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
11581400000045

第45章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谋略是智者的棋局。

正所谓古语讲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哪座庙拜哪个佛。在生活和事业上无论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那么都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者的头脑去思考解决问题。

禅悟人生巴掌

在佛教的历史上,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禅师传承的禅法叫做临济宗;沩山灵佑和仰山慧寂禅师传承的禅法叫做沩仰宗,他们同是百丈怀海禅师的门人或者再传弟子。沩山的年岁比黄檗和临济都要大,而且宗风也是不尽相同,可是他却能一再推崇黄檗和临济,这其实就是禅者的禅心,也就是知音间的惺惺相惜。

临济禅师准备向老师黄檗禅师告辞,他要去别处参学。

于是黄檗禅师就问道:“那么你要到哪里去?”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是到河南,那么就是去河北。”

黄檗禅师听了之后当场就打了临济禅师一拳,而临济禅师则是抓住黄檗禅师回打他一巴掌。黄檗禅师被打了之后,哈哈大笑着呼叫侍者说道:“你去把百丈先师的禅板还有经案给我拿来!”

临济禅师也高呼着喊道:“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火是烧不着的。我看你尽管去你的吧,今后你一定会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在此之后,沩山灵佑禅师就这件事考问仰山禅师道:“像临济的言行,是不是背叛了老师黄檗呢?”

仰山说道:“并不是啊。”

沩山问:“那么你究竟是如何看的呢?”

仰山答道:“只有知恩的人才会懂得报恩啊。”

沩山又问:“在古代圣贤之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呢?”

仰山答道:“有的,只是时代已经很远,我不想再向老师叙述了。”

沩山说道:“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可是我并不知道,我想还是请你说说看吧!”

仰山说:“例如在《楞严经》中,阿难赞叹佛陀说:‘我愿把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给像尘埃那么多的国家和众生。’其实,那就叫做‘报佛恩’。这难道不就是报恩的实例吗?”

沩山说道:“的确如此,的确如此!见识和老师的程度相同,会减损老师的一半盛德;唯独见识超出老师时,这样才可以传授老师的遗教。”

“智慧小语”

就只有知恩的人才能真正地懂得报恩,这样的情况就和我们人世的人从事商业是一样的。只有知恩的经理,才能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将之前的经理的经营体系或是推翻或是保留,让产品的销售以及利润回报更加优厚。

只要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对前辈表现出多大的尊重,那么都是有负师恩的。

如果完全将公司经营得和前任一个样,那么就是减损了前任的一半功劳。因为如果公司经营得不见长进,那么前辈恐怕就得负上举荐失察的过错。

所以只有将公司经营得更好,那么才算是不辜负前辈殷殷的期望。

接过前人的衣钵,结出更大的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