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11685300000038

第38章 面向角色的管理信息系统(2)

路线系统就是要决定运货的最佳路线。例如,垃圾管理系统安装了终端,帮助收集垃圾的卡车选择路径,在卡车出发后传感器能得到路径变化的通知。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来讲,选择路线就是要找到将产品从来源地运到目的地的最快、最便宜的运输管道。调度系统决定运货和服务的最佳时间。例如,在8月的第二个星期,当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降时,安排卡车将货从加利福尼亚运往密歇根,在回程中再装载一些有利可图的货物,并使运输总距离最小,从而降低燃料、运输费用、卡车维修成本。考虑上述原因,许多发货公司设计TPS用来帮助决定哪条路径能有效提供服务,使卡车和运货工具具有成本效益。

8.2决策支持系统

8.2.1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1.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

206070,

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然而当时的管理信息系统还不能利用信息来满足企业中一些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支持要求。在此背景下,人们寻求着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Keen和ScottMorton首次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

一词,标志着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支持决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新学科。

20世纪70年代末的决策支持系统大都由模型库、数据库和人机交互系统3个部件组成,它被称为初级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决策支持系统增加了知识库和方法库,构成了三库系统或四库系统。知识库系统是有关规则、因果关系及经验等知识获取、解释、表示、推理及管理与维护的系统;方法库系统是以程序方式管理和维护各种决策常用的方法和算法的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是要在人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与科学方法支持决策者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进行有序的决策,以获得尽可能令人满意的客观解决方案。DSS目标要通过所提供的功能来实现,系统的功能由系统结构所决定,不同结构的DSS功能不尽相同。DSS的主要特征一般可归纳为5个方面:

①针对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②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③易于被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④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储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⑤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8.2.2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式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式如图83所示。DSS概念模式反映DSS形式及它与“真实系统”、人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由图可见,管理者处于核心位置,他运用自己的知识,把他和图83DSS的概念模式

DSS的响应输出结合起来,对他所管理的“真实系统”进行决策。就“真实系统”而言,提出的问题和操作数据是输出信息流,而人们的决策是输入信息流。

2.决策支持系统的三角式系统结构

三角式系统结构如图84所示。三角式系统结构是由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与对话子系统构成的。对话子系统是DSS人机接口界面,决策者作为DSS的用户,通过该子系统提出信息查询或决策支持的请求。对话子系统对接收到的请求做检验,形成命令,为信息查询的请求进行数据库操作,提取信息并把所得信息传给用户;对决策支持的请求将识别问题与构建模型,从方法库中选择算法,从数据库读取数据,运行模型库中的模型,运行结果通过对话子系统传送给用户或暂存数据库待用。

图84DSS的三角式系统结构

8.2.3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1.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s,GDSS)又称为计算机化协作工作系统,是一种在DSS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供多个决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地探寻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

GDSS主要特征是:

①提供良好的决策环境;

②有效的综合能力;

③良好的决策支持能力;

④允许匿名输入;

⑤减少消极的群体行为;

⑥能实施并行通信;

⑦自动保存记录;

⑧成本高且控制复杂。

2.GDSS的类型

根据决策问题所在组织的环境、人员空间分布、决策周期长短等因素,GDSS大致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决策场所选择方案。决策者通过互连的计算机站点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即决策者好。

②局域决策网络选择方案。网上各决策者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站点进行通信,相互交流,共享存于网络服务器或中央处理机的公共决策资源,在某种规程的控制下实现群体决策。

③虚拟会议选择方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使分散在各地的决策者在某一时间内能以看不见的方式进行集中决策。

④远程决策网络选择方案。远程决策网充分利用广域网的信息技术来支持群体决策,它综合了局域决策网与虚拟会议的优点,可以使决策者参与异地、异时的对同一问题的决策。

3.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GDSS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由私有DSS、规程库子系统、通信库子系统、共享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公共显示设备等部件组成。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GDSS结构如图85所示。

图85一种有代表性的GDSS结构

8.2.4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s,IDSS)是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将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与知识处理的思想引入到DSS。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用一种机器(如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大脑从事推理、解题、识别、设计和学习等思维活动的学科。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已经成为两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Hill86。

图86四库IDSS的基本结构

8.3战略信息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s,SIS)属于战略层面的决策支持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5年,美国的战略信息系统专家Wiseman提出了战略信息系统的概念。他认为,战略信息系统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这种进攻和反进攻表现在各种竞争力量的较量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影响这种竞争力量的平衡。Wiseman开创了战略信息系统研究领域。

8.3.1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企业战略概念及其特征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字“strategic”,原意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我国自古也有这个概念,大意是指“将帅的智谋、筹划及军事力量的运用”。通俗地讲,战略是要实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的统一体,其基本性质包括全局性、长远性和抗争性等。战略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时间并不长。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Bernard首次使用战略概念来阐释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及企业组织决策机制。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战略”一词才开始在企业管理领域流行起来,这得益于美国经济学家Ansoff的贡献,他因此被奉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鼻祖”。

Ansoff认为企业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它决。4

成,产品与市场范围,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竞争所在的市场;增长向量,指企业计划对其产品市场范围进行变动的方向;竞争优势,指那些可以使企业处于强有力竞争地位的产品和市场的特征;协同作用,指企业内部联合协作可以达到的效果。

战略顾问Quinn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或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整体。有效的正式战略包括3个基本因素,即可以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和目标;指导或约束经营活动的重要政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活动程序或项目。

在Quinn的定义中,确定一个组织的目标是战略制定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实际上Ansoff和Quinn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企业战略进行了定义。无论怎样认识企业战略的概念,对于企业战略特征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企业战略具有8个特征:

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稳定性。

2.企业战略的要素和层次

1)企业战略的要素

企业战略的要素是构成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研究企业战略的要素有利于寻求企业获利途径。依据Ansoff的观点企业战略的要素可分为以下4个。

(1)产品市场范围

说明了企业属于什么特定的行业和领域。许多企业将自己的经营范围定得过宽,造成经营方向模糊。为了清楚地表达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范围,产品市场范围常常要分行业来描述。

(2)增长向量

又称为成长方向,说明企业从现有产品-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的经营方向。常见的增长方向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种经营等。

(3)竞争优势

说明企业某一产品市场组合的与众不同的特殊属性,凭借该属性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4)协同作用

指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协同作用可以划分为使用共同销售渠道的销售协同作用、分摊费用的运行协同作用、共享管理经验和专门技术的管理协同作用等。协同作用常常被描述为“1+1>2”的效果。

2)企业战略的层次

企业的管理体制是一种递阶式的金字塔形结构,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不同的企业战略。一般,大企业的战略层次可以分为三层,即公司战略、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

这三层战略之间的关系如图87所示。

3.企业战略管理及其特点

战略管理是一种不同于职能管理的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基本内容是:

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是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

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是对企业内、外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使三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保持动态平衡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使命。

,。

图87企业战略层次结构图

①具有总体性。企业战略管理是以企业总体为对象的,它所管理的是企业的总体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的某一事业部门或某一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使命、目标和战略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实现企业的整体最优。

②具有长远性。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就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这一规划的实现,不仅需要从现有的资源条件出发,而且还要在未来的实现活动中不断地积累资源,学习新知识,锻炼新能力。无论从战略制定,还是从战略实施上看,战略管理都具有时间上的长远性。

③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战略涉及企业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虽然它需要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但是最需要的还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介入和决策。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能够统观全局,了解企业的总体情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决策和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具有分配的权力。

④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重在改进效能,而职能管理重在改进效率。所谓效能,是指企业实际产出到达期望产出的程度;而效率则是企业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的比率。一般,企业职能部门管理考虑的是把事情做好,提高效率;但是战略管理部门,即企业高层管理,则重点考虑企业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适应环境、做哪些正确的事情,重在改进效果,二者结合统一,才能从整体上改进企业的效益。

4.战略管理的作用

战略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或思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由于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变化的环境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正确地确定公司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才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二者达到最佳的组合。

②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停留在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上,而是将战略的实施作为其管理的一部分,这就使企业的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纲领性的作用。特别由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不断地评价和修改,使企业战略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也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③由于战略管理把规划出的战略付诸实施,而战略的实施又同日常的经营计划执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