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家庭养花万事通
11691900000004

第4章 花卉的环境控制

任何花卉的生长和发育都与周围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养好花卉,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类花卉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便在栽培过程中人为地调整环境因素,为其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茁壮生长。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土壤、肥料等。

光照对花卉的影响及控制

光照是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来源。没有阳光,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花卉的生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1.光照强度

它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并进而影响到植物的观赏寿命。例如绿宝石柱摆放在向阳窗台和阳台上等光线充足处,可周年欣赏;摆放在光照强度1500~2000的地方,欣赏的时间约300天;而在光照较弱、光照强度几乎等于0的环境下,欣赏时间只有20天左右。根据对光照度要求的不同,可将花卉分为强阴性花卉、阴性花卉、中性花卉、阳性花卉。

强阴性

花卉忌阳光直射,需庇阴,如果置于强光照射下会引起枝叶枯黄,生长不良。文竹、兰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蕨类植物等属此类植物。

阴性

花卉如各种秋海棠、山茶、杜鹃、君子兰、文竹、倒挂金钟、万年青、棕竹、蒲葵、竹芋类等,一般要求阴蔽度为50%左右。这类花卉在夏季大都处于半休眠状态需浓阴养护,否则叶片易焦黄枯萎。

中性

花卉也叫半阴性或半阳性花卉,如扶桑、白兰、茉莉、红背桂、八仙花、桂花、含笑、吊兰、蟹爪兰、观音竹等属此类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冬季需阳光充足,在盛夏却不能忍耐强烈的阳光直射,应适当庇荫或放在室内有散射光的地方加以养护。

阳性

花卉需充足的光照,不耐庇荫,否则会造成枝叶徒长,叶色变暗、发黄,花小色淡或不开花,并易造成病虫危害。露地一、两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和落叶花木类均属于阳性花卉。大部分观果、观花植物如月季、石榴、梅花、玉兰、菊花、一串红、金鱼草、一品红、桃花、仙客来、瓜叶菊、萱草、大丽花等属阳性花卉,一部分观叶植物如苏铁、棕榈、橡皮树等也属于阳性花卉。

2.光照时间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光照时间短,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短,光合生产量较少,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植物要求每天有8~12小时的光照,强度高于其光补偿点。根据对光照时间长短的需求,可分为长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和中日照花卉。

长日照

花卉每天光照时数需要在12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照时数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光照时间过短,则植物可能不开花。多数春、夏季开花的植物属于长日照花卉,如鸢尾、翠菊、凤仙花、唐菖蒲等。

短日照

花卉每天的日照长度应少于12小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多数早春和深秋开花的植物属于短日照花卉。一品红和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花卉,它们在夏季长日照的环境下只能生长,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入秋之后,当光照减少到10~11小时以后才开始进行花芽分化。

中日照

花卉对日照长度不敏感的花卉,只要温度适宜,在任何季节均可开花,如马蹄莲、香石竹、矮牵牛、百日草、月季、扶桑、美人蕉等。

3.光质

不同波长的光对花卉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日光中的紫光和紫外线有促进植物分蘖、抑制花卉枝条伸长的作用,同时可促进花卉色素形成;而红光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可促进种子萌发和花卉枝条伸长的作用。在室内养护的花卉,由于紫外线受玻璃阻挡进入室内的数量极有限,而红外线进入较多,因而室内养护的植物经常会出现叶色较淡、花色不艳、枝条细长等现象。另外,室内如果光照不足,需要人工补光时,应尽量选择那些与太阳光具有相似光谱的光源,以满足植物对自然光照的需要。在室内,一般可选用荧光灯进行人工补光。

4.室内光照的特点

不同的室内和室内的不同区域,其光照强度相差很大:南窗和向南的阳台可直接透入阳光,窗内光照较强;北窗以散射光为主,光照较弱;东窗仅上午有3~4小时阳光直接射入,其他时间为散射光;西窗在下午有3~4小时阳光直接射入;高层建筑不临窗的走廊、过道及朝向天井开窗的室内,其光照强度较弱;同一室内临窗的位置光照较强,偏离窗口越远的位置,光照越弱。

根据光照强度的不同,可将室内或室内的不同区域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是光照好、通风好的高光区,主要是阳台、天井,可种一些观花为主的月季、石榴、菊花,也可选种观叶为主的松、柏、杉树。

二是光照不够好,但还能经常晒到太阳的中光区,如南窗、阳面的房间等。可选种一些喜阳耐阴的植物,如铁树、万年青、黄杨、常春藤等。

三是很少有或没有日照的低光区,如阴面、朝东的房间、厨房、卫生间等。应选种喜阴的植物,如龟背竹、棕竹、文竹、君子兰等。

植物不放置在适宜的地方就会生长不良。如喜阳的花卉,长期置于室内荫蔽处,会使枝条细长、稀疏,叶片大而薄,生长瘦弱,严重时不能开花。喜阴的花卉,若放在阳光充足处,叶片就会枯尖或焦边。

5.光照的调节

首先要合理安排盆花的摆放位置,高大的喜阳花卉,如桂花、石榴、扶桑、夹竹桃、橡皮树等,可放在敞亮见光的地方,以接受较强的光照。在这些喜光植物下面或后面可摆放些喜阴花卉,如龟背竹、文竹、八仙花和蕨类植物。一些矮小的喜阳花卉,如盆栽月季、茉莉、矮牵牛等,可以放在高大花卉的前面。

其次要注意对阴性花卉适当庇荫,盛夏将喜阴花卉放在阴棚下或树阴下庇荫,避免强光直射。也可将耐阴花卉放在阴面阳台或门后及过道处度夏。如秋海棠类、蕨类、观叶类。

再次要调节光照时间的长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光照;另一种是遮光。加光目前主要是用灯光,增加光照的强度和时间,可根据花卉种类不同有所区别,如冬季栽培长日性的唐菖浦,在满足生长温度的同时,必须增加光照才能不断开花。缩短光照主要是进行遮光处理,少数花卉可用黑塑料布或其他黑色物做成不同形状的罩子,将需遮光的花卉按一定的时间,不间断地进行遮光处理。如要使菊花和一品红在国庆节开花,需要在8月上旬开始遮光,每天日照时数为8~10小时,连续处理45~60天即可陆续开花。

温度对花卉的影响及控制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主要是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来实现的。花卉的种子发芽、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都有它的最适宜温度、最高和最低极限,超过了这个界限,它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都要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生存。一般地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但超过了极限,生长就会停止或者死亡。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迅速而健壮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大多数花卉的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都在12.8~23.9℃。

1.温度与品种

根据花卉对温度的耐受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耐寒

花卉一般能耐-20℃左右的低温。如萱草、蔷薇、玫瑰、迎春、紫藤、金银花等。

半耐寒

花卉一般能耐-5℃的低温,如菊花、芍药、三色堇、金鱼草、石竹、翠菊、郁金香、月季、梅花、玉兰、夹竹桃、五针松等。

不耐寒

花卉有温室花卉之称,如文竹、一品红、变叶木、龙吐珠、鹤望兰、万年青、马蹄莲、橡皮树、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等。

2.温度与生长发育

各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和休眠都要求一定的温度,不同种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瓜叶菊、仙客来、天竺葵等为7~13℃;月季、石榴、百合等为13~18℃;牡丹为20~25℃;茉莉花为25~35℃等。如果超过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的界限,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死亡。例如原产于南方的花卉引种到北方栽培时,如果冬季温度低于原产地就会出现冷害或冻害;相反,原产于北方喜欢冷凉气候的花卉,如果冬季温度过高,就不能充分休眠而空耗养分,从而会影响第二年的生长和开花。

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在播种以后要求土温偏高些,以利于种子吸水、萌发和出土。幼苗出土后温度宜略低些,如果此时温度过高,幼苗易徒长,致使植株细弱。当植株进入营养生长以后则需较高的温度,高温能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多数花卉在开花阶段又要求温度略低一些,有利于生殖生长,伏天开花的花卉较少,大多数就是这个原因。

地温也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夏季地温比气温高得多。据测定,当气温34℃时,在8cm深处地温达到40℃,12cm深处高达44℃,这样的地温就会影响花卉根部的生理机能,这时就需采取傍晚浇水和地面铺草措施来抑制地温上升。只有保持一定地温,才能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顺利进行。

3.温度与开花

温度对花卉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多数原产温带地区的花卉,在整个生长生育过程中,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转入以开花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只有当外界温度满足了它们所需的低温要求时,花卉植物在温度回升时才能正常开花,否则正常的生命活动就不能延续。

4.室内温度特点

居室内的温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室内的昼夜温差小,室内白天较少受阳光直接照射而温度较低,晚上则较室外暖和,因而,昼夜温差较小;二是室内的最高温度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最低温度出现在供暖前后的12、1、2月三个月。因此,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管理,将植物摆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

5.温度控制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强遮阳措施,多淋水,减少地面的温度;在冬季要及时入房越冬。

水分对花卉的影响及控制

1.水分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活的花卉鲜重的75%~90%是水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花卉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再传到花卉体内各个部位,供花卉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吸收和消耗之间的关系叫做“植物的水分平衡”。一般分为三种情况:水分吸收超过了消耗,花卉体内水分过多,则花卉生长细弱,抗寒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长期水分过多,就会造成烂根、落叶,甚至死亡;水分吸收少于消耗,由于缺水、花卉就会出现萎蔫现象,严重缺水时枝叶枯萎死亡;水分吸收等于消耗,这种平衡对花卉生育最为有利。因此在花卉栽培中水分供应是否科学、合理是养花成败的关键。

2.水分对花卉开花的影响

适度的干旱有利于促进花卉的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期前对花卉植株适当控水,少浇或停浇几次水,能抑制或延缓茎叶的生长,提早并促进花芽的形成和发育。

花色与水分的关系较密切,一般水分缺乏时花色变浓,例如蔷薇的白色淡桃色品种,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变成乳黄色或淡桃色。菊花也有同样的情形,当水分缺乏时,由于色素形成较多,所以色彩变浓。

3.水分控制

喷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洗去枝叶上面的灰尘、冲掉害虫等,并能避免嫩叶焦枯和花朵早凋,保持植株清新。特别是一些喜阴湿的花卉,如山茶花、杜鹃、兰花、栀子等,经常向叶面上喷水,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夏季雨后骤晴或晚间闷热,应注意喷水降温防病。喷水量多少,应根据花卉的需要而定。一般以喷水后不久,水分能蒸发掉为宜。幼苗和娇嫩的花卉需要多喷水,新上盆和尚未生根的插条也需要多喷水。热带兰花类、天南星科及凤梨科花卉更需经常喷水,但喷水不宜过多,以防盆土过湿,引起烂根。喷水时还要注意通风。

土壤及肥料对花卉的影响及控制

土壤是花卉植物生长的基础,花卉栽培用土是养好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这是因为土壤不仅能起到固定植株,而且是花卉水分、养料、空气的供应场所。因此在栽培花卉时应注意做好对土壤的沃、排水良好、保水力强、透气性好为宜。

肥料是花卉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维持花卉正常生活的营养元素主要有16种。培养土及肥料的选择与使用在前文已经阐述,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