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江河浩浩。武夷雄峰,横空耸立。天造地设,人间佳境。名冠中华,纵横古今。世界双遗,直指巅峰。”这是福建作家王长青对武夷山的描述。王长青就出生在武夷山,要说对武夷山的解读,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是2009年的4月6日到武夷山的,正是春意盎然,山花烂漫的季节。上午九点钟进入景区,乘坐的是电动车,环保型的,样子像个小火车,挂三节车厢,每节车厢乘坐28人。
第一站游的是天游峰。武夷山是嫁接在闽赣边界上的千古名山,素来就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名,以其独特景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天游峰是武夷山旅游景点之精华,海拔只有408.8米,相对高度215米。这样的山,于我们贵州游客而言,也许是不足为奇的。爬上半山,环顾四周,很是险峻,原来我们在山的脊背上爬,这感觉就是在登天。好容易才登上峰顶,站在胜利者的位置,放眼望去,对面的山峰像馒头、像面包、像神仙、像怪兽……一起向你的眼前扑来,脚下九曲回肠的溪流像玉带把众“神仙”串起来,蜿蜒的流向远方。导游说:要是赶在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时,你就会欣赏到山林间弥漫的茫茫烟云,宛若置身蓬莱仙境。当年,徐霞客来此观景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上得山来,见峰顶有一大块平地,用石板铺就。靠平地后边有一座阁楼,走进看,楼阁上挂着两块匾。上匾书:遨游霄汉;下匾书:天遨阁。这大概就是这楼阁的名字吧!走进阁楼,里面供奉着武夷山开山祖师彭祖及其两个儿子:彭武、彭夷的塑像。我怀着景仰的心情,虔诚的叩拜了三父子。
这峰顶,除了观景外,还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如妙高台、胡麻涧、振衣岗、天游亭及一株罕见的武夷红豆树和琳琅满目的石刻。游完峰顶的景观,11点10分开始下山了。下山的路很有意思,走的是中正公园。园门处有一个大牌坊,是蒋先生亲笔书写的“中正公园”牌匾。这个公园是民国25年建的(也就是1936年),也是当年蒋先生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下山这条路也叫总统路,用石板铺的,约有3米左右。路的两边,绿树成荫。我们同行的几位朋友,谈笑风生的往下走,大约走到200米处的地方,有一处画室,很简陋,一男一女,看样子,不是画家都是画匠,正在那儿作画。同行的一个朋友请画了一幅,以山水为笔画写人名,很特别的。我开玩笑说:在总统路上获取的,很有意思……
12点钟,结束了天游峰的行程。
午餐后,去游一线天。一线天位于二曲溪南,原名灵岩,因岩体纵裂一罅,漏入一线天光,故名。它像一堵大型的城墙,左为灵岩洞、右为伏羲洞、中为风洞。我们是从伏羲洞进入的,顿觉冷气森森,仰望天空,就只一线,此时,仿佛置身在地球裂缝的最深处。过一线天,往上爬,路窄,又很难走。走到半路上气不接下气时,的确有些后怕。怕卡在那里出不来。甚至后悔不该来爬这个一线天。就我这身段都是这种感觉,身材魁伟且体胖的人,就不言而喻了。整条夹缝长178米,150多步梯子,49米高,也就是沟深有49米,最宽处一米,最窄处30公分。好不容易走出了这一线天,真有绝处逢生的感觉。市委统战部杨部长调侃说:一个人,能够从这条夹缝中走出来,那也是一个生存能力很强的人。我想人生的夹缝也亦然。
下山来,走进朱熹创办的书院。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幽静而舒适,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书院的正楼前挂有一大块牌匾,上书:万世宗师。走进室内,有朱熹的蜡像,虔诚的拜了这位宗师,仔细阅读了室内的资料,了解朱熹在此艰难办学的事迹,终于明白后人为什么要称他为万世宗师了。在书院门口,购了2本书,都是王长青先生写的:一本是《解读武夷山》;另一本是《永远的武夷山》。目的是想从书本里细细的品读武夷山。
武夷山之行,主要的就游了这两个地方。当然沿途的山山水水,名胜古刹,也没有放过,只是随团的缘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细细的品味。
前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游了天游峰后,说了一句非常幽默、诙谐的话:武夷山,武夷山,一块石头游半天。这位老前辈的话,非常直白的告诉大家:来武夷山,就是来看石、赏石、谈石的。当然,以山石为主,派生出的石刻、石棺、石庙……古今中外名流在此留下的足迹、墨宝、诗词、歌赋、渊源流长的宗教文化,千百年来积淀成了武夷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武夷山,当之无愧的千古名山!
2009年10月4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