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典籍(中国文化史丛书)
11602900000045

第45章 《孙膑兵法》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孙子学派”的另一重要著作。古称《齐孙子》。题名作者孙膑,据说为孙武后世子孙,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事魏惠王为将军,阴使人召孙膑人魏,妒其贤而施以膑刑,故世称孙膑。后孙膑逃离魏国奔齐,事齐威王,从齐将田忌为军师,出奇计大败魏军。田忌受政敌邹忌排挤,被迫流亡楚国,孙膑可能偕行入楚,故汉人王符说“孙膑修能于楚”,高诱也称之为“楚人”。在战国兵家中,孙膑以“贵势”即讲求机变而著称,是与吴起并列的著名军事家。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传世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估计,《孙膑兵法》的散亡约在唐代以前。《魏武帝注孙子》提到“孙膑曰:兵恐不投之于死地也”,唐赵蕤《长短经》卷九也提到“孙膑曰;兵恐不可救”,杜佑所撰《通典》卷一四九有“孙膑曰:用骑有十利”一段,但其书自《隋书·经籍志》就已不见记载,后人无从窥见其面目。

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孙膑兵法》,使得这一失传已久的古书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则是一些尚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并非完书。其中《陈忌问垒》篇残简提到“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表明它与《孙子兵法》乃一家之学。此书祖述《孙子兵法》,但体裁往往采用问对或叙事等形式,内容除谈兵略外,还杂有形势、阴阳、技巧家言,和《尉缭子》、《六韬》等战国晚年兵书比较接近。显然是由孙膑的后学弟子编集而成。根据简文所记史事和人物,其成书年代至少应在齐宣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