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
11581400000085

第85章 摒弃爱善嫌恶

有一天,有一位杀猪宰牛的屠夫前来拜谒润州鹤林玄素禅师,说他愿意在自己家里置办素食供养禅师,并且请求禅师接受供养。于是玄素禅师便欣然地同意了。

禅师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吃惊,一时议论纷纷:这个屠夫一向杀生,罪孽深重,禅师怎么可以接受他的供养呢?

玄素禅师开示大家说道:“我佛慈悲。佛性讲求的是众生平等,不论贤愚。只要这个人有向善之心,在我佛眼中那便是可堪造就之才,能度者一概慈悲度之,那么又有什么差别呢?”

“智慧小语”

禅师普度众生,为众生解除苦难,当然是没有什么分别心的。

在没有分别心的佛性中,能发起真实的菩提心,也才能由此产生真正的慈悲心。

如果只度善的,和想看好的、想听好的一样,只是事物一面,而不包括另一面,所以是不完整的,这是执著心。

善恶之间只不过是因缘的变化而已,没有永远的善,也没有永远的恶,都是不长久的,都会产生变化。

佛法讲求的是扬善弃恶,却不执著,若想达到真正的慈悲,就需要对此一视同仁。

如果想得到心灵的真实解脱,就一定要了解不分别善恶的这个佛性。

在真正了解了之后,善要度,恶也要度。任何“认定”对方恶的念头已经是对对方不利了,所以也是对自己的不利。人类的争斗,有很多就是因此而起。其实就像武侠小说中,名门正派也会出现一些邪人邪事,旁门左道中也有正大光明。

善恶都是相互对立而起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在禅者眼里只不过是世人空幻的一种名相罢了。在他那里只讲求众生平等,是不论贤愚的。

学了佛之后,尤其就更要注意,不要轻易地妄加指责谁恶谁愚。在佛性中造出的一切念头,所产生的果报都得自己承受。那种旁人“业力大业力小”的议论应该是不见容于社会其他人群,而且也是违背了佛法本意的邪行邪语。

留给自己一颗完整的宽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