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11685300000054

第54章 系统规划(3)

第二阶段,重新设计阶段。业务流程的改革工作,首先要弄清楚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界定新的业务流程备选方案;三是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可能需要的代价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后,应该提出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

第三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一是选择最适宜的方案;二是实施方案;三是更新模型及其他资料,为其他的业务流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在选择流程改革的对象时一般考虑:顾客不满意、抱怨不断的流程,成本高的流程,周期长的流程,管理工作差的流程等。

3.业务流程改革的类型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提供了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系统规划可以突破以现行职能部门为基础的“分工”式流程的局限,从供应商、本企业及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企业创新,特别是流程创新来规划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确定企业信息化的长远目标,在企业业务流程创新及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一方面,在系统规划的过程中以流程为主线,先进行流程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数据规划与功能规划;另一方面,通过面向流程的信息系统规划驱动企业的业务流程改革。信息系统的科学规划,使得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利用和共享更为方便、快捷,使得同一产品的市场调查、产品构想、工程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并行成为可能,从而打破了企业传统的专业化分工。

为企业战略的实现设计新的业务流程或改革已有流程,必须选择合适的流程改革类型。

流程改革按推行的深度和广度可大体分为4种类型。

(1)局部的流程改革

选择一个或几个关键流程实施流程改革,以达到局部的重组。目前,许多流程改革项目都是这种类型,一般能在风险不大的情况下取得可观的效益。例如,IBM下属的某公司所,。

(2)全部的流程改革

选择一定的范围,对所有主要流程实施流程改革,强调流程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及时反馈,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但仍保持企业现有机制和部门的职能划分,保持部门状态或边界不变。例如,Kodak公司在其开发一次性照相机流程中所进行的流程革新,就属于此类。

(3)全局的流程改革

这是一种彻底的流程改革,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面向流程的企业运作模式,包括组织机构的重组。强调流程本身的跨功能特性,通过采用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将职能部门虚拟化而达到企业纯流程化。这是众多流程改革的推行者所追求的比较理想的目标,但由于它的难度和技术上的不成熟,目前还很难获得成功。

(4)扩散性的流程改革

包括协作厂、供应商等一起全面彻底地推行流程创新,这是一种最为广泛、深入的流程改革。它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革命性的,但它要求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范围大、程度深、牵扯面广,难度最大。

以上4种流程改革的类型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相应的风险均有不同,也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规划的广度与深度。选择合适的流程改革类型进行正确的定位,对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都是至关重要的。

11.4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信息系统规划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完成的任务是: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的数据规划、功能规划与子系统的划分及信息资源配置计划。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在业务流程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系统要通过提供及时、准确、必要的信息,以支持这些业务流程的高效率、高效益、高应变能力的运作和相关的管理决策活动,实现组织的目标。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首先取决于业务流程运作需要和产生的信息。

11.4.1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

组织的业务流程,特别是核心业务流程是由组织的使命、目标与战略决定的。支持业务流程高效运作,是信息系统的任务。因此,在准确识别和严格定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要准确识别每个流程需要什么信息支持,这些流程又会产生哪些信息以支持其他流程的运作。

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第一项任务,其工作内容如下。

①分析与确定信息系统为每个业务流程必须提供的信息,明确所需信息的来源。

②分析与确定每个业务流程在运作中产生、信息系统必须加以收集的信息,明确收集的信息去向。

③分析信息系统为提供与收集上述信息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④、,

进方向。

此阶段分析的信息是基于业务流程、面向整个组织的,而不是基于业务流程中的某项活动。分析的结果是与某个或多个业务流程有关的信息类型,如产品信息、顾客信息、财务信息等,这些信息的细节将在后续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确定。

业务流程的信息需求主要从输出信息要求和输入信息要求来考虑。例如,材料需求流程的输出信息(产生的信息)是待购材料,输入信息(使用的信息)是产品、材料清单、供应商、订货单,如图117所示。

图117输入流程输出图

11.4.2数据规划

在组织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进行规划。数据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资源,科学、系统的数据规划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基本条件。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内容。一般来说,在信息处理中数据与信息不加区分,有时可认为具有同样的意义。在数据规划中,数据比信息具有更规范、更具体、更严格的形态与含义,而且与组织内外的其他资源有更直接的关系。数据的不完备或混乱是信息系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规划的任务就是根据信息需求分析的结果,对规划中体现信息需求的数据资源进行严格的定义、科学的分类和合理的组织,即确定主题数据(数据类),为信息系统功能与目标的实现打好数据基础。

1.主题数据识别的目的

主题数据是指支持业务流程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一个主题数据是指满足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信息需求的一大类数据,这些数据按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内容分类,表示各类业务主题的内容,如客户、厂家、产品计划等。识别主题数据的目的在于解决下列问题:

●目前支持企业流程数据的准确度、及时性和可靠性;●建立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所使用的主题数据;

●流程之间目前和潜在的数据共享;

●各个流程产生和使用什么样的数据;

●数据政策的确定;

●目前不可缺少的数据;

2.主题数据的类型

主题数据的类型根据企业资源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一般划分为4种。

(1)计划类数据

该类数据包括战略计划、预测、操作日志、预算和模型,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文本。

此类数据是在资源的需求阶段产生的,如产品资源流程中的产品计划。

(2)事物性数据

该类数据反映由于获取或分配活动而引起的存档类数据的变更。此类数据是在资源的获取或分配阶段产生的,如产品资源流程中的订购。

(3)存档类数据

该类数据用于记录资源的状况,用来支持经营管理活动。此类数据是在资源的经营管理阶段生成的,如产品资源流程中完成的商品零部件。

(4)统计类数据

该类数据是历史的和综合的数据,用作对企业经营状况等的度量和控制。此类数据是在资源的分配阶段产生的,如顾客资源流程中的销售历史、产品资源流程中的产品要求。

3.主题数据的识别

主题数据的识别可以结合两种方法来确定,即实体法和功能法。

实体法是先识别系统的实体,如记账凭证、物资、产品等,然后用4种类型的数据(计划、事务、存档、统计)描述每个实体,就可得到相应的主题数据类。把实体和主题数据类做在一张表上就得到了实体/主题数据类表,如表114所示。

表114实体/主题数据类表

实体

数据类型

记账凭证设备材料人员

计划资金筹措计划设备使用、添置、维修、

保养材料需求人员需求

计划

事务记账设备进出记录采购订货、收发调动

存档凭证文件设备维修使用记录材料入库、出库记录职工档案统计销售收入、成本、应收、

应付设备利用率材料耗用各类人员

统计

功能法是对每个流程按照4种数据(计划、事务、存档、统计)来确定需要的输入(使用)、输出(产生)主题数据类。

一般是先用实体法识别基本的主题数据类,再用功能法进行比较调整,最后归纳出系统的主题数据类。

11.4.3信息系统功能规划和子系统划分

功能规划与子系统划分是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核心与关键所在。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在识别业务流程、明确组织信息需求、定义主题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信息系统为支持组织的目标与战略和业务流程的运作所要及时准确提供的信息,以及为提供这些信息而需收集加工的;,,

统之间的数据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