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自控自防自疗
11599400000013

第13章 夏季常见病防治

夏天,指阴历四月至六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3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夏令天暑地热,若人体正气不足,湿热之邪常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暑病。在夏季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防止在烈日下过度暴晒,注意室内降温措施,使居室环境尽量做到通风凉爽,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家里备些防暑饮料和药物,如西瓜、酸梅汁、绿豆汤等。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损耗了大量体液,并且又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因此不少人在夏季表现为气虚或气阴两虚。根据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中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夏天吃些米粥,对食欲减退或消化功能下降的老年乙肝患者更为合适,粥所含营养亦很丰富,又能帮助消化,用新大米熬成黏黏糊糊的米粥,清香怡人。还可再加上各种杂粮、蔬果等使之具有开胃、补脾、清肺、利便等功效。如绿豆粥,清热解毒,清凉解渴;芹菜粥,去伏热,利大小便;藕粥,调中气,和胃生津;米仁粥,除湿热,私肠胃;百合粥,润肺调中等。

夏天喝饮料应以解暑、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主,可饮些橙汁、苹果汁、柠檬汁、菠萝汁、山楂汁、西瓜汁等瓜果汁类的饮料。这些饮料营养丰富,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酸梅汤也是人们夏天喜爱的饮料,不但酸甜可口,而且止渴生津,还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肠胃消化。

对气虚或气阴两虚明显者,除了食补以外,还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滋补药物和保健品进行药补。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以肠道疾病为代表的夏季常见病进入高发期。乙肝患者一定要做好夏季常见病的防治,以助乙肝康复。

一、日晒伤

夏季强烈的阳光,可导致诸多疾病,日晒伤就是其中一种。日晒伤即日光性皮炎,这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暴露处皮肤红斑和水疱性皮肤病,夏天里在长时间暴晒后就会发生,尤其在露天游泳池或海滨游泳后。症状:一般是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在外露的皮肤上出现红斑,较重的可能会有烧灼感、刺痛和肿胀感,消退时,可有皮肤细薄脱屑,留轻度色素沉着斑。

预防处方:夏季6~8月份的10~14时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中波紫外线B是引发日光性皮炎的罪魁祸首,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外出前往暴露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服(以浅色为佳)。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附: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是夏天里最常见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甚至持续整个夏天。症状:日晒后几小时或3~4天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前胸V形区及上肢出现红斑、丘疹甚至水疱、风团,并伴有烧灼及瘙痒。轻者只出现红斑、刺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清凉油。重者如出现皮肤潮红,呈现高度水肿,甚至离热、烦躁、胸闷等,应迅速到医院就诊。还可使用清热解毒,凉血除湿之法。也可服用西药脱敏、复合维生素B、氯喹等避光药物,外涂止痒剂。

预防:①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尤其是早上10点到下午3点之间;②禁止服用光敏类蔬菜,如灰菜、苋菜、荠菜,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③户外活动后先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以助治疗。

二、“热伤风”

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炎热又常使睡眠不足,食欲缺乏,这样,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就下降,如果过于贪凉(如露宿、电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等),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伤风感冒。这种“热伤风”,中医上称作“暑阴”,属于“四时感冒”中的“夹暑感冒”。它常常起病较急,症状一般是发热、恶寒、头痛、咽痛、无汗、小便赤红、全身无力。

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一定的睡眠和饮食营养。一旦患了“热伤风”,如病症较轻,可用生葱白4根,煎汤频服,或服用藿香正气水、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倘发热较重,则需去医院治疗。

三、腹泻

夏天是腹泻等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天气炎热,细菌繁殖快,很容易经消化道“进攻”人体。急性胃肠炎:吃了生冷、变质、不干净的食物,或是吃的太多、饮食过量。症状:上吐下泻,腹痛剧烈。急性细菌性痢疾:感染痢疾杆菌。症状:左下腹疼痛、腹泻、发热38.5℃以上,便里有脓血,患者有“里急后重”感,有了便意就要立即去厕所。部分患者还有呕吐、恶心症状。伤寒、副伤寒:食用了被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伤寒:发热,可能有胃肠炎表现。副伤寒:胃肠炎症状更重,恶心、呕吐、发热。

四、中风

随着气温日趋升高,体质较差的老年乙肝患者尤其是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由于不能适应夏日的高温,很容易导致中风等脑血管病的发生。天热更要防中风。症状: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言语不清、吞咽障碍、面麻身木、无力抽搐、猝然跌倒、性格异常、嗜睡健忘、意识障碍等。如果平卧休息、吸氧等半小时后症状仍不缓解,应拨打120,送患者到有头颅CT和磁共振的综合医院或神经专科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

一旦发生了中风,必须要及时、积极到正规医院治疗。控温防暑:酷暑时节人体血液大量流囱体表皮肤进行散热,易致脑部缺血和中暑。这时可用电风扇、清洁空调控制室温,或用温水擦浴降低体温,并及时服用防暑药物。同时,因为炎热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要注意监测、稳定血压。合理饮食:每日进食蒜、姜、葱、醋、含乳酸菌类饮料,可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及时饮水补液,绿茶、蜂蜜、牛奶、豆浆、低糖天然果蔬汁、骨头蘑菇汤均可适量饮用;饮食上三餐适量,以清淡素食为主。另外还应适当运动,包括加强脑力锻炼的冥想放松、阅读思考和增强体力的有氧运动,如户外散步、体操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呼吸操,即每日2~3次,每次数十遍全神贯注地按不同快慢节奏运动横膈膜,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不仅提高肺活量,也能有效改善脑供血。

五、霍乱

吃了被霍乱弧菌感染的食品,出现症状:大量水电解质丢失,低热,剧烈地呕吐、腹泻,严重脱水。

预防处方:经消化道传染的这些肠道疾病都是病从口入。一般来说,人吃下含有细菌的食物后并不一定会染病,正常人的抵抗力完全可以对付侵入的细菌,胃里分泌的胃酸就是消化道的一个“卫士”,帮助消灭进入胃部的细菌。但在夏天,细菌繁殖快,而很多人喜欢在吃饭时喝啤酒,胃酸被严重稀释;另外,暴饮暴食、饮食不卫生等情况也使人患病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的食物、未煮熟的水产品、变质食品、不干净的食品,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加热透再吃,吃水果前要洗净。此外,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六、“电冰箱肠炎”

近年来,名为耶尔赞菌肠炎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低温冷冻虽然能抑制和杀灭大多数病菌,但耶尔赞菌的生物学特性是在低温环境中生长活跃,而且在0℃以下仍能滋生繁殖,并污染食物。若经常食用未经加热处理的冷藏食品,就可能发生“电冰箱肠炎”。症状:腹部黼痛、恶心、呕吐、厌油腻、乏力,严重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甚至导致中毒性肠麻痹。

电冰箱肠炎预防处方:使用电冰箱冷藏食品应注意区分生食与熟食,一定要分开;鱼与肉、蛋不能混放,以免交叉污染。吃剩的菜最好凉后再存入冰箱;熟食品最好放在加盖的容器内;熟食经冰箱贮藏应加热后方能食用;冰箱内的食品应先储先用,定期清理;注意清洗冰箱内部,保持清洁卫生;冰箱内食品贮藏量不宜过多、堆放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畅通。

七、中暑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病,一般来说中暑有3种原因:一是房间太闷热,年老体弱者及多病的老人就更容易中暑;二是在炎炎烈日下活动或停留的时间太长,如一些户外工作者;三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们。

1.急救方法首先将中暑者带到通风好的阴凉的地方,让其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头部来降温,有条件的话可以喂服一些含盐的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署药。如果在室内,要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对于仍不能好转者,要送医院。

2.预防处方老人在家时最好有人陪伴,而且要准备足够的清凉饮料,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注意膳食调理,夏天里人们尤其是老人的饮食最好清淡些,多吃青菜、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瘦肉、豆制品等;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能睡上1~2个小时;室外活动时间不宜长。如果要出去度假最好先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疾病。运动量大的活动最好在早晚进行;室内要注意通风。

八、“冬病夏治”

对于冬季的一些常见病,祖国医学倡导“冬病夏治”法。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疾病发病及症状加重或缓解有一定的时间和季节规律,比如人们大都惧怕炎热的夏天,但有些人却由衷地喜欢三伏天的到来,因为他们所患的“冬病”非得“夏治”才可痊愈。而冬季对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而言则属“灾难性季节”。中医认为,伏天是采取贴敷法、伏针、伏灸或药物疗法治疗肺气肿等呼吸道“冬病”的有利时机。这是因为伏天的热有温散作用,可驱除寒邪、发散风寒,同时三伏炎热之时,汗出毛孔疏松,气血旺盛,药贴敷在背部某些穴位容易被吸收,相应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动及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而起到扶正固本祛邪的作用。反之,气候寒冷时,极易外感风寒和风湿,这时肺气肿等“冬病”便易发生,且治疗效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