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代状元(中国文化史丛书)
11601800000182

第182章 杨佶

杨佶,南京(今北京)人,字正叔,生卒年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丙午科状元。

杨佶幼年时,即颖悟异于常人,读书自能成句,识者以之为奇。年长后,声名更为远播。中状元后,历校书郎,大理正。开泰元年(1012),转仪曹郎,典掌书命。出知易州时,治政崇尚清简,言必信,行必果。人为大理少卿,累迁为翰林学士,文章甚为得体。八年,燕地灾荒严重,百姓多有饿死者,许多人流落他乡。圣宗以杨佶同知南京留守事。杨佶到任,即开仓赈恤灾民,并令卖儿女者为朝廷打工,以赎回儿女。宋朝使者梅询来朝,圣宗以杨佶迎送,二人多有唱酬,杨佶深得梅询赞赏。

重熙六年(1032),杨佶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母亲病逝,服丧期满,起复为工部尚书,历忠顺军节度使,朔州、武州观察处置使,天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职。十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当时境内大旱,麦苗将槁,而杨佶视事之夕,即有雨降润田野。百姓歌曰:“何以苏我,上天降雨,谁共抚我,杨公为主!”水失故道,岁为民害,杨佶将自己俸禄捐出建桥,使百姓无涉水之苦。兴宗召还,郡中百姓攀辕泣送。

杨佶居相位,以进贤选能为己任,事总大纲,责成百司,人人乐为之用。其晚年多次请求致仕,兴宗不得已诏准后,除月给钱粟,四时遣使慰问外,还赐兵士数人侍奉。杨佶擅长诗文,卒后有《登瀛集》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