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舰艇:海中雄狮
11535100000046

第46章 美国“海神”号核潜艇

1519年9月20日,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由葡萄牙人麦哲仑拉开了帷幕。经过3年航行,船队损失了5艘兵船中的4艘,失去了270人中的252人,终于在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

核潜艇的航程无限,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用核潜艇进行环球航行。1960年1月,五角大楼正式通知刚刚率领“海神”号核潜艇出海试航归来的艇长爱德华·比奇海军准将,要求“海神”号核潜艇完成高速水下环球航行的准备工作。

“海神”号核潜艇是一艘雷达哨潜艇(即用雷达发现敌目标的潜艇),在1958年8月建成时,曾被称为美国海军最大的潜艇,其水下排水量8000吨,长136.5米,宽11.3米,水下航速可达30节,能连续航行11万海里,艇员180人。“海神”号核潜艇是在“虹鱼”号核潜艇和“海狼”号核潜艇之后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压水堆动力装置潜艇,其动力装置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建造。

对于核潜艇本身来说,其漫长无期的续航力本身对于环球航行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艇员们能否在长期见不到阳光的条件下生活。为了增加艇员在水下生活的时间,核潜艇的居住、工作和生活条件均较好,并尽可能使艇员生活舒适,艇内气氛活跃,即使在不见丝毫阳光的深海,核潜艇内也是一片光明,艇上的空气调节和氧气再生系统保证艇内四季如春。餐厅更是明亮整洁,决不亚于陆上的宴会厅。此外,艇上还有小电影室、淋浴室、运动室、图书室、医务室等。

1960年2月16日14时20分,“海神”号核潜艇从圣彼得和圣保罗礁出发,开始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环球航行。潜艇离开码头5小时后开始下潜,其后的84天内一直没有浮出水面,最后再驶回离赤道不到几海里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礁。

为了用星体重新测定艇位和便于舱室内的通风;“海神”号核潜艇于第二天上浮到潜望镜深度航行,并根据对天体的测量验证了艇上惯性导航系统的数据。

半个月的航行生活顺利而平静,但3月1日凌晨,艇上的军医忽然给艇长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艇员普尔生病了!夜里2时,军医再一次向艇长报告说:普尔的病情加重了。本来,比奇艇长决定不升出水面而实现全球航行的计划,现在,这一计划竟因为艇员生病而要落空,真令全艇官兵感到遗憾。后来,还是艇长聪明,决定向离这里不远的美国水面舰只“梅肯”号发报,请“梅肯”号派小艇协助转运伤员,而“海神”号则将指挥台浮出水面,整个艇体仍潜伏于水中,在4名艇员的护送下,将普尔送到“梅肯”号上,这一两全其美的方法得到了全体艇员的支持。

送走普尔后,“海神”号继续沿着计划航线前进。3月13日上午,“海神”号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看到了闻名于世的复活节岛,艇长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让水兵们排着队观看了向往已久的复活节岛人头石像。

4月5日,“海神”号绕过印度,穿越印度洋,驶入去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航线,重返大西洋,继而重新向北直向圣比特罗和圣保罗岛驶去。不料,潜艇在这段航程中又发生了一起尾水平舵操纵系统突然失灵的故障,从液压系统往尾鱼雷舱漏油,幸好艇员很快排除了故障,才防止了一次重大事故。在这段航程中,有两个星期,艇长比奇命令把所有的隔舱全都密封起来,把所有通风系统也关闭了,只靠点燃着的“蜡烛”放出的氧气来补充。这种蜡烛是用亚氯酸钠和其他药品配制成的,是一种空气再生装置。这段时间,医生们不断地给艇员们检查身体,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检查结果表明,“蜡烛”是能够维持艇员正常需要的。

“海神”号到达圣保罗岛之后,并没有向美国方向驶去,而是驶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4月30日通过加内里群岛,5月2日在加的斯附近与“约翰·威克士”驱逐舰会师。5月10日,“海神”号终于在特拉华州沿岸附近第一次全部浮出水面,至此,“海神”号核潜艇水下航行已有83天零10小时,航程达3.64万海里。这时,白宫才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这次水下环球航行的消息。

美国“海狼”一级攻击型核潜艇

“海狼”级艇是为了在21世纪接替“洛杉矶”潜艇而研制的。当时的目的是打破前苏联核潜艇独霸北极冰下的局面,因此,它的主要性能适用在北极冰下潜航和作战。“海狼”级艇是一种多种用途潜艇,但主要用于反潜。

冷战结束,前苏联作为作战目标已无必要。又因为艇的造价猛涨至26亿美元。因此,原计划建30艘,耗资360亿美元的计划改为只建3艘。用其余经费发展另一新型潜艇来接替“海狼”的建造计划。“海狼”从70年代末开始研制,首艇1989年10月开工建造,1996年8月服役,第2艘和第3艘将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服役。

美国“百人队长”核动力攻击潜艇

90年代初,美国海军开始设计新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NSSN),它是大型“海狼”(SSN-21)级攻击型潜艇的低成本替代型。

预算紧张以及威胁环境的改变导致“海狼”项目早期终止,新潜艇不但要比“海狼”级潜艇便宜,而且设计和制造工艺非常灵活,能适应未来任务的需求。因为“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潜艇的建造已接近尾声,NSSN成为美国海军未来唯一建造的潜艇。

NSSN多用途隐身攻击型核潜艇,正由通用动力公司加紧研制,1996年投入研制费为7.75亿美元,首艇于1998年拨款建造,2003年下水,2004年服役。

预计1997~2001年,美国海军将获得38亿美元研制和建造费。美国海军之所以大力发展这种潜艇,一方面是出于海上区域作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使其潜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NSSN可担负以下7项主要任务;①隐蔽攻击;②反潜作战;③支援航母作战群;④反舰作战;⑤隐蔽跟踪、侦察;⑥隐蔽布雷;⑦特种作战。

前苏联“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

“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是冷战后期前苏联海军的产物,当时建造该型艇的目的是对付美国的三叉戟弹道导弹核潜艇。

它是在性能较好的V级潜艇上发展起来的前前苏联海军的第四代核潜艇。“阿库拉”级艇特别强调了隐身设计,在建造4艘以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重点仍然是减震降噪。改进后的“阿库拉”级,综合胜能更好、航行更加安静。美国海军的反潜预警系统经过长时间、多次对“阿库拉”—Ⅱ潜艇窃听分析,认为其噪声水平比美国最大先进的、经过改进的“洛杉矶”潜艇低得多,这是该级潜艇最成功的标志之一“阿库拉”级艇备受前前苏联海军青睐,获得大批里建造,共约建15艘。

“英国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前卫”级潜艇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英国第一组装载“三叉戟”导弹的潜艇,首艇“前卫”号于1986年动工,1993年建成服役。共建造4艘。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下排水量达1.5万吨。长150米、宽13米、吃水12米,为当今欧洲最大的核潜艇。动力装置为1座PWRZ压水堆与2台蒸汽轮机,单轴,泵喷推进器,水下航速25节。编制135人。

该级艇装有16枚“三叉戟”Ⅱ(DS型)弹道导弹,射程1.2万千米,战斗部为8个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相当于150ktTNT当量,圆概率误差90米。艇首部还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射程65千米的“矛鱼”重型线导鱼雷。

“法国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凯旋”级是法国海军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凯旋”号于1989年动工,1996年3月建成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水面排水量1.264万吨,水下排水量1.4335万吨。长138米、宽125米、吃水10米。动力装置为1座K-15-体化压水堆,功率150万马力;2组汽轮发电机组;1台主推进电动机,功率4.15万马力,采用泵喷推进器,单轴,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25节,下潜深度据称可达500米。编制111人。该级艇装有:16杖M45型弹道导弹,射程5300千米,带6个分导式热核弹头,每个弹头威力为150ktTNT当量;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L5Mod3型反潜鱼雷和SM39“飞鱼”潜舰导弹。可混装18牧鱼雷和导弹。