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必听的语文之谜
11580900000058

第58章 民间秘密语漫说

古来,在各种层次的社会集团或群体中,出于各自文化习俗及交际所需,往往创制、流行一些适合各自层次与群体的特殊语汇,用以部分代替某些与之相应的一般语汇,其中尤以身处中、下层文化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最为普遍,此即大别于今所谓密码、专科术语之类的民间秘密语。民间秘密语是民族民俗语言的一种,由于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渗透性,民间秘密语亦往往为处于上层文化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所青睐。其中,有一些民间秘密语汇如“扯淡”、“挂彩”、“窟窿”、“煞风景”之类、已进人汉语普遍语汇;有的成为方言语汇一如东北话中的“顶硬”、“食儿”、“踩盘子”、“出血儿”、“花台子”之类,即出自东北胡子的黑话,若以发生学分类法分类的话,中国民间秘密语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市井隐语多系因避凶就吉、避俗(秽)就雅而形成的各类代码式隐语,以隐遁其辞。如明代陈士元《俚言解》卷二所载;“舟中讳‘住’,讳‘翻’,谓‘著’为‘快儿’,翻‘转为’定,转’幡布‘为’抹布‘。又讳离散,谓’梨‘为’圆果,伞’为‘竖笠’。……今士大夫亦有称‘箸’为‘快子’者。又《遁斋闲览》举于落榜曰‘康了’。柳冕应举多忌,谓‘安乐’为‘安康’,忌”乐‘、’落‘同音也。榜出,令仆探名,报曰:’秀才康也。世传以为笑。“又如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中两例。卷九七:随他那淫妇一条绳子拴去出丑见宜,管咱每大腿事。“卷八六:你再敢不敢?我把你这短命王鸾儿割子,教你直孤到老。“其”大腿王鸾儿“即讳称男性外生殖器之隐语。此外书中的”丢身子“出精)、跑马“造精)之类,亦为这种隐语。今民俗语言中这类隐语仍不稀见,如江苏省如东县以”松劲“谓身体不爽,以”糖包儿“谓药,以”老了人“谓死了成年人,以”跑掉了“谓小孩子夭亡,以”元宝“谓尸体或春节供神之猪头,以”财神老儿谓春节时乞丐等,均为地方市井隐语。

二是由回避人知而形成的隐语行话。明人田汝成《委巷丛谈》云:“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也。”《西京杂记》云;“长安市人语各有不同,有葫芦语、巢子语、钮语、练语、三摺语,通谓市语。”光是数目字,各行各地隐语即五花八门。如四平市语,以一为亿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灞陵桥,九为救情郎,十为舍利子。明清时米行行话一为子,二为力,三为削,四为类,五为香,六为竹,七为才,八为发,九为丁,十为足。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这是运用多种修辞方式隐约其辞的民间秘密语,其基本功利特征显然以语言游戏为主体。这类秘密语在汉语中起源早、流布广,形式亦繁杂,口头、书面形式兼具,从语言学角度追究,可谓汉民族民间秘密语的直流源泉。《国语·晋语》卷五载:(范文子对日)“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注云:“瘦,隐也。谓以隐优谲诡之言问于朝也。”秦客之瘦辞书中不曾备载,而据宋人孙奭《孟子·公孙丑》疏云:“大抵瘦辞云者如今呼笔为‘管城子’、纸为‘楮先生’,钱为‘白水真人’,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瘦辞即谐隐之辞,举凡风人体之双关语及歇后语等,均属此类语言游戏类秘密语,人所认为:其出于民间甚明。自魏晋以来,直至近代,流行不衰,名称也在随时改变。民间百姓寻常说话未免平淡无奇,这种话就成了他们的词藻,用以丰富说话的内容,表现自己的智慧,度量别人的智慧。歇后语至今流行不衰,新制百出,早已进入文学语言,亦足见此风之盛。

宋明以来至民国初,先后曾有《圆社锦语》、《金陵六院市语》、《江湖切要》及《切口大辞典》之类专辑、专书流行,然为数较少。半世纪前容肇祖、赵元任等曾发表一些有关研究成果。而近半世纪鲜见有人问津此道。愿有志者拓垦这块荒置已久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