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中国古塔
11537100000006

第6章 塔的造型

我国古塔的立面造型,大体可分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亭阁式、花塔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塔式和宝箧印经式等八种。

(一)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中国塔的发展主流,多见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相对少些。楼阁式塔的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外廊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命。

楼阁式塔的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楼阁式塔是中国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在中国最早的代表是洛阳白马寺中所建的四方形楼阁式塔。

(二)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是仅次于楼阁式塔的,多是砖石结构。砖造楼阁式塔是依照木结构的形式完全用砖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的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在塔内也用砖造出楼梯可以登上各层;也有的砖塔塔内用木材做成各层的楼板,借木楼梯上下。但是这种砖塔在外形上逐渐起了变化,就是把楼阁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而将以上各层的高度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使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因而称为“密檐式”砖塔。而且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的登封县嵩岳寺塔、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都是密檐式塔的典型代表。

(三)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主要流传于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

覆钵式塔的造型与印度的“窣堵波”基本相同。随着“窣堵波”在中国逐步演化为宝塔,这种塔式在元代随着喇嘛教的兴盛,开始大量在汉民族地区出现。这种塔的特点是塔身部分为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形状很像一个瓶子,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宝瓶式塔”。

(四)亭阁式塔

“亭”恐怕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观赏性建筑了,所谓“亭台楼阁”,“亭”比“楼阁”更加受到重视。亭阁式塔作为最早出现的佛塔类型之一,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这种塔式外表上模仿亭子的构造,只是在顶部加了个塔刹作为佛教的标志。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亭阁式塔在南北朝至唐代非常流行,金代之后逐渐衰落。一般来说早先的亭阁式墓塔多作空心结构,内设塔室可设立佛龛,安置佛像;中唐之后多作实心结构,以便于保护。塔身平面有方形、六角、八角和圆形四种,其中以唐代塔最为全面,四种平面的实例都有;建筑材料有木、砖、石;由于结构所限,亭阁式塔不会建得很高,最高的实例也不过15米左右。从外形上来看,可分为单层单檐和单层重檐两种类型:前者只有一层塔檐,后者多为两层塔檐,极少数有三层。另外还有一些亭阁式塔在第一层塔檐上部加建了一个小阁(如佛光寺祖师塔),可看做一种特例。虽然亭阁式塔的数量远不及楼阁塔和密檐塔,但其中精品比例却相当高。

(五)花塔式塔

花塔式塔,简称花塔,也称“华塔”,是我国古塔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它装饰华丽,整个造型犹如簪花仕女,玲珑别致。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这种塔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在现存的花塔中,广惠寺花塔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唐代古塔,它位于河北正定县城广惠寺内。此花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金、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现寺已不存,唯塔屹立。

(六)宝箧印经塔

宝箧印经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塔,它最初是五代时期吴越王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制作了八万四千小塔,作为藏经之用。因其形状好似一个宝箧,内藏有佛经,故名宝箧印经塔。此塔一般用金属铸制,外涂以金,故又称金涂塔。

在杭州雷峰塔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从地宫出土的一座银质镏金的“宝箧印经塔”曾备受世人瞩目。该塔高35厘米,方形底座边长12.6厘米,方形塔身边长12厘米,四面饰有佛祖故事的浅浮雕;塔身四角有四根山花蕉叶,上有人物形象,描述了佛祖从出身到涅槃的故事;塔身正中矗立五重相轮,相轮饰有忍冬、连珠纹样,雕刻精致,造型优美;透过塔身镂空处,可见里面有金质容器,而这就是供奉“佛螺髻发”的金棺银椁。

(七)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的形式起源于印度,造型象征着礼拜金刚界五方佛。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位部主,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这种塔的基本特征就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金刚宝座式塔有三种建造形式:作为单体建筑独立建造,作为佛殿顶端的部件,作为塔刹建造。

最早的金刚宝座塔是印度比哈尔南部的佛陀迦耶大塔。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造型出现在敦煌中北周石窟的壁画之上,最早的塔形实物是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北魏石刻中的金刚宝座塔石刻,现存最早的建筑实物是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八)过街塔和塔门

过街塔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一种,建于街道中或大路上,塔身位于高台之上,高台开有门洞,可以通行车马行人。过街塔一般建在交通要道的重要部位。它的出现给信佛礼佛的人开启了方便之门,礼佛的人不用进庙焚香跪拜,只从塔下走过就行了。从塔下经过的行人,就算向佛行一次顶礼了。塔门就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门洞的形式,一般只容行人经过,不行车马。这两种塔都是在元代开始出现的,所以门洞上所建的塔一般都是覆钵式的,有的是一塔,有的则是三塔并列或五塔并列式。门洞上的塔就是佛祖的象征,那么凡是从塔下门洞经过的人,就算是向佛进行了一次顶礼膜拜。这就是建造过街塔和塔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