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11685300000064

第64章 系统设计(4)

系统的处理结构主要考虑是采用集中式处理、分布式处理还是分散式处理方式。如果是集中式处理,则在确定系统总体结构时,就要考虑采用小型计算机或中型计算机作为系统的主机,而分散式处理可考虑采用微型机系统。

系统的通信结构主要是根据系统使用的地域范围来确定,考虑采用局域网或采用广域网。目前,借助于Internet技术,可建立企业内部网(Intranet),它不仅造价低、易实现,还可以大大提高公司、企业的竞争力,使公司、企业能更快、更好地利用最新信息。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合适的系统软件,还要考虑到数据安全、保密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如采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措施、数字签。

13.4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设计报告(或者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报告是下一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在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要完成系统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对系统设计阶段工作的汇总,它主要包括系统目标和功能概述、硬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代码体系的设计结果,还包括人工过程的有关设计及新系统实施计划。

(1)系统目标和功能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简要的概述,阐明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要求,概述新系统对数据及数据存储的要求、数据量的大小,为系统设计的要求阐述根据。

(2)硬件系统设计说明

这部分要求阐述物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总体结构图、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及选型、计算机系统的选型和配置方案,包括各计算机的型号、配置、数量,网络设备的类型、数量。同时,还包括系统软件的配置。

(3)应用软件系统设计

这部分主要说明系统中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功能的简要说明,各模块的控制结构图、过程结构图。若购买应用软件,则需说明对软件包选用的要求及说明。

(4)数据库设计说明

这部分主要说明需要建立的数据文件的名称、数量,各文件的用途,各数据文件的结构、记录格式、组成的字段,以及文件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存取方式等。

(5)代码体系的设计

这部分主要说明代码的体系结构、编制代码的标准,包括代码的功能、名称,相应的编码表,编码的使用范围。

(6)人工过程的有关设计

人工过程是指为适合新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人员配备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调整要求及工作场地的要求。例如,由于新系统运行、维护的要求应成立计算机维护机构,计算机的主机房对温度、湿度和防雷、防火、防干扰的要求,对电源的要求等。

(7)新系统实施计划

在新系统的分析、设计完成后,对新系统的实施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因此此时能更具体地为下一步的实施工作制定计划。这包括对具体实施新系统的工作任务的分解,即对各项工作按层次分解,制定对每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及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另外,还要制定新系统实施所需要的资金预算和各期间的资金需求预算。

系统设计报告完成后,同样要由有关的专家、用户及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只有在系统设计报告批准后,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即系统实施。

系统设计书参考章节

一、系统简介

1.1系统目标

1.2系统范围

1.3系统主要功能

1.4系统软、硬件操作环境

1.5使用外界的数据库

1.6系统设计限制条件

二、参考文件说明

2.1现行软件文件说明

2.2系统文件说明

2.3软件或供货商提供的文件

2.4技术参考资料

三、信息描述

3.1数据流程图

3.2数据流描述

3.3数据元素描述

四、文件与数据设计

4.1文件结构

4.2文件名称参考表

4.3数据结构图

五、表单设计

5.1输入单据设计

5.2输出报表设计

5.3输入、输出表单交互参考图

六、屏幕设计

6.1输入、输出屏幕设计

6.2屏幕操作流程

七、模块设计

7.1模块结构图

7.2模块设计规格

7.3模块名称参考表

参考资料

附录

系统说明文件参考章节

一、系统简介

1.1系统目标

1.2

1.3系统主要功能

1.4系统软、硬件操作环境

1.5使用外界的数据库

1.6系统设计限制条件

二、系统业务流程

三、文件结构说明

3.1文件结构

3.2文件名称参考表

3.3数据结构图

四、系统程序功能

4.1系统程序结构

4.2程序功能规格说明

4.3程序列表

五、输入单据说明

5.1输入单据说明

5.2输入单据交互参考图

六、输出报表及说明

6.1输出报表格式说明

6.2输出报表交互参考图

参考资料

附录

13.5示例: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文件设计13.5.1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

账务处理子系统除应具备基本的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功能外,为了使系统正常、安全运行还应具备系统维护功能。另外,对于通用系统,为了使其能变为专用系统还应具备系统初始设置功能。因此,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功能一般可划分为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簿管理、期末处理、系统维护五大功能模块。

初始设置模块主要完成系统初始化任务,一般设有操作员及其权限设置、账套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录入起初数等模块。凭证处理模块主要完成记账凭证的录入、审核、记账,一般设有凭证输入、凭证查询、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凭证汇总等模块。账簿管理模块主要完成账簿的显示、查询、打印,一般设有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模块。期末处理模块主要完成期末(包括月末、年末)的银行对账、转账和结账,一般设有银行对账和期末结账。银行、、、。

维护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备份、恢复及系统运行记录的查询,一般设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运行日志查询等模块。

账务处理子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是记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和期末结账。上述各模块的关系如图1316所示。

图1316账务处理子系统的模块结构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单位,其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不同,因此账务处理子系统的系统分析结果不同,导致总体结构图及模块划分也不同。但无论账务处理子系统是复杂还是简单,模块划分都具有以下特点。

(1)模块的独立性比较强

每个模块完成的任务都具有针对性。不同模块的边界清晰,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分别由不同的模块完成。

(2)模块完成的任务清楚、易懂

每个模块完成的任务清楚,不用过多的解释便可理解,并且可以根据要完成的任务选择相应的模块。

(3)模块间相互牵制性强

考虑模块之间的不相容特性,即将所有不相容的功能都分配在不同模块中,如“初始化”模块完成系统重要数据定义,是整个账务系统的基础,对整个系统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必须由会计主管或其他管理人员操作,因此单独建立模块,不与其他模块混为一体。又如,凭证录入(填制)和凭证审核在会计制度上要求由两个人分别完成,因此在设计结构图时,将凭证录入和凭证审核这两个不相容的功能由两个不同模块完成。

13.5.2会计科目编码设计

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会计科目必须编制相应的科目编号。总分类科目按国家统一规定使用4位编码,至于明细科目及二级科目、三级科目、四级科目等的编码方式可根据企业的。

会计科目编码应遵循以下原则。

(1)唯一性

必须保证每一个会计科目都用一个确定的代码来表示,每一个代码代表一个唯一的代码实体。会计科目代码作为输入数据的一部分,要输入计算机,所设计的科目代码必须适合计算机识别、分类和处理。

(2)简明实用

科目代码结构要清晰,代码位数不能过长,尽量使用习惯代码,以便操作人员记忆和输入,从而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3)系统性

在一个系统内,设置科目代码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必须一致。凡是国家有统一规定的,应采用规定的代码,如一级科目代码直接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设置。

(4)

会计科目代码在账处理核算子系统乃至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都要使用,一旦代码的长度或编码方式发生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都很大。但企业的经济活动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会计科目的数量(特别是明细科目)也随之不断发生增减变动。这就要求会计科目编码方案要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不改变原有编码长度的条件下可以顺利地增加新科目。

13.5.3账务处理子系统的主要数据文件

账务处理子系统的数据文件设计与系统分析采用的数据处理流程有关。假设采用12.4.4节中方案二的数据流程图,则需要的数据文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目字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