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必听的语文之谜
11580900000014

第14章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怎么来的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主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终日只知饮酒作乐,官吏们贪污失职,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威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淳于髡知道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去劝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咱们国家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3年了,可是它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叫,只是毫无目的地蜷伏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确实也不愿再当一个昏庸的君主了,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对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重振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了齐国。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会有惊人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