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11685300000026

第26章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发展的主要思想和理论(5)

按照CharlesM.Savage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从组织的角度,可以将企业管理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代是工业时代早期的所有权形式,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管理者,企业主要由家族成员组成,企业主以学徒的形式雇用工人。第二代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即今天还很常见的金字塔式结构。金字塔结构具有责任分工明确、便于管理等优势。第三代是矩阵组织形式。第四代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保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接触和沟通。第五代则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对等的知识连网、集成的过程和对话式的工作。组织结构扁平化意味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任命跨职能的任务团队,进行对等的知识连网,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从组织变革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正在逐步从辅助角色变为支撑角色。

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另一个支撑就是对虚拟组织的支持。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合作的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以此种形式能够快速获取处于全球各处的资源为我所用,从而缩短“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这种虚拟组织实际上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数字化组织,信息技术是它的最底层的支撑。虚拟组织突破了组织结构的有形界限,有利于借用外部力和整合外部资源,将成为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

5.4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化

前面提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最好的先进管理理念的载体,是先进管理技术转移的最佳“平台”,因此它实际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基本手段。下面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和内容来进一步说明。

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企业管理信息化内涵

对什么是管理信息化,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有关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还存在着差异,现举例如下。

www.GO2.165.COM,

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地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www.e-work.net.cn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解释是,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此定义中强调3个层面:一是普及率,指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管理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情况,在企业重要的管理点,实现管理自动化的百分比;二是集成率,表示企业在物流、资金流、工作流和信息流“四流”之间的相互集成程度;三是贡献率,指IT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的贡献程度。

黄群慧等在《管理信息化:新世纪生产管理变革主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10)一书中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解释是,一个过程、活动或状态:基于并发展、集成各类现代技术,全面科学有效地处理各类企业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适用的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以信息及信息技术全面支持、促进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过程。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在推进企业信息化报告(中国经贸导刊,2001.12)中指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汪勇、吕小梅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中指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重新组合资源,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数据。

综合上述,可以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全面变革的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活动互动结合及其创新的结果,即突破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与形成的思维方式、理论观念和保存模式的框架,探索以信息观为核心的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重构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降低成本,全面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增加在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价值。而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是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基本手段。

2)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辨析

目前,在文献和大众传媒中“企业信息化”的出现频率要比“企业管理信息化”高得多。那么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先看看有关专家对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定义和描述。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纯德在《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内部网建设》一文中将企业信息化的含义概括为3个方面: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即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产品设计信息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信息化,建立起原采材料的采购、生产调度、市场分析、计划安排、库存处理、成本核算、劳动工资、产品营销等管理。

乌家培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一文中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同企业业务信息化相并列,是组成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它必须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目的,为企业增进效率和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前提。同时,他认为:“企业信息化包括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即企业业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跨区域高级顾问周宏博士认为,企业信息化是:生产过程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一体化。

梁滨博士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信息化和生产要素信息化。”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长邓志雄在《理清五层次关系找准信息化重点》一文中明确指出:

“目前,有人在讲企业管理信息化,有人在讲企业信息化,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例如,在联想召开的以‘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为主题的工作现场会上,在联想、海尔和斯达3个介绍经验的企业中,有两个演讲的主题是企业信息化;在与会者的讨论中,也是一会儿讲到企业管理信息化,一会儿讲到企业信息化。……我认为,它们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含不含生产自动化:既要求生产自动化又要求管理自动化的是企业信息化,而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一定包含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他同时指出:“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不同层次的内容,而现在重点要推动的是企业管理信息化。”

赖茂生在《企业信息化手册》中的解释,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界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一般认为,企业信息化通常体现在三大领域: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黄群慧等在《管理信息化:新世纪生产管理变革主线》一书中指出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电子化,与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共同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技术系统、制造系统和集成系统一起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应用。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包含许多内容。以制造业为例,至少应该包含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①设计信息化。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②制造装备信息化。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紧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

③生产过程信息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④管理信息化。通过实现企业内、外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和最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

⑤企业信息化(集成化)。通过实现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信息集成和最佳利用,促进企业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管理信息化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管理信息化。

2.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和内容

1)已经经过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