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551900000042

第42章 走进“魔鬼峡谷”

1959年8月,松潘县地质队前往位于松潘北部的雪宝顶一带进行地质勘察。途中,地质队员小孙想方便一下,队长说:“我们慢慢走,方便后你马上跟上来。”俗话说,站一站十里半。当小孙方便完后,队伍早已不见踪影,他立即快步追赶。山路蜿蜒曲折,山谷寂静而荒凉。他跑了一阵子,仍不见队伍,心里又急又慌。小孙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对松潘县境内的地理情况不太熟悉。每次下去执行勘探任务,从不敢离开队伍单独活动,生怕迷了路。在这人迹罕至的荒野,迷路就意味着死亡。这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使他本能地大声呼喊,然而却听不到队友的回应,空旷的山谷中只有他的声音在回荡。情急之下,他掏出手枪,“砰!砰!”向天空连开两枪。突然山坡上烟雾弥漫,很快整个天空就被乌云笼罩,接着狂风夹带着冰雹雷电铺天盖地而来。小孙见势不妙,急忙钻进一个小山洞躲藏起来。过了一阵子,风停云散,碧空如洗,一切如初。小孙爬出山洞,四处观望,只见地面上铺了一层像豌豆大小的冰雹。当他见到队友站在远处山坡上正在向他招手时,已经在眼窝中转了很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激烈跳动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这件事给高原气象工作者很大启发。调查表明:在四川松潘的大雪山、茂汶的海子、峨边的黑竹沟、西藏高原的一些深山峡谷中,当地的一些居民也曾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居住在岷江上游的农牧民,遇到干旱时常去“炸海子”。所渭“炸海子”就是在高山湖泊附近的山坡上放炮,利用声波振荡进行人工降雨。

1961年夏,四川马尔康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当地气象台选择了距县城不太远的一处环形山脉的山顶做作业点,在海拔3000多米处,试图采用“高山爆破法”进行人工降雨试验。

夜晚,当云层移来时,作业人员先点燃一包5千克重的炸药。出人意料,爆炸后降下来的不是雨而是冰雹。冰雹伴着阵阵冷风,把庄稼打得东倒西歪。在现场的一位藏民讲,这里还从来没有降过冰雹。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已来不及向指挥部请示、会商,果断地点燃50千克重的一包炸药。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之后,风停雹止,山野一片寂静;约15分钟后,大雨倾盆而至,从午夜一直下到天明。这场大雨使马尔康地区的旱象全面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