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46

第46章 运用“气象武器”作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报刊上常出现“气象战”一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气象武器”已今非昔比。除了人造暴雨、人造干旱、人工触发闪电、人工引导台风、人工制造林火外,人造龙卷风和人造沙漠风暴等试验也在秘密进行。拟议中的气象战手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项;在上游地区连续实施人工降雨,造成下游地区干旱,破坏敌国的农业;人工催化暴雨,制造水灾。近年来,人工制造大暴雨技术又有新的发展。由于在雨中增加了润滑剂,雨落到地面后,地面摩擦就会大大减小,使各种交通工具难以行驶:汽车发动时在原地打滑,正在行驶的汽车会因刹不住车而不断发生车祸;飞机因此而无法起飞,更不能降落,否则就会机毁人亡。用降药雨的办法,造成树叶脱落,使敌人无处隐蔽。用人工降酸雨,腐蚀敌方雷达、坦克、车辆等军事装备和设施。有的国家甚至还进行人造臭氧空洞的试验:向敌方上空发射携有化学物质的导弹破坏臭氧层,人为制造一个臭氧空洞,让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穿越这个小“天窗”长驱直入,将敌军杀死或迫使敌人钻入掩体,失去战斗力。人造浓雾,用于保护地面目标物,减少光辐射杀伤,掩护进攻,影响飞机起降。

2000年12月,德国《图片报》根据美国空军的一篇研究报告披露:“美国空军已经具有气象武器作战技术,并能实施气象武器作战。”文章描述了运用气象武器作战的实况:“在茂密的热带雨林深处,驻守着某国的一支防空部队。当时天空晴朗,骄阳似火。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长空闪电接连不断。倾盆大雨把守军都赶进了掩体。忽然,云散雨停,阳光一片。士兵们刚要返回阵地,只见几架美空军F—18轰炸机从天边的云层中穿出,向营地狂轰滥炸。顷刻,守军死的死伤的伤,所有防空武器和地面设施均被摧毁。”

这种“气象武器”的作战步骤大体如下:首先向云块发射许多“雄蜂”。它们是微型小火箭,能在云块中使云滴产生电荷和出现化学反应过程。云块于是很快变成浓积云,并迅速扩展成积雨云。形成的暴风雨和强雷电,使敌军连眼睛也睁不开,只能躲藏在掩体中隐蔽。在发动攻击前,再向敌军上空发射“雌蜂”。这些“雌蜂”在云中释放出极小的晶体,使得敌方上空云消雨散,晴空一片。此时,轰炸机穿过乌云对敌方阵地实施突然袭击。整个战斗从开始到结束时间很短,但破坏力极大。未来还将应用纳米技术,制造更小的“蜜蜂”火箭,随心所欲地远距离改变敌方天空的云层状况,为己方向敌军进攻创造条件。

由于研究“气象武器”投入不大,因而被称为“穷国的原子弹”。现在至少有80多个国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但有多少个国家在进行带有军事目的的试验,尚未见到公开报道。气象武器既可以做进攻性武器也可以做防御性武器,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