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学名家
11602700000003

第3章 扁鹊

一心为人们服务的医生

一个真心为人民服务,对于人民真正有所贡献的人,不管时间隔得多久,他总是不会被忘掉,而能够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的。扁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扁鹊是战国时代的一个著名的医生。他姓秦,名叫越人,是渤海郡邑(今河北任丘县北州镇)人。他的出身现在已无从查考,仅仅知道他青年时代曾经替贵族管理过客馆。

客馆里有个常来的食客,叫长桑君,医术很高明,扁鹊就拜他做老师。因为扁鹊决心要以医术替人们解除疾病的痛苦,所以学习很努力。他除了学会长桑君的一套本领以外,还用心研究前人的医学著作。他又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因而终于在医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他把别人的病痛看作自己的病痛,常常深入民间,一丝不苟地为人治病。这使他在当时就博得了人们普遍的崇敬,人们把他比作传说中的黄帝时候的神医扁鹊,称他做“扁鹊先生”。他原来的姓名秦越人,反被人忘掉了。后人还尊崇他为医学的祖师,他的故乡也被人称为“药王庄”。

传统的诊断法的奠基人

我国医学上的传统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是扁鹊首先根据前人的医学经验,结合他自己的实践,加以条理化的。在这四种诊断方法之中,扁鹊特别擅长于望诊和切诊。相传,那时候晋国的赵简子,有一次病得很沉重,已经五天昏迷不醒了。赵简子的家人十分惶恐,请扁鹊去给他诊治。扁鹊按过赵简子的脉搏以后,断定赵简子不会死。他给赵简子配了药,又扎了针,果然,不出三天,赵简子就苏醒过来了。

扁鹊像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今河南陕县东南),听说虢君的太子突然昏死了。他认为这事很可怀疑,要去看个究竟。当扁鹊跑到宫里的时候,大臣们已在替太子办理后事。扁鹊问明了太子怎样昏死的情况以后,就仔细地察看。他发现太子还有微弱的呼吸,两腿的内侧还没有全冷,因而断定太子不是真死,而是得了“尸蹶病”(类似现代的假死),认为还有治好的希望。他就给太子扎针,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接着又在太子两腋下施行热敷,不一会,太子就能够坐起来了。这不用说使得虢君万分惊喜,他热泪盈眶,向扁鹊作揖道谢。扁鹊临走时还留下了药方,虢太子按方服了二十多天的汤药,便完全恢复了健康。

任脉图

这就是世代传说的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因此,当时的人都把扁鹊当作神仙看待。但是扁鹊并不因此而骄傲,也不炫耀自己的本领,他说:不是我有什么本领能够把病人救活,而是病人本来就没有死。

又有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知道他有很高明的医术,就热诚地招待他。扁鹊见了齐桓侯,根据齐桓侯的气色,断定有病。他对齐桓侯说:你已经有病了,现在病还在浅表部位,如果不赶快医治,就会加重起来。齐桓侯因为自己当时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反以为扁鹊是想借此显示自己的本领,博取名利。过了五天,扁鹊又看见了齐桓侯,观察到齐桓侯的病已经进入血脉之间,再劝他赶快医治。齐桓侯还是不听。再过五天,扁鹊又告诉齐桓侯说:你的病已转到了胃肠,如果再拖延不治,恐怕就无法挽救了。齐桓侯这一次不仅不听,反而对扁鹊说:我起居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毛病,请你不要再噜苏了。又过了五天,扁鹊细看齐桓侯的气色,知道他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于是一句话也不说就走开了。齐桓侯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走开,他说:病在浅表,可以用汤药医治;病到血脉,可以扎针医治;病到内脏也还不是没有办法;可是现在齐桓侯的病已深入到骨髓,再没有方法可以医治,所以只好退了出来。

不久,齐桓侯果然病倒了。他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到秦国去了。齐桓侯终于因为没有听扁鹊的话而病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扁鹊会见齐桓侯的故事。

从上面一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可以知道扁鹊是如何地精于望诊和切诊了。

这并不是说扁鹊治病只用望诊和切诊的方法,他同时也很注意从多方面来诊断疾病。他既看舌苔,又听病人说话、呼吸和咳嗽的声音,还问病源和得病前后的种种情况。除了病人以外,他还向病人的家属和亲友细细查询,以求得准确的结论,便于对症下药。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望、闻、问、切的综合的诊断方法。这一套诊断方法的建立,是扁鹊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扁鹊不仅在诊断学上有很大的贡献,而且是医学上的“多面手”。上面说到扁鹊给虢太子治病,就用了针灸、热敷和汤药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扁鹊说:病的种类实在太多,这使人民痛苦;医治方法太少,这是医生的苦恼。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给人们解除疾病的痛苦,满足医疗上的需要,扁鹊还研习针灸、按摩和外科手术。他也精于医治妇女、小孩和五官的疾病。相传因为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妇女多病,扁鹊在那里的时候就花费大部分的时间为妇女治病。洛阳(今河南洛阳市)风俗尊重老人。扁鹊在那里就当耳目科医生,替很多老人治好耳聋眼花的毛病。他到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的时候,因为那里的孩子多病,就几乎变成小儿科的专门医生。这些都说明扁鹊之所以能够精通各科和各种医疗技术,是与他这种处处从人们需要出发的热情分不开的。

扁鹊一生有很多的时间是背着药袋,带着徒弟,天南地北地在各处奔走。他不辞登山涉水的辛劳,替各地人民治病。因为他有这种治病救人的精神和高明的医术,所以各地人民都非常爱戴他、称颂他。现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还留存着古代人民纪念他的古迹,如庙宇、石碑等。

破除迷信,预防疾病

扁鹊为了人们的健康,还提出了一套破除迷信和预防疾病的思想。他认为身体应该好好保养和锻炼,有了病以后要赶紧请医生医治,拖延久了病就会加重起来,以至于不能医治。他说,人不怕有病,就怕有了病以后不好好医治,应该懂得轻病好治的道理。他又说,相信鬼神和巫师而不相信医生的人,他们的病是不会治好的。扁鹊在迷信思想还很浓厚的古代,能够毫不踌躇地提出反对相信巫师的看法,是很不容易的。

从扁鹊提出的这套思想中,也可以看出他是把人的生理和心理看成有机的整体,是能够互相影响的。这一点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关于如何预防疾病,扁鹊告诉大家,健康时就要注意寒暖,节制饮食,胸襟要舒畅,不能动怒生气等等。在今天看来,这些也都是合乎科学的。

扁鹊的被害

在当时那种社会里,同行就是冤家。扁鹊的医术很高,因而受到一些统治阶级豢养的医生们的妒嫉。扁鹊就是因此而被秦国太压令李醯暗害了的。人民群众自然十分痛恨暗害扁鹊的家伙,当他们知道李醯是暗害扁鹊的主谋者以后,十分愤怒。一天,李醯驾车出门,愤怒的人们把他包围起来,要不是李醯的卫兵们的保护,这个卑鄙无耻、阴险毒辣的杀人犯,准会给大家打死的。

扁鹊虽然被暗害了,但人民群众永远怀念着他。他在医学上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天比一天更加得到发扬光大。

扁鹊为了使自己的医术能够保存下去,很注意培养徒弟。子阳、子豹、子问、子明、子游、子仪、子越、子术、子容等人,都是他的著名的徒弟,其中子仪还著有《本草》一书。

到汉朝的时候,扁鹊的医疗理论和经验,被总结成一部医学的经典著作,书名叫做《难经》,一共有八十篇,其中有《脉经》、《经络》、《脏腑》、《病理》、《穴道》、《针法》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