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
11581400000049

第49章 大道

德山禅师他二十岁就出了家,爱具足戒。他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向僧人们宣讲《金刚经》,因此被称为“周金刚”。他强调只有积累知识,才能游刃自如,他主张渐进,对于南宗的顿悟之说,德山其实是心不服口也不服,于是他便携带《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与南宗的人进行理论。

到了龙潭之后,德山禅师仇视“南方魔子”的心情又上来了,他走进崇信的法堂,便高声喊道:“久闻龙潭大名,一旦来到此地,潭我又不见了,龙又不到了。”

端坐在法堂禅座上的崇信居然只是欠了一下身子,冷冷地说了一句:“可你已亲自到了龙潭。”就这样德山竟然被这一句简单的回答给问住了,愣在那里。

的确,既然已经到了龙潭,自己身在龙潭之中,居然都熟视无睹,那还找个什么呢?这样,德山还有什么话好说呢?由此,他便选择住在这里,开始了参习。

在这样一个夜晚,德山向龙潭禅师请教,他站在龙潭禅师座前,迟迟都不肯离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回来,说道:“我看外面实在太黑了,学生初来乍到,真的是不知方向。”

于是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枝蜡烛给他,可是正当德山伸手来接的时候,龙潭禅师就把蜡烛吹灭,把外在的灯光熄了。这样德山忽然大彻大悟,立刻便跪了下来,开始向龙潭禅师顶礼膜拜。

龙潭禅师问他道:“你见到了什么啊?”德山禅师回答说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每一个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了。”

过了一天,龙潭禅师升座,对众僧说道:“你们中间有个汉子,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日后也给我到孤峰顶上替我立道行法去!”

德山自然知晓师父的心印,对于南禅从嫉恨到心服,他把带来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面,举着火炬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玄。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德山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把所有的玄理都弄通了,也只不过像一根毫发放置在大虚世界那样渺小;即使是把所有的微妙都穷尽了,也只是像一滴水汇入浩瀚的大川那样微不足道。倘若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开始只靠研习经典是没有用的。

“智慧小语”

其实倘若龙潭禅师要说服心高气傲的德山,也许舌战三天三夜也不一定有结果。他就利用一切简单的方式(燃灯、吹灯的刹那交替)使德山在明暗的变换中,见到了自性。蜡烛虽然熄灭了,但是德山的心性之灯却通明地照耀了起来。

任何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看完这则禅师故事之后,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龙潭禅师那样化繁为简,将一切的管理都简单化的能力呢?

化繁为简就是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