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11535300000050

第50章 蛤蚌里面长珍珠

海滨中的蛤、珍珠贝以及淡水里的蚌等贝类的最里层是“珍珠层”,它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组成的。当寄生虫、沙粒等异物钻进蛤、蚌的壳里时,它们一时无法将这些异物排出,受到痛痒的刺激后,就分泌珍珠质来包围它。天长日久,这些异物外面被包上很厚的珍珠质,最后变成了明亮的珍珠。

今天,在珠宝店里看到的珍珠基本上是人工养殖的产品。人们将一颗核注入到蚌或蛤中,一般两年后就可以收珠了。这个人工养殖的方法是由日本的御木本幸吉发明的,他于1896年获得了这个生产方式的专利权。

一开始,御木本幸吉使用一种比较小的珍珠蛤来生产珍珠,这种蛤本身只有6至7厘米大,因此直径大于10毫米的日本珍珠是非常昂贵的。最近数十年中,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人们用比较大的珍珠蛤来生产珍珠,因此大于14毫米的珍珠已并不鲜见。

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老子之珠”重达6350克,差不多有一个西瓜那么大。这颗稀世珍宝现藏于美国一家银行的保险库内。

这颗珍珠是1934年的一次悲剧换来的。据说,当年在菲律宾山区,有一名酋长的儿子和朋友们一起到海边游泳,突然听到酋长的儿子一声惨叫,随即就不见了人影,人们立即潜入海里寻找。当在海底寻到酋长的儿子时,发现他的右手已被一只砗磲贝紧紧夹住,人们用铁棒把巨贝敲开后,意外地发现这颗“珍珠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