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插奇法
刘焯少年时代非常好学,父亲先后给他请了多位老师学习《诗经》、《左传》、《周礼》等,但这些老师的讲课水平都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后来,他与好友刘炫帮一位藏书家整理典籍,一边整理一边阅读,埋头十年,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儒者。
杨坚建立隋朝后,广泛搜罗人才。刘焯以他的才学被选中,参加编纂国史、议定乐律和历法等工作。京城学子有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都来向他请教,外地学子更是视他为偶像,不远千里前来拜见他。学界甚至传颂:几百年来,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的人,没有能够超过刘焯的了。
因为才华出众,锋芒毕露,刘焯也成为很多人忌妒的对象,再加上他生性目中无人,经常口出狂言,结果46岁那年被罢官回乡。
从那以后,他改为专心著书。这期间,他对《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七曜历书》等十几部涉及数学、历法的著作悉心研究,并且已经了解了张子信的日月、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成果。
那么怎样把这种不均匀的运动引入历法呢?经过多年思考,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就这样,根据历法中他给出的表格,就可以推算出任一时刻日月五星的位置和月食的精确数据。
刘焯的这种数学方法是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世界上也是首创。过去推算二十四节气,认为太阳运行是均匀的,故把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24份,称平气。
从刘焯开始,把太阳运行的路线平均分成24份,由于太阳运行实际上不均匀,所以每份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这叫定气。定气的出现,使得历法推算更为精密。
这期间,刘焯把自己的这些成果编进他写的《历书》。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皇太子杨广征召天下历算人士,刘焯给他的历法取名为《皇极历》,献给朝廷。
名人坊:
刘焯(公元544~610年),字士元,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信都县(今冀州市)人。刘焯自幼聪慧,并与河间刘炫友善,两人一起向信都郡刘轨思学习《诗经》,向广平郭懋常学《左传》,向阜城熊安生学《仪礼》,后又在武强的大儒刘智海家苦读十年,遂成知名学者,出任州博士,同刘炫并称“二刘”。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聪明的,我们要学习刘焯孜孜不倦的刻苦专研,博览群书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