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山海经(第五卷)
11580200000075

第75章 女娲宫庙建筑与祭祀

传说女娲去世后人们将她葬于风茔,后来在北齐的时候,人们在河北涉县为女娲建造了娲皇宫。娲皇宫是存留下来的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蓬壶仙境”之美誉。

娲皇宫旁边的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共有6部,刻经面积165平方米,分5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13.7万多字,“银钩铁划,天下绝奇”,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娲皇宫最早规模不大,只有三间石室和一些神像,后经过历代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存留下来的娲皇宫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为山上、山下两个建筑群。山下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牌坊等。娲皇宫修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在一处平台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座建筑。

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它二至四层的三面有走廊,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阁外的山崖上,还有过去的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佛教经典。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是祭祀女娲诞辰的日子。是时,不仅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人前来朝拜,广东、福建也有人前来寻根,娲皇宫下汇聚了上万宾客,使祭祀活动成为一大盛景。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神,被列入“三皇”之中。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载“雨不霁,祭女娲”将女娲当做全能之神。女娲作为始祖母神、高媒之神历来都享受着国家和民间的祭祀和供奉。

女娲的神话流传甚广,并演变成一系列的社会风俗: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明代人杨慎在《同品》中记:

宋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

人们称这天为“天穿节”。

女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她是人类始祖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包括民众和政府对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和作笙簧等功德的朝拜祭祀,主要形式为传统娲皇宫三月庙会期间的民祭、九月十五的公祭、神话传说、女娲传说与村名地名的关系和婚嫁、生育、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传统三月庙会的民间祭祀。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女娲生日,所以从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到三月十八日,为娲皇宫庙会。

庙会期间,民间祭祀以摆社为主要形式。周边地区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组织百余人,带着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

本地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自清康熙年间以后,上顶朝拜的有七道社,分别为曲峧社、石门社、七原社、温村社、索堡社、桃城社和唐王峧社。

农历三月初一,各社组织人员,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全副古装穿戴。祭品有三牲太牢、时果三珍、馒首干果等,祭器设备有金瓜、钺斧、朝天镫、祭旗、功德旗、黄龙旗、五彩旗等。

祭祀队伍一字长龙,浩浩荡荡,甚是壮观。在这些民间活动中,还融入了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集中民间祭祀摆社外,从三月初一开始,各地零散香客云集娲皇宫,祈禳还愿,整月川流不息。祈禳内容包括求福、求寿、求财、求前程、求子、求平安、求康健、问前程等;形式有坐夜、打扇鼓、撒米、结索开索、披红、垒石子、结红布、绑娃娃、开锁等,内容丰富多彩。

还愿即祈禳时所许之愿,在达到目的后的兑现之举,带上祭品、香纸、鞭炮等,到娲皇宫拜谒娲皇圣母。这种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形成了丰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关于娲皇宫的进香朝拜时间是不太固定的,一般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日,平时也可。香客为社会各界人士,官民同祭。形式多为烧香叩首,进香朝拜,目的不外乎祈求国泰民安,物阜民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愿,全家安康等。

除了民间祭祀外,从古至今历代帝王也会派人到娲皇宫进行公祭。据清嘉庆《涉县志》载:

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门,远近士女坌集。

表明从清朝就已有公祭。至清末由于战乱而中断,基本形式、内容、范围已濒临失传。

为了恢复公祭,2003年9月和2004年9月,由涉县人民政府组织在娲皇宫举行规格较高的公祭女娲大典女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女娲文化中还有很多内容与生活中的礼俗、习俗有联系。比如,相传伏羲、女娲兄妹成亲,由于害羞,女娲用草帘遮住脸,伏羲则用土把脸涂黑,两人才入了洞房。涉县的婚礼习俗中,新娘要蒙红盖头,新郎则用锅底灰把脸抹黑,这一习俗的起源就与女娲兄妹成亲的传说有关。

由于女娲创造了华夏先民,所以在涉县人民心中她不仅担当起了送子的重任,还要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远近的青年男女结婚后,如不生育,婆婆大都要带媳妇到娲皇宫来求子,娲皇奶奶“送子”后还要把小孩的“真魂”锁在娲皇宫里照看,不被邪魔歪道夺去,直到十三岁成人时父母再带孩子来娲皇宫开锁,把孩子的“真魂”领回家去。

开锁时要由三个不同姓氏的人边唱开锁歌,边用荆条拍打孩子,每人反复开锁三次。唱词多是保佑孩子健康、聪明的语言,比如:天门开、地门开,奶奶面前开锁来,头上打打,精明伶俐,脚下打打,长命百岁。

随着时代的变迁开锁歌的内容也在变化,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开锁歌歌中唱到:“开开锁,心眼灵,来年考个博士生。”

开锁仪式也是一种较早期的成人礼。据涉县地名办考证,涉县的村名、地名很多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簧有关,磨盘山与女娲造人有关,桃城村与女娲教民种植有关等。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每当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重要岁时节庆日,人们都要到娲皇宫拜谒女娲,并把这些节庆当作女娲赐给他们的幸福和节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