候,只要有一个空子可钻,他会立刻发挥自己快速的优势,出其不意地迅速偷渡。

3.暗度陈仓:亚历山大的三级跳

因为隔河相望,所以双方对彼此的进攻防守看得是一清二楚。亚历山大早就注意到了由波拉斯亲自驻守的那一带河道是没有可能渡过的。

那里不仅重兵把守,而且战象数量较多,因为在国王的身边,所以那些军队看起来装备尤为齐全,阵容严整。别说渡河了,光是马匹能不能大着胆子上岸都是个问题。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奇形怪状的战象还有它们怪异的吼叫已经让战马十分不安。在这边仅仅是扎个木筏让战马站上去,但当对岸战象一有什么动静,这些见惯刀枪杀掠的战马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立刻掉进水里。

他观察了许久,决定不能这么光明正大地渡河,只有趁着月色偷偷过去。面对波拉斯那样机敏的主帅,偷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幸亏现在有的是时间。亚历山大认为,再聪明的猫也有松懈的时候,只要它累了,老鼠就可以偷偷行动了。

于是他定下了三步走的方略,一开始是在白天,他带着大批人马在河岸上来回奔跑,高呼着希腊雄壮的冲锋口号,泥水飞溅,人声喧嚷,搞得要多热闹就有多热闹,好像大军已经要强势渡河了。这样波拉斯就立刻紧张地带领自己的部队在对岸平行奔走,战象也跟着东奔西跑。

接着是晚上,同样是声势浩大,一副“我马上就要强渡了!你还不快防守”的架势,可怜的战象继续跟着波拉斯焦灼的部队跑来跑去。

到了最后,不分白天黑夜,没事儿亚历山大就带着部队高声喊叫,四处奔跑,久而久之波拉斯也厌倦了,觉得亚历山大只打雷不下雨,都是在玩虚的,于是他就干脆待在营房里,听到亚历山大的喊叫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不过他心里还是提防了一点,侦察哨还是没有撤下。

就这样亚历山大成功地让波拉斯在夜间放松了警惕性,虽然还在游戏一般佯装渡河,暗中却偷偷开始将大部分人马和船只调到了河流上游离原来营地差不多有五十里的地方。这个地方在真纳河的拐弯处,树叶茂密,人迹罕至,对面河中还有一个岛屿,也是树木森森,是个相当隐蔽的完美的准备场所。

马其顿人一边演戏,一边在这个天然的屏障中进行认真而紧张的渡河准备。终于到了正式渡河的时候了。

4.冒险强渡:决断者的答案

当亚历山大决定强渡时,一切都无须再故弄玄虚,强渡的准备工作完全是在大本营里面公开进行的。

公元前326年6月的一天晚上,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地一会儿黑暗一会儿又亮如白昼。大雨滂沱,河水咆哮,波拉斯和他的军队被马其顿人这几天又是风又是雨的胡闹搞得已经烦不胜烦。马其顿人就这样借着老天爷的掩护把步兵、骑兵都集中到岸边。

暴雨来得迅疾去得也快,破晓之前已经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清凉的黎明,太阳刚刚露出一条金色弧线。亚历山大下令一万五千名士兵立刻登上战船和皮筏,趁着水面阻力尚小,赶往河中的岛屿。

但是机警的波拉斯哨兵还是看到了这支大军绕过岛屿的尾巴。亚历山大毫不担心波拉斯的反攻,此刻波拉斯的军队应该刚刚苏醒,无论如何也来不及集中兵力。

快!一切要快!崇尚速度的亚历山大命令船只急速驶向对岸,刚刚踏上土地立刻列成战斗队形,趁对手反应之前马上交战。

这一招亚历山大已经用过很多次,屡试不爽。但是这一次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也是因为人生地不熟,亚历山大的军队来到的地方根本就不是真纳河的东岸,而是另一个不知名的岛屿。这下可吃了大亏了,眼看前功尽弃,马其顿人像泄了气的皮球,抱怨着运气不佳。

但实际上马其顿人的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对岸根本没有多少守敌,新的渡河地点也很快就找到了。虽然河水还是很深,但这个渡河地点已经是相对水浅的区域,水位正好与士兵的脖子相齐。马其顿人身材高大,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一米九,所以就发挥了身高的优势,勉强还能徒涉过去。

亚历山大一看时间已经浪费了许多,再也不敢耽搁,手一挥:“都给我下水!给我走过去!立刻!马上!”

这时候波拉斯已经收到了消息,马其顿人这回是来真的了,已经在岬角一带渡河,但是马其顿的主力究竟是在哪里呢?岬角那边究竟有他们多少人马呢?会不会又是声东击西?这个时候再精明的主帅都开始犯难了。如果率大部队前往岬角阻击,万一亚历山大的主力还在对岸,趁波拉斯大军离开偷渡怎么办?但是如果还坚守原地,仅仅派部分兵力过去加以防守,又怕岬角那边实力雄厚,是亚历山大绝对的主力,那么这道防线就彻底被突破了。

波拉斯反复考虑,最后还是派遣了儿子小波拉斯率领两千名步兵与120辆战车前往阻击。就在波拉斯思考的时候,一向以快见长的马其顿人的大部分军队已经渡过大河,小波拉斯刚刚赶到就被亚历山大打个正着。这么点儿兵力简直就是自寻死路,马其顿军轻松地就击溃了这支弱旅,小波拉斯还没有还手就断送了性命。

亚历山大的强渡取得了预料中的成功,波拉斯的犹豫不决失去了阻挡的先机,还赔上了自己的宝贝儿子。

5.前后夹击:战象的转身速度

波拉斯得知儿子战死后,悲愤难当,他痛悔自己的举棋不定,决心亲自带着大军前去讨伐。在留下少数人看守当地河岸后,波拉斯带领这三万名步兵和四千名骑兵,驾着隆隆的180辆战车以及所有的战象迎击亚历山大。他选择了一块宽阔平坦的坚硬沙土地带作为战场,摆开了雄壮的阵势。200头踏起步就地动山摇的战象打头阵,以阻挡对方的战马。又在战象后放置步兵,形成厚实的第二道防线,堵住战象隔开的间隙。而骑兵则机动地安插在步兵两边,随时策应。在骑兵的两翼更是180辆高大战车,看起来威风凛凛。

亚历山大急速前进的步伐在遇到波拉斯军队后放缓了,他迅速调整了队形,作好迎战准备。亚历山大拥有自己经典的战术并且很少改变。这一次也一样,步兵方阵占据中间位置,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正对着皮糙肉厚的战象。

但是亚历山大同时还下令不要先投入战斗,这样对己方不利,而是由善于机动作战的马其顿骑兵打前锋,打乱波拉斯的阵容。

正面布局已定,亚历山大不失时机地命令科纳斯率领两支优良的骑兵队伍悄悄开向敌人的右翼。一旦波拉斯的骑兵开始与己方右翼开战,这两支队伍就绕到敌人身后,杀他个措手不及。

战略已定,亚历山大走了自己的第一步棋,他开出骑兵右翼,首先从这里发动进攻。

波拉斯一看左前方的亚历山大骑兵蠢蠢欲动,二话不说将自己右翼也调至左方增援。这下正中了亚历山大的圈套,1000名事先安排好的骑马弓箭手同时放箭,箭矢如锋利的雨点黑压压坠下,波拉斯的骑兵根本没想到这一点,顿时死的死伤的伤,阵脚大乱。而这个当口亚历山大的骑兵全力发劲,冲向波拉斯队伍。科纳斯的队伍也不失时机地出现在波拉斯骑兵身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波拉斯为情势所迫,不得不抽调兵力转头来对抗科纳斯的队伍。而亚历山大则声势不减,一口气把波拉斯的骑兵逼到了战象那里。波拉斯的象倌没想到敌人这么快就重来,急忙驱赶战象,结果却乱了阵形,完全背离了波拉斯的初衷。

而此时一直按兵不动的马其顿方阵步兵一拥而上围攻战象。顿时投枪放箭的马其顿人密密麻麻地扑了上来,虽然波拉斯的象倌一开始慌了阵脚,但是勇气不减,面对这样的残酷形势丝毫没有惧色,继续驱赶战象冲向这个凶猛的方阵。马其顿方阵再坚固也抵不过凶猛的大象,一时就被冲了个乱七八糟。

而在战场两翼的激战中,波拉斯的骑兵们表现出了让人敬佩的英勇顽强,尽管遭受前后夹击,但是依旧拼死奋战。在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波拉斯骑兵因为经验过少,还是败下阵来。此刻战象已经成为波拉斯退守的最后防线。而马其顿骑兵、步兵又开始新一轮的冲锋。在密集投掷过来的枪箭中,战象身负重伤,疼痛难忍,在狂吼中开始横冲直撞,连敌我都分不清楚。所到之处,包括许多波拉斯军士在内的士兵都惨死在战象的踩踏之下,尤其是波拉斯骑兵,因为和步兵紧紧地挤在一起,完全没有逃避的空间,后方又被科纳斯截击,完全无法脱身。

波拉斯战士在象蹄下,在亚历山大步步紧逼的盾牌前,纷纷惨死,而还留在西岸的马其顿士兵则可以轻松渡河,前来助亚历山大亲率的大军一起结束了这场惨不忍睹的战斗。

6.虽败犹荣:生命和帝国的夕阳

震天的喊杀声过去,漫扬的尘土也缓缓落定,面对满目疮痍,一向永不言败的波拉斯用手捂住悲怆的脸,只能承认自己输了。但是随后他又坚毅地昂起头颅,坦然迎接敌人的处置。

以前亚历山大也征服过不少国家,其中大多数国王就像大流士三世一样,看到风卷残云的亚历山大大军就吓得临阵脱逃,大多将自己的国家半推半就地送给了亚历山大。而像波拉斯国王这样,直到战争最后一刻依旧亲身奋战的君主几乎没有。

波拉斯根本不愿意将自己珍爱的国土拱手相让,如果仅仅是他自己,他绝对会拼到身体流出最后一滴血为止。但是眼见自己的士兵大部分死伤严重,剩下的奄奄一息,他只能痛苦地带领残兵败将往后撤退。

亚历山大明白已经没有了打的必要,敌人完全被摧垮了,但是他却用欣赏的眼光打量着波拉斯坚毅的脸。如此英勇亲身上阵的君主,让他有了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如果日后要巩固对这个国家的统治,恐怕也没有比波拉斯更好的人选了。

所以亚历山大嘱咐手下,切不可伤害波拉斯的性命,相反要客客气气地护送他回去,并且礼貌地派人上去邀请他来与自己一见。

波拉斯见到亚历山大的使者只能苦苦一笑,以为自己是到了要被处死的关头。没想到亚历山大亲自过来迎接,他凝视着波拉斯魁伟的身材,深深感觉到在这个手下败将的身上,并没有失败的气息,相反却表现出了一个勇士对另一个勇士永不低头的魄力。

亚历山大热情友好地询问他目前有什么打算,还有什么要求。波拉斯虽然战败,自尊却不曾放下,他一点都没有输家的垂头丧气,而是字字铿锵地说:“既然你邀请我来,那就必须把我当成这个地方的国王来尊重!”

亚历山大满口答应:“当然,你永远都是这个国家的君主!”不仅如此,亚历山大还赠送了波拉斯一块比他本国还要大的土地,当场摆上美酒珍馐,和波拉斯痛饮畅述战场的经历。波拉斯十分意外,亚历山大对他的重视和诚恳让他对这位年轻的霸王刮目相看。从此波拉斯对亚历山大心悦诚服,甘愿归顺了他。

亚历山大的征程就这样度过了草长草衰、日出月落的八年。八年前年轻健康的士兵大多已经受伤,拖着残肢断腿,要么就是在餐风宿露的艰苦生涯中得了重病,浑身没有一块舒服的地方,更多曾经的他们的同伴和朋友,都已经战死沙场。

他们独自在远方的荒野行军,在面对荒原的孤月和篝火时,他们心中分外想念家中的温暖,想念自己的亲人,慈爱的父母和挂念的妻儿。在这样凄楚的心境下,士兵们再也不愿意打仗了,他们不想再为多一块土地而频繁地牺牲,都想留一条残命回去见一见心中一直思念的人。

满腹牢骚的士兵甚至开始公开拒绝开战。亚历山大面对这样疲惫而士气低落的军队,长叹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宣布收兵回乡。

7.战典回响

亚历山大之死与帝国的瓦解

印度是亚历山大远征的终点。他所带领的马其顿战士对这片炎热的神秘土地并没有兴趣,长年累月的征战已经使他们感到无比厌烦。面对部下越来越强的思乡情绪,亚历山大不得不答应退兵。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率军回到了巴比伦,在一场宴会上痛饮一番之后,他突然病倒了,在连续发热10天之后,这位伟大的征服者带着他征服世界的梦想撒手人寰。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使他没有时间来巩固他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他也没有为自己指定继承人。他死后不久,手下的大将们就开始争夺帝国的主导权,彼此相互攻伐。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儿都在内乱中丧生。最后,亚历山大手下的三员大将瓜分了帝国:埃及由托勒密所有,建立了统治埃及两百多年的托勒密王朝;帝国的亚洲部分由塞琉古建立起塞琉古帝国;马其顿和希腊地区则建立了安提柯王朝。这些新国家的建立把古希腊文明的火种布满了北非、西亚,使古代世界进入了“希腊化”时代。直到罗马崛起后将它们又一一征服。

8.沙场点兵

人物: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出生的亚历山大大帝不仅是古代马其顿的国王,更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一直影响到后世,成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生性聪明热情,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极大的精力东征西讨,先是驾着爱马带领军队统一了希腊,随后又灭亡了长盛不衰的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成就不仅前无古人,并且连后人都很少超过。亚历山大大帝以自己的伟大和英明统治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并且能够继续推进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了不起的君主也碰上了他致命的对手,公元前323年,雄狮遭遇细菌,一代帝王亚历山大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

武器:战象

古人很早就开始驯养大象来作为战争工具。古埃及、古印度、波斯帝国都曾经在军队中配备战象。在两军对垒之际,利用高速飞奔的战象可以冲乱敌军阵型,践踏敌方士兵,并使敌人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生涯中,他最早面对敌方的战象是在公元前331年与波斯的高加米拉会战,此战虽然以亚历山大的胜利告终,但波斯布置的15头战象巨大的威力给亚历山大以极深的印象。在波拉伐斯战争中,亚历山大的军队同样遭受战象的猛烈攻击。战象在战斗中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目标过大,容易遭受弓箭、投枪等远距离杀伤武器的密集攻击,受伤的战象一旦发狂,反而很可能对己方造成很大伤亡。另外,战象对于食物的清洁程度要求很高,所以不大适合长途跋涉。随着军事技术的变革,战象逐渐在战场上消失了。

战术:马其顿方阵

从公元前333年的伊苏战役与公元前331年的高加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海内。亚历山大大帝的这种战术创举使得他的敌人闻风丧胆。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中的坚实战术。在以前,步兵作战毫无章法,胡乱冲锋导致效果不大。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对步兵实行了严格的布置,攻防配合,使得即使方阵内士兵较少,但是依旧能凭借位置和步骤的优势击败数量较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