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
11581400000032

第32章 顺应时势处事圆融

真正处事非常智慧的人,要懂得顺应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以最恰当的方法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正好像禅学中所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禅悟人生来去皆随缘

有一天,佛光禅师开始讲解禅门真诠以后,学僧甲向禅师禀告道:“老师!生死事大,要了生脱死,唯有念佛往生净土,所以弟子想要到灵岩念佛道场去学念佛法门。”

禅师听到之后,非常高兴地回答道:“很好,你去学净土念佛法门回来,能让此地佛声不断,使我们的道场真正成为莲花世界。”佛光禅师话刚说完,学僧乙起立合掌禀告说:“老师,戒住则法住,佛门没有比戒律再重要的事,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到宝华山学戒堂学律法。”

禅师听到之后,也很高兴,说:“很好!你学律回来,能让我们大家都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真正成为一个六和僧团,这样真得是太好了。”

佛光禅师的话音还没有落下,学僧丙亦整衣顶礼说道:“老师!学道莫如能即身成就,弟子思前想后,非常急于到西藏学密去。”

禅师淡淡的一笑,对他答道:“很好!密宗讲究即身成佛,等你学密回来,影响所及,我们这里一定有许多人成就的金刚不坏之身。”

听了佛光禅师和众多学僧的对话,一旁的侍者很不以为然,非常不满地问道:“老师!您老是当今一代禅师,禅是当初佛陀留下的以心印心的法门,成佛作祖,没有比学道参禅更重要的事,他们应该留下来跟您学禅才对,您老怎么可以鼓励他们走呢?”

佛光禅师听到之后,哈哈大笑,说道:“我这里不是还有你吗!”

“智慧小语”

在与人争论的时候,我们的目的一般也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这些并不是为了增加我们对问题真正的了解和认识。

实际上,随着我们每个人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见。其中,最明显的偏见是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感到害怕和怀疑,心底里恐惧这会侵犯到我们。然而,随着我们逐渐的成熟和经验的慢慢增多,我们可能会发现:其实,宽容他人也会带给我们更多。

对于不同的观点的看法做到宽容,意味着要有很大的灵活性,要用更开阔以及更合理的认识来改变、修正我们的心灵。

我们要怎么样像佛光禅师那样有宽阔的胸怀,从容地对待生活中各种的不同利益追求、意见和看法呢?

请参看这样的一个话头(话题):我一直有的,是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自己。

悟出了以后,请哈哈一笑:大家各自有自己,各人的事情各人办,各人的事业各人干,是何等的公平。

在你的心里面,是不是放下了过多的“介意”的东西呢?

做心灵的自主者,要学会接纳其他人、其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