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11685300000004

第4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3)

KWS(KnowledgeWorkSystems)是一个辅助知识工作者在组织内创建和集成新知识的系统。知识工作者大多数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科学家等,他们在组织中主要有3个方面的作用:确保组织随着外部世界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及时有效地更新知识;促进组织内部新的知识产生,确保新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真正地运用到企业运作中;对组织中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机会,提供咨询和建议。

例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工程师的作品设计等不仅创建了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确保了新知识与新技术恰到好处地集成到企业内部,为企业所用。知识工作者常使用具有图形处理、数据分析、文档管理和通信功能的工作站。工作站像一个蓄水池,可将企业内外形形色色的信息储存起来。使用工作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便是知识工作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工程领域的知识工作系统,可在工作站上快速地通过上千次运算,从中求出所需的、令人满意的解;设计人员可在工作站上通过三维图形软件绘制出完整的产品模型;律师可通过千百条法律条文的查询,从中找出正确的对策。

(4)管理信息系统(MIS)

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指服务于组织管理层,用于管理层的计划、控制和决策处理,并能提供日常汇总和非例行报表的信息系统,是为实现系统的整体管理目标对各类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综合处理,并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内日常的业务活动,以便能更有效地实施管理,最终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信息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从事务处理系统中获得数据,如图14所示,将其处理为定期的、概括性的报表交给相应的管理者。

21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焦点是企业的经营效率,即支持组织的增值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者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情况,通过现有结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时机,使企业的管理、计划与决策更为科学和有效。

(5)决策支持系统(DSS)

在组织的管理层次上,除了需要了解与组织当前情况和历史资料有关的信息外,还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决策。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快速变化、难以预先全面掌握信息的决策,它处理的问题通常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结构化问题是那些重复的、日常的、有一定方法和步骤可以遵循的问题,如按件计算的工资就是这样的例子,用单件工资乘以件数可以得到总工资数额。非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是没有清楚的决策步骤或者标准来保证一定可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出现的。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支持信息的处理,而且向上发展,支持管理的决策。要支持决策就要有分析能力和模型能力,所以决策支持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分析和模型能力对组织管理层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决策进行支持的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焦点是集中于决策的有效性上,即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虽说决策支持系统是用于支持和辅助各种问题的决策,但它只是支持和辅助管理人员的决策制定,而不是代替管理人员来作决策。也就是说,系统根据问题提出若干种分析方案,并分别给出这些方案的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仅此而已,最后是由人而不是机器作决定。

(6)执行支持系统(ESS)

ESS(ExecuteSupportSystems)又称总裁系统,是面向组织的战略决策层的,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为解决某类或某个特定问题,而是为组织的高级主管人员建立一个通用的信息应用平台,借助于功能强大的数据通信能力和综合性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为高层行政主管人员提供一个面向随机性、非规范性、非结构化信息需求和决策问题的支持手段。

执行支持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区别如下。

①执行支持系统是为个别高层管理者特制的系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支持系统;而决策支持系统不是为特殊用户开发的,用户可以全面地分析问题。

②执行支持系统在决策中运用先进的图形和通信手段,而决策支持系统运用的是大量模型和分析工具。

③虽说执行支持系统有一定分析能力,但它使用的是先进的图形软件,通过视频会议和远程通信,建立集成计算环境,从而加强决策功能。

执行支持系统与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工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在建立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执行支持系统。

(7)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

上述系统是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这些系,

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系统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但是,随着企业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具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要能及时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且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的产品或服务。

为了能快速响应市场,一方面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加强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另一方面从信息角度来看,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大量的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因此,信息系统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要解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企业和其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和资源共享。

在这种企业内部需求的拉动下,在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即企业间信息系统。企业间信息系统是由系统的参与者(即应用系统的企业)和系统的支持者(如通信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专门设计和开发的,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企业共同使用的,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自动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不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1)进化观点

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周期性地发生,而不管这些已经变化的客观事物之间是否已经建立了联系。人们把这种观点称为进化,如图15所示。从这种角度来看,计算机信息系统类型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进化过程。

图15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进化观点)

上述进化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①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出现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次序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的事务处理系统到6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再到70年代的管理信息系统、80年代的决策支持系统和90年代的企业间信息系统。

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都使用了共同的软硬件技术,且各期间有不断的发展。

③虽然这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类型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即接受数据的输入,处理这些数据,最终产生有意义的结果。

但这种观点也存在问题:后期出现的信息系统的许多特征并不是由早期的系统进化来的。后期的信息系统不是都能取代早期的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可能取代事务处理系,。

(2)层次观点

企业中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决策问题及其管理方式有明显的不同。高层管理问题和低层管理问题不同,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也不相同。从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角度来看,其根本性的差异是信息需求不同。层次观点认为,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之所以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是由于它们被设计用来服务于企业中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决策问题。

(3)权变观点

权变观点结合了进化和层次两种观点的优点,认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将某些阶段看作是进化的,将另外一些阶段看作是层次的。

在权变观点中,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①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相互交叉,其交叉的程度和方式在不同的企业中是不同的。

型的新系统引进之前,旧系统的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大;一旦新系统引进之后,旧系统的服务范围将不再增加。

(4)信息流观点

组织中的各类信息系统并不是独立工作的,相互之间存在一种依赖关系,如事务处理系统是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当然,在大多数组织中,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宽松的。各类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图18所示。事务处理系统可以直接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来自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企业间信息系统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管理信息系统,执行支持系统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3.2现实视角的管理信息系统

现实视角强调从历史的横截面来研究问题。从目前看,管理信息系统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和全球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等。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将在后续有关章节中介绍。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973年,美国的JosephHarrington等人首先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CIM)的概念,开创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