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峩(é)之山,其上多梓(zì)、楠(nán),其下多荆、芑(qǐ)①。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tù)而鸟喙(huì)、鸱(chī)目、蛇尾,见人则眠②,名曰犰(qiú)狳(yú),其鸣自訆(jiào),见(xiàn)则螽(zhōnɡ)蝗③为败。
“注释”
①芑:通“杞”。即构杞树。
②眠:装死。
③螽蝗:即螽斯,蝗虫之类的昆虫,体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蚱蜢,以翅摩擦发音,但对农作物的损害不如蝗虫厉害。为败:为害。
“解读”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叫做余峩山。山上多产梓树和楠树,山下多产牡荆和枸杞。杂余水发源于此山,往东流注入黄水。山下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兔子却长着鸟的嘴、猫头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见人就装死,名字叫犰狳,它鸣叫的声音是自呼其名,它一出现各种螽斯和飞蝗就会出来损坏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