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中国3D打印的未来
11712900000024

第24章 后记(1)

我想我写的不是小说,不是评论,也不是科普或者科幻类作品。我一直在思考,在学习,也在不断享受这个过程。3D打印未来究竟会怎么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目前我们还看不清楚,因为我们对3D打印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对于3D打印,大多数书籍或者报道都是科普类、科幻类,基本使大家不同程度对3D打印有一个概念上的了解。对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与传统产业结合,3D打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样的文章目前还很少。

3D打印这项技术尽管诞生30多年了,至今却还处于拓荒阶段,很多东西看不明白。但是,3D打印的确具有很多奇妙之处。所以,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眼球,可是,这么热的技术,你会好奇,投资商、资本界为何按兵不动?原来3D打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在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议论着3D打印,总是对3D打印充满好奇的目光。

20多年前,我一直忙于看书,写文章,发表文章。为了生计,希望依托文学道路走出农村,实现做一个城市人的梦想。虽然,最终并没有成为一个作家,也没有继续过去的文字工作,但是,那个时候的努力锻炼了我今天的意志和毅力,也锻炼了我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了10年记者,我发现做记者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还要为生计而奔波,太没有意思了。人生在20多岁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时候应该确定基本目标,至少要树立事业心和责任心;30多岁的时候应该在事业上开始起步,至少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40多岁的时候是一次重要的调整期,可以校正过去的事业定位和思维定位,还可以重新寻找发展目标。当然,50多岁还有机会,不过不应该从头开始,而是再次校正人生的事业坐标。

2004年,我从天府之国成都来到了首都北京,首先选择的就是从会议这个产业切入。我认为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很多话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论坛会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是,选择什么行业作为突破口,扎根这个行业,打造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呢?当时,最时髦的无非是企业家论坛、财经论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论坛的覆盖面广,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家有钱,财经领域面广。但是如果太多人都定位在这个领域,我想我应该调整,我一直坚信:一招鲜,吃遍天。要走自己的路,要差异化竞争。

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后,我发现,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首先是工业化国家,没有完成工业化,就谈不上现代化,科技文明与社会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21世纪初期,是“中国制造”走遍世界,却遭受全球“讨伐”的最艰难时刻。那个时期的“中国制造”几乎是清一色的低端产品,以价格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同时,价格低,质量差,几乎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坦白讲,那几年“中国制造”的日子很不好过,在国外的名声很不好,一大批在深圳等沿海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中国,也有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不断倒闭。

那个时候,我在思考,中国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中国制造业的路子还很漫长,未来的道路还非常艰难。但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没有捷径,没有选择。工业化对于我们是一件新事物,我们需要外来投资,需要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需要先进的管理和运营经验。我们欠缺的太多,我们几乎一片空白,但我们必须坚持走完工业化的道路。

作为一个新兴的人口大国,经济崛起的必然之路应该是制造业崛起。那个时候,制造业尽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真正潜下心来深入研究制造业,为制造业行业发展鼓与呼的机构并不多,各种研究报告也很少。为此我决心搭建一个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对话的平台,致力于为制造业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我坚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制造业科技竞争力薄弱的现实,我们选择打造“亚洲制造业论坛”。

自2006年我们成功举办首届亚洲制造业论坛以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来自欧美、日韩和国内的4000多位嘉宾出席年会,得到制造业行业的充分肯定,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针对制造业遭受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深入调研,发表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文章,有很多材料被国家有关部委和国际组织采用。

在传统产业面临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的情况下,3D打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材料等新兴技术被赋予更多想象空间。3D打印技术的确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或许,天时地利人和,才是一个新兴技术发展的关键动因所在。

2013年,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讨论中,我接触了3D打印。我感觉我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在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到来前夜,介入到这个新兴产业,并能够成功发起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功举办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博览会。我感觉我是有准备的人,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率先整合3D打印行业资源,促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进程,成为3D打印领域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这个过程中,我的工作得到了资深专家和行业领先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认为,中国3D打印在我的带动下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我是“有功之臣”。

我在此要再次感谢工信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徐志磊院士、黄伯云院士、清华大学的颜永年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史玉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华明教授,美国Drexel大学Jack zhon教授、Jack keveria教授,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连宁总经理、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冯涛总经理,以及中科院广州电子所、无锡飞尔康快速制造有限公司、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华曙高科有限公司、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德国EOS公司、美国Stratasys公司、美国3D Systems公司、美国Ex One公司、英国雷尼绍等公司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感谢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处各位同仁的努力,也要感谢青岛市政府、珠海市政府、潍坊市政府、成都市政府、南京市政府等地方政府给予我们支持与配合!还要感谢东方出版社的各位编辑对3D打印的关注和支持!

举办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搭建3D打印全球性的对话平台,一方面是为了推进3D打印业界的交流与对话,探讨3D打印前沿性的话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促进3D打印行业与传统企业、用户之间的对话,使更多用户企业加强对3D打印的认识和了解。而世界3D打印博览会,则是全球3D打印产品的展示平台和新技术发布平台,能够更为直观地向广大用户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认识3D打印的机会。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则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网络,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问题,引领行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发挥联盟的优势,布局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促进3D打印技术落地,接地气,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最终实现3D打印技术产业化。

可以说,从门外汉到引领者,从产业研究到布局创新服务中心,我们正按照最初的规划一步一步地将3D打印技术推向深入。乐观一点地说,3D打印产业化指日可待!

尽管我们有乐观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却并不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坎坷。这个行业有点散,这个行业有点乱,这个行业还有点难!

对于3D打印的未来发展,我们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我们对3D打印的认知和应用还只是皮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我们不必在意3D打印技术是否能够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必在乎第三次工业革命什么时候来临。3D打印技术只是数字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技术有自身不可或缺的比较优势,如何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并使之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是我们当前能够做到的,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一定是在广泛的应用中才能不断完善和发现的。我一直坚信,三五年以后,我们对3D打印的认识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三五年以后,3D打印技术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想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与今天不同!

2014年,对于3D打印行业来讲,一定是好运连连。春节刚过,就传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扶持3D打印技术发展做出重要批示,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也都在研究和制定如何扶持和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4年6月19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和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博览会将在青岛隆重举行,届时将有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日本、韩国和国内3D打印行业的100多家科研单位、3D打印企业、材料企业齐聚青岛,展示全球3D打印行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成果。会上将有众多3D打印行业的资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我们分享3D打印的真知灼见,相信每一位代表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同时,国际3D打印创意大赛的作品展、3D打印时尚秀也将粉墨登场,我们在青岛给社会各界准备了一场3D打印的饕餮盛宴!

3D打印也可以时尚起来,3D打印的会议活动也可以做得这样高端大气,因为我们对3D打印充满了无限好奇,这是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原动力。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与我们一起思考3D打印产业,一起关注3D打印的发展!3D打印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还很漫长,3D打印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改变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谜团需要我们去揭开。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开创3D打印事业美好的明天!

2014年5月10日PostscriptPostscript

I am not writing a novel, a review, a popular sciencearticle , or a piece of science fiction. During the writing process, I was continued thinking and learning. How would 3D printing develop in the future? This is a big question which no one can clearly answer since we are merely at the start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echnology.

Most books about 3D printing are either from a popular science point of view or from a science fiction point of view. These books give people a basic foundation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3D printing. But when talking about things such a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how the technique can b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or what is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applic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limited.

Even though the technologyhas been up and running for over 30 years, i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 and a lot of details are still unclear. On the one hand, 3D printing has so many amazing applications that strongly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On the other hand, you may wonder why investors appear reticentto open their pockets for such a potential-filled technology. The reason in part is 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what we imagined 3D printing coulddo in industry, creative industry, bio-science, health care versusthe current re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Currently, people talk about 3D printing withcautionand curiosity at the same time.

20 years ago, I was in a rural area, writing articles and submitting them, hoping in this way I could improve my life, with a dream to leave my little village and to live in a big city. It turned out my writer"s dream didnt bear the result I wanted, but the hard work steeled my resolve to hold on to things and not easily give up. It also spurred my critical and analytical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