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11685300000072

第72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4)

为适应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改变,企业必须在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上作相应的调整。因此,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往往需要同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改善的工作。在流程改组中,会涉及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复杂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妥当地处理这些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3)业绩考评体系的转变

由于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企业必须对业绩考评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岗位职责和业务要求。能否顺利地将原有的业绩考评体系转变到适应新系统的业绩考评体系,是对企业的一个考验。

(4)用户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4.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这几个过程。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管理风险的第一步,即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是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收集、整理项目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形成项目的风险列表。

(2)风险分析

进行量化估计。

(3)风险应对

风险分析之后,就已经确定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和对项目的风险冲击,并可排出风险的优先级。此后就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4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开发方案。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项目策略与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它主要包括:已识别的风险及其描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应对的责任人、风险对应策略及行动计划、应急计划等。

(4)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去。

15.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组织

1.建立项目小组

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成立项目管理机构,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可以根据项目经费的多少和系统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项目组。项目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若干小组,小组的数目和每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根据项目规模、复杂程度和周期长短来确定。

可以设立的小组有:过程管理小组、项目支持小组、质量保证小组、系统工程小组、系统开发与预测小组、系统集成与预测小组等。

项目组长(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领导者,其任务是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负责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他拥有资金的支配权,可以把资金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来进行项目管理。对项目经理的资金运用情况可采用定期向上级汇报等方法进行合理监督。

项目经理在实施项目领导工作时,要时刻注意所开发的系统是否符合最初指定的目标;在开发工作中是否运用了预先选择的正确的开发方法;哪些人适合于做哪些工作等。只有目的明确、技术手段适合、用人得当,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

过程管理小组的任务是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及进度控制、配置管理、安装调试、技术报告的出版、培训支持等项任务。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构,用于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支持小组的任务是保障后勤支持,它要及时提供系统开发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负;、。,

涉及的资金巨大、开发人员众多,材料消耗也多,尤其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质量保证小组的任务是及时发现影响系统开发质量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系统工程小组的任务是用系统的观点制定出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任务,即将整个开发过程按阶段划分出若干个任务,规定好每个任务的负责人、任务的目标、检验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间等。只有明确每一项任务的责、权、利,才能使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开发与测试小组的任务是充分利用系统开发的技术、模型及一些成熟的商品软件从事各子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并对各系统进行测试。

系统集成是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过程,该小组成员充分注意软件、硬件产品与所开发的信息系统之间的结合。

2.项目成员的角色分工

信息系统项目中通常需要用户方与开发方的共同协作,他们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①项目管理者。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者,负有信息系统项目的计划、系统的阶段验收及对系统整体进度的监控、经费的使用、与开发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的协调、用户方的使用人员的组织与培训等职责。

②用户方的业务人员。信息系统需求的提出者,也是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他们是对应用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者。

③用户方的决策层。用户方的决策层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终决策机构,决策层要对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上马、经费的预算及系统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等作出决策。

④开发方的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的计划、开发人员的组织与调度、开发进度的检查,以及与用户方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的协调。

⑤开发方的软件编程人员。根据用户方的需求,按照项目的计划及进度进行系统开发。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项目2.WBS3.活动4.PERT5.CPM6.甘特图7.范围二、简答题

1.信息系统项目具有哪些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特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任务是什么?

2.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衡量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与失败?

3.如何确定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范围?如何表示?举例说明。

4.试用树型结构表示表151所示的工作结构。

5.信息系统项目计划管理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表示?举例说明。

6.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信息系统项目成本如何估算?

7.信息系统项目中存在着哪些主要的风险?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的出现?

??

三、单选题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环境中的需求包含4个层次,即()、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A.操作需求B.业务需求C.质量需求D.速度需求2.从财务的角度看,信息系统项目成本包括人工费、培训费、软硬件购置费和()等。

A.调研费用B.编程费用C.管理费用D.系统切换

3.下面哪个不是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的技术风险。()A.项目规模B.项目结构C.组织转变D.技术经验

4.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包含()、项目管理风险及组织转变风险。

A.人员风险B.成本控制风险C.时间和进度风险D.技术风险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但取决于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系统运行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从企业验收并启用信息系统开始,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就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扩充,使信息系统正真符合企业需要,为管理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为企业功能运行的信息化提供保障。

管理信息系统进入到新系统的实际运行阶段后,工作中心将转向系统的日常操作与维护。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一开始就很完善的,总是经过多重的开发、运行、再开发、再运行的循环不断上升的。而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但取决于系统设计开发的水平和系统运行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系统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管理的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与结构及系统运行的管理体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