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
11581400000104

第104章 第一百〇 成佛岂能靠坐禅

据记载,马祖相貌奇特,行走像牛,看人虎视眈眈,伸舌可达鼻尖。为了悟道,他很是勤奋,总是一整天呆呆地在那里坐禅。

怀让知道这年轻的僧人是个大乘法器,但看见马祖如此修行是不明根本,便见机施教,问马祖:“你这样整天在这里坐禅,到底图个什么?”

马祖回答说:“我想要成佛。”

怀让立刻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身边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你在这里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回答:“我磨砖做一面镜子啊。”

马祖问:“磨砖怎么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说:“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能成佛呢?”

听了怀让这番话,马祖也觉得自己有点荒唐,于是又问:“那要怎么样才能达到成佛的心愿呢?”

怀让耐心开导马祖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著于坐相,就是与之背道而行了。”

怀让大师因看见马祖有迷恋于表面的苗头,担心他误入歧途,马上现身说法,使其悬崖勒马,由此让马祖成了一代宗师。

“智慧小语”

只是一味模仿禅的坐姿是不能成佛的。同样,模仿比尔·盖茨的神态也不能变得与他一样有钱,即使模仿柳传志的语气也不能达到管理好一个企业的目标。

无论是学法律或管理,还是学禅学道学手艺,学习目标明确之后,学习方法则是不拘一格、法无定法。如果只学其表面之皮毛,那么就是邯郸学步,学得连路都不会走了。管理者应该有艺术家的那种追求,实际追求的应该是“我是谁”而不是“我像谁”。

对管理者而言,你追求的是表面上的道貌岸然,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后的水到渠成?这一点值得每个管理工作者反思。

只是表面坐禅,最终也不会成佛人无完人灵活用之

金无足赤,智慧用人。

只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乃愚者之愚。

禅悟人生一屁过江

那年,苏东坡被贬官到瓜州,时间久了,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两人常一起参禅悟道。

苏东坡本身十分聪慧,他自己也感觉对于禅已经领悟得差不多了,就提笔洒墨,写了一首禅理诗,派人送到江对面的佛印禅师那儿以求印证。

那首诗是这么写的: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

八风所谓八风,是指每个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全诗的大体意思是:我苏东坡已经参禅悟道,人间的毁誉荣辱,我早已不将它们放在心上了。

佛印禅师看了之后不禁皱了皱眉头,觉得苏东坡还没有彻底领悟,有必要再对他进一步点醒,就顺手批了两个字在诗后面返还给他。

苏东坡满心认为自己的这首禅理诗定会受到禅师的赞叹,一看气了个半死,上面写的评语竟是“放屁”二字!

苏东坡气愤难耐,连夜乘船过江,一心要去找佛印这个“老秃驴”算账。

“怎么说我们也算是至交了吧,就算我写的诗不入你的法眼,你也不用这么侮辱我啊!”苏东坡十分气愤地问道。

佛印禅师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反问道:“好一个‘八风吹不动’!怎么才这会儿就‘一屁打过江’了呢?”

这时,苏东坡惭愧不已,连忙向佛印道歉,自此收起恃才傲物的心,虚心求道,留下了不少新颖、生动、形象、深刻的禅理诗,这些诗在世间广为传诵。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管理者成功与否,不是看他有没有犯错误,而是看他在面对犯错误时的态度以及是否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智慧小语”

通用汽车的总经理斯隆就曾说过:“人生本来便是一种充满实验和错误的过程,那些一生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无疑是一生毫无成就的人。”

比尔·盖茨同样也指出,许多人在犯了错时,心里总是不知所措,盘算着应否把事实隐瞒。其实,犯错也是工作经验,勇于承认,更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有效方法之一。

很多成功者的经历可以向我们证明,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什么人可以做到自始至终皆是胜利者。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种错误会使你灰心丧气,还是能成为你达到胜利彼岸的一座桥梁。

知错就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