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掌故(中国文化史丛书)
11685000000134

第134章 太上役使六丁法

唐朝大历年间,四川节度使崔宁曾有要事上奏朝廷,他派人骑马日夜兼程赶往长安。没想到差使走了三天以后,他忽然在案几的文卷中发现了上奏的净本还放在文稿的盒子里,而已经送走的竟是奏表的草稿。这一发现令崔宁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情急之中,他猛然想到导江的彭殖有道法,便派人将他请来,告诉他自己的困难。彭殖听完,就燃起一炉香,把净本表奏放在香上,只见那表奏竟然腾空而去。又过了一会儿,差役带走的奏表草稿又飞了回来,落在彭殖面前。

等差役回来后,崔宁询问他。差役说他根本没有觉察到什么,进表的时候封题印署没什么两样。崔宁十分诧异,也更加敬重彭殖。他向彭殖询问道术的由来,彭殖说:“我的师父是姜珐辨。至德年间,他在九陇观舍力焚香,几年后的一天,偶然得到四五张残缺不全的经文。上面记载的是‘太上役使六丁法’。值得庆幸的是咒术完整。于是他便离开道观,到荒无人烟的深山幽谷之中,依照法文作坛念咒,勤恳修炼。这部经上说,要炼十四日才灵验,可珐辨在第九天时就有了感觉。那天,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雨停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尽管刚才暴雨如注,但坛场一点儿也没湿。接着,又有雷电霹雳,奇形怪状的鬼魅在坛场周围环绕。随后,又降下数千名铁甲兵士,他们的喊声震撼山林,而珐辨却毫不惊慌。过了好一会儿,这些天兵天将突然排好队列,好像在等待什么。就在这时,一位身穿绣衣、头戴大冠的神女,佩带利剑走到珐辨面前问道:‘你唤我们来有什么要求?’珐辨就向她求教法术。于是,六甲兵仗都撤走了。此后每天,都有一位仙人侍奉在他左右,凡是他的要求都尽力满足。后来,当他将道术传授给我时说:‘术与道,要相须而行,道非术无以自致,术非道无以延长。若得术而不得道,就如同想行万里而足不动一样。法术,虽是万端隐见,未除死篆,因而应当栖心妙域、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魂以存其内。内外一统,然后可以修道,可以长存。峨嵋山中神仙万余人,自皇人统领,置官府、分部门,以超度世人。我与你观道之纤芥,还没有得到它的要旨。当龙蛇相交时,我与你一起入洞府朝真师,尚可以讲求长生之道。’”珐辨隐去二十余年以后,在大历十二年(777),有龙蛇相交,彭殖也隐去了。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