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总让人觉得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没有到过哈尔滨的人,多是这样的感觉。我是第一次到哈尔滨,之前的想法当然也如此。这次到哈尔滨,心情非常激动,为的是能够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亲身感受哈尔滨。
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边陲,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相邻,是我国与俄罗斯贸易往来最大的边贸城市。此次到哈尔滨,是由省农发评估中心组团赴俄罗斯考察,途中在哈尔滨有短暂的停留。考察团一行是2006年9月6日晚抵达哈尔滨的,9月7日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团长就安排了哈尔滨一日游。就这样,我们考察团便利用这个机会亲身感受了哈尔滨的风情,领略了哈尔滨的神韵。
早晨九点过钟,考察团一行22人在导游的安排下,首先去游览了东北虎园。据虎园管理人员介绍,全园有600多只虎。我们乘车走进虎园,老虎们会随意地向你走来,很友善,很温顺,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老虎了。
从虎园出来,我们就去了太阳岛。太阳岛是松花江口的一个岛屿。走进太阳岛,我的耳朵里仿佛听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优美动人的歌声: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蓬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太阳岛上》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唱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火一样的激情。这些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歌声,迸发出三中全会后年轻的一代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豪情。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愿望实现了,祖国强盛繁荣了。我们凭添了许多的白发,看见我们的孩子,就像看见当年我们的影子。太阳岛上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小巧敏捷的松鼠在树上、地上自由的穿梭跳跃,与游人逗乐,可爱至极。
从太阳岛出来,我们漫步松花江畔,不由得想起1998年抗洪抢险的情景。据导游讲,当年朱榕基总理就是站在这里指挥抗洪抢险的。而我们眼前的松花江,水很小,河床大部分裸露在外,看不到半点的磅礴气势,我们不免生出些许遗憾。
从江边回来,又去了中央大街,这里主要是欧洲风格的步行街,也是购物街,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
回宾馆的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哈尔滨的概况。哈尔滨人口380万,加上流动人口约700多万,市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加郊区共5万平方公里,有位学者把哈尔滨概括为四个字“欧、多、边、雪”,并写成一本书,详尽的阐述了哈尔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欧,即欧洲风格。哈尔滨100多年前才从沙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建市历史不长,这里的人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论是吃的、住的,都带有欧洲风味;多,指的是俄罗斯人多,这里有许多混血儿,人称毛子,大的是大毛子,小的是小毛子;边,指的是边贸发达,哈尔滨与俄罗斯长期以来,边贸往来频繁,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人如鱼得水,大力发展边贸,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雪,即雪多,到了冬季,哈尔滨简直是雪的海洋、冰的世界!
“欧、多、边、雪”众多的历史积淀和景观,给这座城市罩上了神秘的面纱。由于“欧”使该城市具有欧洲风格,不到欧洲,便可在哈尔滨体味到欧洲风情;由于“多”,则显示了该城市多元和包容的独特个性,俄罗斯人的诚实与哈尔滨人的豪爽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毛子”身上得到了验证;由于“边”,即体现哈尔滨人拥有得天独厚的边贸环境,充分利用了边贸发达的优势,走上了小康之路;由于“雪”,因雪而美丽、因雪而闻名。雪是老天赐给这座城市的特殊礼物,哈尔滨冰雪节上的冰雕更是享誉世界。
说起哈尔滨,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这大概是哈尔滨这名字几十年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缘故吧。一天的行程,主要是感受哈尔滨,要真正懂得哈尔滨,还得住进哈尔滨,融入哈尔滨,大概才能体味其中的韵味吧!
2006年9月16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