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11535300000032

第32章 不怕雷的避雷针

防直击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避雷针”,它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避雷针高高耸立,高于被保护的所有物体,与雷云的距离最近,所以,它最易吸引雷电,雷电通过避雷针提供的放电通道泄放入地。这样,雷击虽然还是发生了,但总是击向避雷针,而不是击向要保护的物体,所以避雷针实际是引雷针。它将雷电吸引至自身,使雷电通过引下线至接地装置而泄放到大地上,从而使保护对象免遭雷击。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和他的儿子一起,做了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雷电实验。他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这次试验非常成功,让富兰克林充分认识了雷电的性质,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首先在自己费城的住宅安装了避雷针。此后,避雷针便在世界上流行开来。

据史书记载,我国汉朝时,有一次一处大殿遭到雷击引发火灾,一位巫师后来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由此防止了雷击的再次发生。专家们认为,这块铜瓦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